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清涼山

朔州清涼山

清涼山在懷仁縣何家堡鄉悟道村西約五里遠的地方,山勢陡峭,峰巒疊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朔州清涼山
  • 所屬區域:山西省朔州市
  • 地理位置:懷仁縣何家堡鄉悟道村西約五里遠
  • 地勢特點:山勢陡峭,峰巒疊嶂
山上有一寺名清涼寺,據說是文殊菩薩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場。主峰有一座磚塔名華嚴寺磚塔,磚塔高約十多米,七檐八角,遼代所建,峰北山凹處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薩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在須彌座上。主峰磚塔與峰北山凹處的石窟遙相呼應。據考證,石窟、佛雕和磚塔均建於遼、金時代。每逢夏秋之季,石窟所在的山凹里以及緊挨山凹的山坡上,各類灌木鬱鬱蔥蔥,多種野花遍地開放,為當年這裡的佛事活動提供了更加幽雅清靜的環境條件。現在古建築遺址和佛教活動所留遺物比比皆是,由此可以推斷當年這裡的佛事活動十分興盛。明代有一詩人,曾這樣吟:詠清涼山清涼山對射堂開,幾欲臨流問渡杯。抵是陽城勤撫字,非緣孟尉不追陪。盟虛鸞鶴漸逋客,望入煙雲護梵台。雪勒春寒花事晚,只今猶及看花來。清涼山還留下一些神奇的傳說和故事。一謂“舀不盡的鍋頭缽兒的水”。據傳,清涼山建寺前,半山腰的岩石中有一缽兒坑水清澈透明,無論多少人飲用都舀不盡,永遠是那么滿那么清,清涼山建寺後,和尚和遊人都飲用此水。人們因奉其為“神水”而建一石窯將水保護起來。後來,時過境遷,隨著廟毀窯倒,此水漸漸乾涸了。二謂“早種晚收的紅糜子土地”。據傳,在磚塔所在山峰東側的半山腰處,有一塊坡地約40平方米,原系和尚們種菜之用。一天,和尚們從深山裡採集回一些紅糜子籽種,為加快籽種發芽,他們用“神水”浸泡了一下,第二天將籽種撒在菜地里,不料產生了奇蹟:人們眼睜睜地看見紅糜子出土、拔節、抽穗,晚上就能收割。不知是這片荒地有寶,還是“神水”神奇,反正此後和尚們不愁吃不愁喝,可以一門心思念佛修行。三謂“金牛運石碾出車道溝大道”。據傳,清涼山當年並沒有溝道,而是綿延一片的山巒清涼山建寺後,不知何時有一金牛拉著一輛金車住在主峰深處,每當夜深人靜之時,金牛便駕著金車往山外運石頭,從不歇息。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搬運和碾壓,清涼山主峰該緩則緩,該陡則陡,愈顯得挺拔。俊秀。同時在主峰南邊碾壓出一條幾丈寬的溝,當地人為懷念金牛功績,稱這條溝為“車道溝”。現在清涼山景區已成為人們旅遊度假的一個絕好去處。有詩曰:清原十里彩雲誰,好景願宜首曇來。山色不隨春色去,花顏困閘笑顏開。休乘寶筏尋真境,目酌金層對法呂。北頤玉龍誰蹈尺,皇歸知是否徘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