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機合成工藝最佳化
- 作者:陳榮業
- ISBN:9787502576943
- 頁數:328頁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0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用動力學方法研究反應的選擇性,將化學動力學基本概念轉化成有機合成實用技術的過程。
全書共分為19章。第1、2章從理論上介紹了用動力學方法研究反應過程和簡單、實用的分離技巧。第3~17章從套用的方面,分別對芳烴的混酸硝化、芳烴的磺化、芳烴的烷基化和醯基化、芳環上的鹵化、芳醚的合成、鹵代芳烴的胺解、鹵代烴的腈化、鹵代烷烴的腈化、芳烴重氮基水解、重氮基的自由基取代、重氮基鹵代反應的工藝條件、氟代芳烴的合成、芳烴側鏈的鹵代、格氏試劑的製備與反應、羰基的加成縮合、氮雜環化合物進行了詳細介紹。第18、19章則對進攻試劑的活性比較和有機合成反應的工業化放大進行了說明。
本書理論性強,結構緊密。
目錄
第1章 用動力學方法研究反應過程
1.1 動力學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
1.1.1 轉化率、選擇性和收率
1.1.2 平行副反應與連串副反應、活化能與反應級數
1.1.3 主副反應的速度比.捕員妊≡襉
1.1.4 溫度效應
1.1.5 濃度效應
1.2 動力學方法及其基本特徵
1.2.1 首先定性反應產物
1.2.2 跟蹤定量反應產物
1.2.3 分階段研究反應過程和分離過程
1.2.4 程式升溫法
1.2.5 調節加料法
1.3 動力學研究方法舉例
1.4 新的化學反應過程研究
1.4.1 反應結果的溫度效應分析
1.4.2 副產物S結構與濃度效應的關係
1.4.3 動力學方法的補充說明
1.4.4 按動力學方法的工藝最佳化次序
1.5 反應條件因果關係圖解析
第2章 簡單、實用的分離技巧
2.1 酸、鹼性有機化合物的分離提純
2.1.1 中和吸附法
2.1.2 中和萃取法
2.1.3 成鹽洗滌法
2.2 利用平衡關係的分離提純
2.2.1 共沸蒸餾與精餾的聯用
2.2.2 同離子效應的套用
2.3 利用色譜分析譜圖構思分離方法
2.3.1 利用GC譜圖研究蒸餾、精餾過程
2.3.2 HPLC譜圖與重結晶、吸附工藝的關係
2.4 多步反應過程的分離方法簡化
2.4.1 準一步反應
2.4.2 溶劑歸一化
2.4.3 不提純原則
第3章 芳烴的混酸硝化
3.1 混酸硝化反應的機理和特徵
3.2 混酸硝化反應的主副反應和動力學分析
3.2.1 一硝化反應與二硝化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
3.2.2 一硝化反應與磺化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
3.2.3 動力學綜合分析
3.2.4 有機溶劑的加入對選擇性的影響
3.3 硝化反應條件的控制
3.3.1 硫酸濃度
3.3.2 反應溫度
3.3.3 加料方式
3.3.4 產品分離
3.4 推薦的硝化工藝框圖、工藝要點及討論
3.5 硝化工藝實例評點
第4章 芳烴的磺化
4.1 芳烴磺化反應的反應機理及特徵
4.2 磺化反應的主、副反應和反應動力學分析
4.2.1 一磺化反應對二磺化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
4.2.2 一磺化反應對碸生成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
4.2.3 綜合動力學分析
4.2.4 加入有機溶劑對溫度效應、濃度效應的影響
4.3 磺化反應異構現象解析
4.3.1 磺化與水解不屬可逆反應
4.3.2 異構現象的動力學解釋
4.4磺 化反應的主要影響因素
4.4.1 磺化劑濃度和用量
4.4.2 磺化劑的選擇
4.4.3 反應溫度的控制
4.4.4 加料方式的影響
4.4.5 有機溶劑的作用
4.4.6 添加劑
4.4.7 一磺化產物的分離
45推薦的磺化工藝70
451磺化工藝框圖與特點70
452磺化方法選擇與評析71
46磺化工藝的常見問題72
47磺化反應實例及評點73
第5章芳烴的烷基化和醯基化83
51芳烴的烷基化和醯基化反應機理及特徵83
52二烷基化異構組成的解析85
53醯基化反應的主副反應和動力學分析86
531平行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87
532連串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90
533主副反應的動力學綜合分析90
54醯基化的工藝條件討論92
541溶劑的選擇92
542三氧化鋁的質量與加入方式92
543加料方式93
544反應溫度和時間93
545反應的終止與絡合物的分解93
546產物的分離93
55推薦的醯基化反應工藝94
56醯基化工藝的常見問題94
561溶劑使用錯誤94
562分離方法不當95
57醯化反應的實例評點95
第6章芳環上的鹵化101
