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雁塵沙:寧夏及周邊人文地理走筆》講述朔雁是我生居之地最具靈性的生命。循著她的身影。能感受大地的遼闊與天穹的蒼遠;追尋她的足跡,會發現亘古荒原中的點點綠色、灣灣清流。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卻在“欲寄愁心朔雁邊”的心境中徘徊,這是何等的糾結。我遠在東海之濱的父母女兒。每每念及則是“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當我從這片朔雁沉沙之地拾起一片片綠葉,綴起一篇篇小文時。我發現自己對這塊土地滿懷著感激。對她養育的人們充滿了期望。
基本介紹
- 書名:朔雁塵沙:寧夏及周邊人文地理走筆
- 出版社: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 頁數:240頁
- 開本:16
- 品牌:寧夏人民
- 作者:何彤慧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64688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朔雁塵沙:寧夏及周邊人文地理走筆》作者現為寧夏大學地理系副教授,主要從事地理學和生態學的教學科研工作。《朔雁塵沙:寧夏及周邊人文地理走筆》是以寧夏及周邊人文、歷史、地理、文化、城市和資源生態為主題的記錄隨筆。
圖書目錄
歷史地理篇
河東沙地古城址實考
鹽州城址新考
唐代“六胡州”治城的探索和發現
毛烏素沙地的有“沙”地名及其環境意義
無“沙”景觀地名指示的鄂爾多斯環境變遷
唐至宋夏時期鄂爾多斯的物產及其環境意義
元明以來鄂爾多斯的物產及其環境意義
宋夏時期鄂爾多斯高原生態環境的文獻與考古記錄
鄭文寶植樹後話
沙湖的前世今生
文化地理篇
透過地名看寧夏
西吉縣地名中的文化意境
從“出賣荒涼”看寧夏的旅遊文化定位
詩詞中的沙塵暴
寧夏有幾怪?
詩詞名句與寧夏旅遊開發
呀苦苦菜呀——兼論野菜文化和產業
放羊工具的過去時
鍋莊斷想——兼論銀川城市文化建設
銀川市地名中的文化記憶
城市與聚落地理篇
賀蘭山下果園城
透過面狀地名看銀川城市特徵
銀川市人居環境建設中的幾個敏感問題
從湖城美景談開去
變焦鏡頭下的海原縣城搬遷
由地名看鹽池縣聚落形成模式
資源與生態篇
黃河為何富寧夏?
黃河如何富寧夏?
中部乾旱帶——那片乾涸中的土地
沒有賀蘭山哪來寧夏川
渠化平原的成就與憂慮
砍頭樹:人與自然的雙向選擇
生態修復中的寧夏生物多樣性保護
綠洲與荒漠——永遠的互動
荻花葦花最知秋
河東沙地古城址實考
鹽州城址新考
唐代“六胡州”治城的探索和發現
毛烏素沙地的有“沙”地名及其環境意義
無“沙”景觀地名指示的鄂爾多斯環境變遷
唐至宋夏時期鄂爾多斯的物產及其環境意義
元明以來鄂爾多斯的物產及其環境意義
宋夏時期鄂爾多斯高原生態環境的文獻與考古記錄
鄭文寶植樹後話
沙湖的前世今生
文化地理篇
透過地名看寧夏
西吉縣地名中的文化意境
從“出賣荒涼”看寧夏的旅遊文化定位
詩詞中的沙塵暴
寧夏有幾怪?
詩詞名句與寧夏旅遊開發
呀苦苦菜呀——兼論野菜文化和產業
放羊工具的過去時
鍋莊斷想——兼論銀川城市文化建設
銀川市地名中的文化記憶
城市與聚落地理篇
賀蘭山下果園城
透過面狀地名看銀川城市特徵
銀川市人居環境建設中的幾個敏感問題
從湖城美景談開去
變焦鏡頭下的海原縣城搬遷
由地名看鹽池縣聚落形成模式
資源與生態篇
黃河為何富寧夏?
黃河如何富寧夏?
中部乾旱帶——那片乾涸中的土地
沒有賀蘭山哪來寧夏川
渠化平原的成就與憂慮
砍頭樹:人與自然的雙向選擇
生態修復中的寧夏生物多樣性保護
綠洲與荒漠——永遠的互動
荻花葦花最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