擊奏膜鳴樂器。也作朔鞞,簡稱“朔”。一種與大鼓配製的小鼓。周代已用於宮廷禮樂,懸掛在建鼓西側,于樂曲開始時敲奏。在禮樂中,通常先擊“朔鼙”,再擊“應鼙”。
《儀禮·大射》:“建鼓在其南,東鼓。朔鼙在其北。”鄭玄註:“朔,始也。奏樂先擊西鼙。”鄭玄註:“應鼙,應朔鼙也。先擊朔鼙,(應鼙)應之。鼙,小鼓也。在東便其先擊小,後擊大也。”
擊奏膜鳴樂器。也作朔鞞,簡稱“朔”。一種與大鼓配製的小鼓。周代已用於宮廷禮樂,懸掛在建鼓西側,于樂曲開始時敲奏。在禮樂中,通常先擊“朔鼙”,再擊“應...
朔,讀作:shuò,天文學名詞,又稱新月。指每月農曆初一,月球恰好運行到與太陽黃經相等的時刻,也指當時的月相。此時地面觀測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
應鼙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擊奏膜鳴樂器。...... 《儀禮·大射》:“建鼓在阼階西,南鼓。應鼙在其東,南鼓。”鄭玄注:“應鼙,應朔鼙也。先擊朔鼙,(應...
朔鞞是一個漢語詞語,是指擊奏膜鳴樂器,出自《律呂精義·內篇》。...... 擊奏膜鳴樂器。即“朔鼙”。明代朔鞞形體偏大,常與朄鼓、懸鼓、相鼓混同。...
鞞鼓起源於中國民間,很早就傳入宮廷,作為官樂,始於漢、興於宋、盛於明。漢章帝曾親自創作五篇《鞞鼓曲》。曹植《鼙舞歌》:“樂人舞鼙鼓,百官雷林贊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