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可說:丁石孫訪談錄

有話可說:丁石孫訪談錄

《有話可說:丁石孫訪談錄》不僅是作為重要歷史人物的丁先生個人經歷的很好記敘,在中國當代高等教育史、數學史、民主黨派政治史上也頗具史料價值。作為訪談錄,《有話可說:丁石孫訪談錄》的訪問者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與丁先生有較好的互動,這也是較為難能可貴的。《有話可說:丁石孫訪談錄》涉及了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實事求是,真實可信,不失為一本名家訪談錄的佳作。

基本介紹

  • 外文名:There's Something to Say:An Interview with Ding Shisun
  • 書名:有話可說:丁石孫訪談錄
  • 作者:丁石孫
  •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 頁數:312頁
  • 開本:16
  • 類型:傳記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5390708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有話可說:丁石孫訪談錄》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丁石孫,1927年出生,江蘇鎮江人。195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1952年調入北京大學數學系,歷任助教、講師、教授,數學系副主任、主任,北京大學校長,北京市數學會理事長,全國數學會副理事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主席,歐美同學會理事會常務副會長、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學評審組副組長。在數學中研究領域為代數、數論、組合數學。長期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
袁向東(1941— )籍貫江蘇蘇州。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係數學專業,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數學史研究與翻譯。任《數學譯林》副總編。著有《中國近代代數史簡編》等。郭金海,1974年出生於天津,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1997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數學系,同年考取該系中國科技史專業研究生,2000年獲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留所工作。致力於中國近現代科技史與中國科學院院史的研究。在《自然科學史研究》《中國科技史雜誌》《漢學研究》等海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訪問整理有《有話可說——丁石孫訪談錄》(與袁向東合作,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席澤宗口述自傳》(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1年)、《徐利治訪談錄》(與袁向東合作,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整理有《四元玉鑒(漢英對照本)》(郭書春現代漢語翻譯,陳在新英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6年)。

圖書目錄

丁石孫序
引言
第1章 家世與早年教育
祖父與長孫
“進洋學堂會學壞”
國難與家難
從南洋中學到樂群中學
第2章 在大同大學
從電機系轉入數學系
組織T—Pany與接觸佛學
關心政治之始
烏托邦讀書會
被捕與失學
第3章 轉入清華大學
報到與入學
補課與教師印象
選學文科課程
清華園解放前後
從留校到要求入黨
招收“工農兵學員”
第4章 在北大的前期經歷
院系調整,進入北大
學習蘇聯:教研室、教學與習題課
1953級和1954級學生
順利的前五年
從“肅反”到“反右”
下放勞動鍛鍊
從教育革命到“四清”
第5章 “文革”浩劫
“丁石孫是牛鬼蛇神”
從“文明抄家”到連襟自殺
黑幫大院
下放幹校
套用數學組,密碼短訓班
從赴新疆招生到“批林批孔”
化學分析儀器廠
“文革”結束前夕
第6章 出任系領導,赴美進修
揭批“四人幫”,撥亂反正
恢復教學和科研秩序
破格提職,升任系主任
首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赴美進修
第7章 北大校長五年
“上下左右前後都要戰鬥”
從學校食堂開始的改革
管理科學中心和北大方正
難忘的外事活動
沒有鬧大的學生事件
在政協會上“闖禍”
“六四”風波前後
第8章 重返數學界,步入政壇
不當校長後的學術及社會活動
步入政壇前的“預備”與躊躇
從調入民盟中央到出任人大副委員長
附 關於辭去民盟中央主席職務的請求
附錄
丁石孫年表
丁石孫主要著述目錄
丁石孫文章、講話選編
勾起的回憶
哭曾肯成
懷念程民德先生
懷念曹錫華同志
在吳光磊先生誕辰八十周年紀念座談會上的發言
數學思想的發展
要知科技人員的心
高教工作面臨新挑戰——我們今天怎樣做教師
北大的精神
丁石孫遺囑
人名索引
後記

