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合成簡明教程

《有機合成簡明教程》是2014年9月15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作者:溫永紅 劉永軍 李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機合成簡明教程
  • 作者:溫永紅、劉永軍 、 李明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開本:16 開
  • ISBN:9787040409642 
圖書詳情,圖書目錄,

圖書詳情

本書共分11章,第1章結合有機化學發展史上的一些實例介紹了有機合成化學的目的、意義及重要性;第2、3、4章詳細介紹了碳碳鍵的形成反應(包括金屬有機試劑的反應、穩定碳負離子的反應及元素有機試劑的反應);第5、6、7章分別為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及重排反應;第8、9、10章介紹了有機合成設計、綠色有機合成及不對稱合成的概念與方法;第11章介紹了當代有機合成的新反應、新方法、新發現及新成就。
本書選材精煉、突出重點、簡明扼要,儘可能體現了有機合成的基礎性和先進性,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化學及套用化學等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研究生和從事有機合成方面科學研究及套用開發工作者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前輔文
第1章 緒論
1.1 有機合成化學的定義
1.2 有機合成化學的意義
1.3 有機合成化學的任務
1.4 有機合成的展望
第2章 碳碳鍵的形成———金屬有機試劑的反應
2.1 碳碳鍵的形成原理
2.2 金屬有機試劑簡介
2.3 金屬有機試劑的製備
2.3.1 直接合成法
2.3.2 交換法製備金屬有機試劑
2.3.3 加成反應製備金屬有機試劑
2.4 有機鎂試劑
2.4.1 格氏試劑的製備
2.4.2 格氏試劑的反應
2.5 有機鋰試劑
2.5.1 有機鋰試劑的製備
2.5.2 有機鋰試劑的反應
2.6 有機銅試劑
2.6.1 有機銅試劑的製備
2.6.2 有機銅試劑的反應
2.7 有機鋅試劑
2.7.1 有機鋅試劑的製備
2.7.2 有機鋅試劑的反應
第3章 碳碳鍵的形成———穩定碳負離子的反應
3.1 穩定碳負離子的形成及影響因素
3.2 被兩個吸電子基團穩定的碳負離子
3.2.1 烴化反應
3.2.2 醯化反應
3.2.3 縮合反應
3.2.4 Michael加成及相關反應
3.3 被一個吸電子基團穩定的碳負離子
3.3.1 烴化反應
3.3.2 醯化反應
3.3.3 縮合反應
3.3.4 其他縮合反應
3.4 炔碳負離子的反應
3.4.1 炔碳負離子與鹵代烴的反應
3.4.2 乙炔碳負離子與羰基化合物的反應
3.4.3 乙炔碳負離子的偶聯反應
第4章 碳碳鍵的形成———元素有機試劑的反應
4.1 有機磷試劑
4.1.1 磷葉立德的製備及分類
4.1.2 磷葉立德的反應
4.2 有機硼試劑
4.2.1 硼氫化試劑
4.2.2 有機硼試劑的製備
4.2.3 有機硼試劑的反應
4.3 有機矽試劑
4.3.1 有機矽試劑的製備
4.3.2 有機矽試劑的反應
4.4 有機硫試劑
4.4.1 有機硫試劑的製備
4.4.2 有機硫試劑的反應
第5章 氧化反應
5.1 烯烴的氧化
5.1.1 環氧化物的形成
5.1.2 鄰二醇的形成
5.1.3 烯烴的氧化斷裂
5.1.4 催化氧化
5.2 醇的氧化
5.2.1 含鉻化合物氧化
5.2.2 活性二氧化錳氧化
5.2.3 二甲亞碸氧化
5.2.4 Oppenauer氧化
5.2.5 四乙酸鉛氧化
5.2.6 四氧化釕氧化
5.2.7 碳酸銀/硅藻土氧化
5.2.8 催化氧化
5.3 醛的氧化
5.4 酮的氧化
5.4.1 Baeyer Villiger氧化
5.4.2 二氧化硒氧化
5.4.3 經α 苯硒基取代酮的氧化反應
5.5 烯丙位的氧化
5.5.1 二氧化硒氧化