61芳烴鹵化反應機理和基本特徵101
62鹵化反應定位規律的影響因素103
63鹵化反應的動力學分析104
631對平行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105
632對連串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105
64工藝路線的最佳化選擇107
641以鄰位鹵代為目標產物的工藝路線選擇107
642以對位鹵代為目標產物的工藝路線選擇108
643二鹵化與第二個鹵化反應工藝路線選擇109
65鹵化反應工藝條件最佳化要點110
651鹵化劑110
652反應溫度111
653加料方式111
654溶劑的稀釋作用111
655溶劑的極化作用112
656催化劑112
657分離與提純112
66鹵化反應的實例評點113
第7章芳醚的合成123
71鹵代芳烴烷氧基化和芳氧基化的反應機理和特徵123
72醚化過程的主副反應和動力學分析124
721單鹵芳烴醇解反應與水解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125
722單鹵芳烴芳氧基化與水解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及鹵代芳烴重排的
討論126
723多鹵芳烴一烷氧基化與二烷氧基化的動力學分析127
73芳醚合成工藝的影響因素128
731鹵代芳烴烷氧基化128
732多鹵代芳烴的單烷氧基化129
733二芳醚的合成129
74推薦的二芳醚合成工藝131
75芳醚合成的常見問題131
76芳醚合成的實例評點132
第8章鹵代芳烴的胺解140
81鹵代芳烴胺解反應機理和特徵140
82鹵代芳烴胺解反應的主、副反應及動力學分析141
821溫度效應142
822濃度效應143
83氨(胺)解反應的影響因素143
831氨(胺)的濃度143
832胺的用量與溶劑144
833原料的回收144
834反應溫度與壓力144
835加料方式144
84推薦的胺解反應工藝145
85鹵化芳烴胺解的實例評點145
第9章鹵代烴的腈化153
91鹵代芳烴的腈化153
911鹵代芳烴腈化的基本特徵153
912鹵代芳烴腈化反應的主、副反應和動力學分析154
913鹵代芳烴腈化反應工藝要點155
914推薦的鹵代芳烴腈化反應工藝157
915鹵代芳烴腈化的實例評點158
92鹵代烷烴的腈化163
921鹵代烷烴腈化反應機理及基本特徵163
922鹵代烷烴腈化反應的主副反應163
923鹵代烷烴腈化反應的動力學分析164
924工藝條件討論165
925腈化反應實例評點167
第10章鹵代芳烴的水解與分離170
101鹵代芳烴水解反應機理和特徵170
102副反應與動力學討論171
1021按SNAr反應機理進行的水解反應171
1022按苯炔反應機理進行的水解反應171
103鹵代芳烴水解產物——酚的分離172
1031利用羥基的酸性使非酸性物質除去172
1032利用揮發酚與水共沸的原理減少水溶解損失173
1033利用異構體氫鍵的差異,使異構體分開174
1034利用對稱結構熔點高的原理,去除不對稱異構體174
104酚提純過程的主要問題175
105酚合成與分離實例評點175
第11章芳烴重氮基水解182
111重氮基水解反應的機理和特徵182
112重氮基水解的主副反應和動力學分析182
1121溫度效應184
1122濃度效應184
1123溫度效應與濃度效應的作用比較184
113重氮鹽水解反應的重要影響因素185
1131反應溫度185
1132加料方式與分布185
1133產物的移走186
1134重氮鹽水解的介質及催化劑186
1135一步法及其套用範圍186
114推薦的重氮鹽水解工藝187
115重氮鹽水解工藝的常見問題188
116重氮鹽水解反應實例評點188
第12章重氮基的自由基取代196
121重氮基取代反應的反應機理與特徵196
122取代反應的主副反應和動力學分析196
1221鹵代反應與水解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197
1222鹵代反應與偶合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198
1223溫度效應與濃度效應的互動作用199
123重氮基鹵代反應的工藝條件199
1231反應溫度199
1232鹵化亞銅的用量200
1233加料方式200
1234有機溶劑的作用201
1235產物的分離201
124推薦的重氮鹽取代反應工藝201
125重氮基取代反應的常見問題202
126重氮基取代反應實例評點203
第13章氟代芳烴的合成213
131氟代重氮鹽的熱解213
1311氟代重氮鹽熱解法制氟代芳烴的一般規律213
1312氟代芳胺重氮鹽熱分解過程的主、副反應213
1313芳胺重氮化氟代反應的工業化條件解析214
1314重氮鹽氟化工藝實例評點216
1315重氮化、氟代反應的改進方向217
132氟硼酸重氮鹽熱解219
1321氟硼酸重氮鹽熱解法(希曼法)219
1322希曼反應的主、副反應220
1323氟硼酸重氮鹽製備工藝要點221
1324希曼反應工藝的改進方向222
1325希曼反應的工業實例評點223