後記

我們和丁石孫先生的訪談開始於2009年11月29日。那時,他已年逾82歲。由於他腿腳不便,完全要靠坐輪椅行動,訪談就選在他家裡進行。丁先生是一位溫文爾雅、平易近人的長者。他雖然在官場行走多年,但身上沒有任何官氣和架子。無形之中,這拉近了我們和他的距離,也使我們在訪談中沒有感到拘束。丁先生的精力較好,每次和我們訪談約一個半小時並不覺得疲憊。
2006年,丁先生把他發表過或未發表但留有底稿的一些文章和講話整理編印成書,書名《有話可說》,本書附錄中的“丁石孫文章、講話選編”和“丁石孫遺囑”就選自此書;2007年,即丁先生80歲那年,又編印過一本《丁石孫自述年譜》,對他“這一生是怎么過來的”做了較為全面的記錄。丁先生編的這兩本未公開發行的書,為我們的訪談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參考。這本《有話可說——丁石孫訪談錄》中的大部分內容,就是我們通過訪談,充實和細化這兩本書,尤其是《丁石孫自述年譜》的相關內容的結果。當然,我們沒有完全局限於這兩本書:我們根據所收集的其他文獻資料詢問了丁先生的其他經歷;在訪談過程中丁先生有時會講到一些新線索,我們會緊追不捨,由此擴展了不少訪談內容。
丁先生希望這本訪談錄能夠如實地記述他的學術人生和從政之路。由於時隔長久,又沒有記日記的習慣,他自知單憑記憶對有些事情可能記不準確,所謂“如實”只是一種理想。但在訪談中,他力圖避免夾雜個人好惡,儘量做到客觀。作為科學史工作者,我們懷有同樣的理想和目標,畢竟求真是史學著作的第一要義。我們也堅信,尊重歷史真實的著作才有其持久的價值和生命力。因此在整理訪談的過程中,我們遵循如下原則:首先,我們述說史實時,均言必有據;其次,對口述內容儘可能找旁證材料予以證實,同時對所發現的不確切之處均以腳註說明;第三,不把我們的觀點植入丁先生的口述內容,僅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對其口述內容做必要的文字整理和編輯。
丁先生對我們很有耐心,也很信任。我們從開始訪談到最終完成訪談稿,前後用了大約兩年半時間。其間,丁先生沒有催促一次;他知道我們手頭還有其他工作要做。丁先生視力不好,不能親自閱讀訪談稿。為了讓他確認訪談稿,2012年3月我們到他家裡把整理好的一章讀給他聽。他聽後很滿意,說:“我看以後不用逐章讀了,你們整理得很客觀,符合實際情況。”但為了慎重起見,後來我們又挑了幾章讀給他聽。他聽得十分仔細和認真,並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根據這些意見,我們進一步完善了訪談稿。
通過訪談,我們獲得了關於清華數學系和北大數學系的大量有價值的口述史料;了解到丁先生頗具傳奇式的成長曆程。以及他當北大校長和從政背後的艱辛、磨礪、無奈以及愉快。在整理訪談內容時,我們得到了徐利治、林建祥、葉其孝、吳慶寶等先生的幫助,在此一併致謝。
袁向東 郭金海
2012年6月

序言

袁向東、郭金海是我的朋友。他們認為我年紀比較大,經歷的事比較多,對我這一生是怎么過來的值得寫一寫。於是,兩年多來,他們對我做了系統的訪談,結果就形成這本《有話可說——丁石孫訪談錄》。我沒有記日記的習慣,在訪談中只能憑記憶。因為時間長了,很多事情已經記不清楚了,有些可能記得不準確,所謂“如實”,只是一種理想。但我在口述過程中,力圖避免個人好惡,儘量做到客觀。我想這本訪談錄對我而言是對往事的回憶,也可以使有興趣的人對我的一生有個大致的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