5.5.2 六價鉻化合物氧化
5.6 苯環側鏈的氧化
5.6.1 六價鉻化合物氧化
5.6.2 二氧化硒氧化
第6章 還原反應
6.1 催化氫化
6.1.1 各類官能團的催化氫化
6.1.2 影響催化氫化的因素
6.2 化學還原劑簡介
6.3 碳碳不飽和鍵的還原
6.3.1 催化氫化
6.3.2 電子轉移試劑還原
6.4 羰基化合物的還原
6.4.1 催化氫化
6.4.2 電子轉移試劑還原
6.4.3 負氫轉移試劑還原
6.5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還原
6.6 含氮化合物的還原
6.6.1 硝基化合物的還原
6.6.2 醯胺、腈和亞胺的還原
6.7 芳環和雜環的還原
6.7.1 催化氫化
6.7.2 電子轉移試劑還原
第7章 重排反應
7.1 親核重排
7.1.1 涉及缺電子碳的重排反應
7.1.2 涉及缺電子氮的重排反應
7.1.3 涉及缺電子氧的重排反應
7.2 親電重排
7.2.1 Favorskii重排
7.2.2 Stevens重排
7.2.3 Sommelet Hauser重排
7.2.4 Wittig重排
7.2.5 Fries重排
7.3 自由基重排
7.3.1 1,2 芳基重排
7.3.2 1,2 鹵素重排
7.4 σ鍵遷移重排
7.4.1 Claisen重排
7.4.2 Cope重排
7.4.3 Fischer吲哚合成
第8章 有機合成設計
8.1 有機合成設計
8.1.1 有機合成設計基礎
8.1.2 基本碳骨架的建立
8.1.3 控制單元的套用
8.1.4 反應選擇性的利用
8.1.5 立體化學的控制
8.1.6 極性轉換
8.2 逆合成分析法
8.2.1 基本概念
8.2.2 化學鍵的切斷原則
8.2.3 逆合成分析示例
8.3 單官能團化合物的切斷
8.3.1 烯的切斷
8.3.2 胺的切斷
8.3.3 醇的切斷
8.3.4 醚和環氧化物的切斷
8.3.5 醛、酮的切斷
8.3.6 羧酸和腈的切斷
8.4 雙官能團化合物的切斷
8.4.1 β 羥基醛(酮、酯)及α,β 不飽和羰基化合物的切斷
8.4.2 1,3 二羰基化合物的切斷
8.4.3 1,5 二羰基化合物的切斷
8.4.4 1,4 二羰基化合物的切斷
8.4.5 1,6 二羰基化合物的切斷
8.4.6 1,2 二官能團化合物的切斷
8.4.7 其他鍵的切斷
8.5 有機合成發展趨勢
第9章 綠色有機合成
9.1 綠色化學基本概念
9.1.1 綠色化學的基本原理
9.1.2 原子經濟性反應
9.2 綠色合成技術及方法
9.2.1 新型的高效催化劑
9.2.2 無毒無害溶劑
9.3 綠色有機合成設計
9.3.1 常見有機反應的原子經濟性
9.3.2 合成路線的綠色化設計
第10章 不對稱合成簡介
10.1 手性對生命體的意義
10.2 反應的立體選擇性
10.2.1 立體選擇性的類型
10.2.2 對映選擇性和非對映選擇性
10.2.3 Cram規則
10.2.4 對映異構體組成的分析測定
10.3 不對稱合成的基本方法
10.3.1 以手性底物為原料合成手性化合物
10.3.2 採用手性輔基控制
10.3.3 採用手性試劑控制
10.3.4 手性催化不對稱合成
10.3.5 生物酶催化不對稱合成
10.3.6 雙不對稱合成
10.4 絕對不對稱合成
第11章 有機合成新反應
11.1 過渡金屬催化的偶聯反應
11.1.1 Heck偶聯反應
11.1.2 Kumada偶聯反應
11.1.3 Negishi偶聯反應
11.1.4 Stille偶聯反應
11.1.5 Suzuki偶聯反應
11.1.6 Hiyama偶聯反應
11.1.7 Sonogashira偶聯反應
11.1.8 Fukuyama偶聯反應
11.1.9 Liebeskind Srogl偶聯反應
11.1.10 Buchwald Hartwig偶聯反應
11.2 有機催化
11.2.1 脯氨酸催化體系
11.2.2 咪唑啉啶酮催化體系
11.2.3 手性硫脲催化體系
11.2.4 其他催化體系
11.3 經典反應的新發展
11.3.1 Roskamp Feng增碳反應
11.3.2 亞甲基化反應
11.3.3 Saegusa脫氫反應和Nicolaou脫氫反應
縮寫詞
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