133氯代芳烴氟代226
1331芳烴氟氯交換反應的基本特徵226
1332氯代芳烴氟化的主、副反應226
1333鹵代芳烴氟代反應的工藝條件解析228
1334氟氯交換反應的實例評點229
第14章芳烴側鏈的鹵化232
141芳烴側鏈鹵化的機理和特點232
1411芳烴側鏈鹵化反應機理232
1412芳烴側鏈鹵化反應特徵233
142芳烴側鏈鹵化的主副反應與動力學分析233
1421側鏈鹵化與芳環鹵化的動力學分析234
1422側鏈鹵化不同階段的動力學分析235
1423以一鹵苄為目標化合物的動力學分析236
1424以三鹵苄為目標化合物的動力學分析237
143芳烴側鏈鹵化的工藝條件237
1431溶劑的選擇238
1432鹵素的選擇238
1433引發劑的選擇239
1434紫外光與添加劑239
1435反應溫度的選擇239
1436雜質的影響239
1437加料方式240
144推薦的芳烴側鏈氯化工藝240
145側鏈鹵化的常見問題240
1451溶劑的選擇不當240
1452自由基的引發不利241
1453鹵化劑的選擇不利241
146芳烴側鏈鹵化實例評點241
第15章格氏試劑的製備與反應246
151格氏試劑的一般概況246
152格氏試劑合成與反應的主副反應和動力學分析246
1521格氏試劑合成的主副反應和動力學分析246
1522格氏試劑親核取代(親核加成)反應的動力學分析248
153格氏反應的工業化條件討論250
1531無氧、無水、無銹的操作條件250
1532溶劑的選擇、用量和回收利用250
1533反應設備要求251
1534引發過程控制252
1535反應溫度及加料方式252
1536格氏試劑親核取代(親核加成)反應的工藝要點252
154推薦的格氏反應工藝253
155格氏反應的常見問題254
1551溶劑的選擇與回收問題254
1552鹵代烴的選擇問題254
1553加料方式問題254
156格氏反應的實例評點254
第16章羰基的加成縮合260
161羰基加成縮合反應的一般規律260
162醛酮縮合260
1621亞苄基丙酮合成過程的主副反應及動力學分析261
1622亞苄基丙酮合成實例評點263
1623其他醛酮縮合實例評點265
163酮酯縮合267
1631甲基酮與酯縮合的主副反應及動力學分析267
1632茚滿二酮合成實例評點268
1633其他酮酯縮合實例評點269
164酯酯縮合271
1641酯酯縮合機理及一般規律271
1642異酯縮合的主副反應和動力學分析271
1643酯酯縮合的工藝條件273
1644酯酯縮合實例評點273
第17章氮雜環化合物276
171氮雜環化合物的特徵和合成機理276
1711氮雜環化合物的特徵276
1712氮雜環化合物的合成機理276
172含氮雜環化合物合成的一般特點和主副反應278
173EVP>EVM時的動力學分析280
1731平行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280
1732中間體連串副反應的動力學分析282
1733縮合、環合反應動力學綜合分析282
174吡唑與嘧啶(β酮酸酯與脲類合成法)的合成條件283
1741反應溫度283
1742加料方式283
1743溶劑的作用284
175推薦的吡唑、嘧啶(β酮酸酯與脲類合成法)合成工藝284
1751活化能差較大時的兩步縮合反應工藝284
1752活化能差較小時的兩步縮合反應工藝284
176吡唑與嘧啶合成實例評點285
177EVP1771溫度效應290
1772濃度效應290
178推薦的咪唑和嘧啶(羧酸衍生物與丙二胺法)合成工藝290
179咪唑和嘧啶(羧酸衍生物與丙二胺法)合成工藝實例評點291
1710雜環化合物的提純293
17101雜環化合物的一般特點293
17102鹼性雜環化合物提純的一般步驟293
17103氮雜環化合物提純實例評點293
第18章進攻試劑的活性比較296
181芳烴的親電取代296
182芳烴的親核取代298
1821SNAr機理(SN2機理)298
1822SN1機理299
1823苯炔機理299
183鹵代脂肪烴的親核取代300
1831SN2機理300
1832SN1機理301
184烯烴的親電加成302
185羰基的親核加成303
186自由基取代反應304
1861自由基反應機理的三個階段(自由基的引發、傳遞和終止)304
1862自由基反應活性304
1863自由基進攻的選擇性305
第19章有機合成反應的工業化放大307
191釜式反應器的放大效應307
1911溫度梯度、濃度梯度不同307
1912換熱比表面積與反應周期不同308
1913死區與設備清洗不同309
1914 溫度指示的偏差不同309
192反應過程的重要影響因素310
1921混合狀態的影響310
1922局部過熱和局部過濃問題的解決(消除梯度)312
1923吸熱反應的溫度控制313
1924放熱反應的溫度控制315
193工業化放大的準備319
1931原料、中間體的可用性評價320
1932設備的可用性評價321
1933工藝的準備及管理322
1934安全準備323
194工業化放大的設計技巧324
1941多功能反應單元的設計325
1942分層罐的設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