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第二版)(2023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有機化學(第二版)》是2023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金偉、肖詠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機化學(第二版)
  • 作者:袁金偉、肖詠梅
  • 出版社:年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2月1日
  • 定價:69.80 元
  • ISBN: 97871224179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有機化學》(第二版)採用官能團分類,脂肪族與芳香族混編的體系,在內容上通過相似類比法揭示各類有機化合物之間結構與性質的聯繫。具體內容包括:緒論,烷烴,烯烴,炔烴與二烯烴,核磁共振波譜與紅外光譜,脂環烴,對映異構,芳烴,鹵代烴,醇與酚,醚與環氧化物,醛、酮和醌,羧酸及其衍生物,羥基酸和羰基酸,含氮有機化合物,雜環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胺基酸、多肽和蛋白質,脂類及相關的天然產物和元素有機化合物等共20章。本書注意通過一些典型的生態問題與有機化學的關係,引導學生樹立綠色化學意識;對於部分重難點知識點,本書配有教學視頻,讀者可掃描二維碼進行學習。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化學、化工、輕化、食品、生物、材料和環境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農學、石油和紡織等專業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第1章緒論 1
1.1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 1
1.1.1有機化合物與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 1
1.1.2有機化合物的特點 2
1.1.3學習有機化學的意義 3
1.2有機分子的結構 6
1.2.1分子結構的涵義 6
1.2.2構造式和構造簡式 6
1.2.3同分異構 8
1.3原子軌道雜化與分子構型 8
1.3.1碳原子軌道的雜化 8
1.3.2氮原子軌道的雜化 12
1.3.3氧原子軌道的雜化 13
1.4共價鍵的形成與性質 13
1.4.1共價鍵的形成 13
1.4.2共價鍵的基本性質 14
1.5官能團和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18
1.5.1官能團 18
1.5.2有機化合物的碳架結構 18
1.6有機化學反應 19
1.6.1共價鍵的斷裂方式 19
1.6.2有機反應的能量 20
閱讀材料 23
本章小結 24
習題 25
第2章烷烴 28
2.1烷烴的同系列與同分異構 28
2.1.1烷烴的同系列 28
2.1.2烷烴的同分異構 28
2.1.3烷烴的結構 29
2.2烷烴的命名 30
2.2.1烷基的命名 30
2.2.2烷烴的命名 31
2.3烷烴的構象 33
2.3.1乙烷的構象 33
2.3.2丁烷的構象 35
2.4烷烴的物理性質 36
2.5烷烴的化學性質 37
2.5.1烷烴的鹵化反應 37
2.5.2烷烴的催化氧化 42
2.6烷烴的來源和用途 43
2.6.1烷烴的來源 43
2.6.2烷烴的用途 43
閱讀材料 43
本章小結 44
習題 44
第3章烯烴 46
3.1烯烴的結構 46
3.2烯烴的異構與命名 46
3.3烯烴的物理性質 49
3.4烯烴的化學性質 50
3.4.1加成反應 50
3.4.2氧化反應 57
3.4.3聚合反應 60
3.4.4-氫的鹵化反應 60
3.5烯烴的製法 61
3.5.1醇脫水 61
3.5.2鹵代烷烴脫鹵化氫 61
3.5.3炔烴加氫 61
閱讀材料 62
本章小結 63
習題 64
第4章炔烴與二烯烴 66
4.1炔烴的異構與命名 66
4.1.1異構 66
4.1.2命名 66
4.2炔烴的物理性質 67
4.3炔烴的結構與化學性質 67
4.3.1炔烴的結構 68
4.3.2炔烴的化學性質 68
4.4二烯烴 73
4.4.1二烯烴的分類與命名 74
4.4.2共軛二烯烴的特性 74
4.4.31,3-丁二烯的結構與共軛效應 76
4.4.4共振論及其套用 79
閱讀材料 85
本章小結 85
習題 86
第5章核磁共振波譜與紅外光譜 88
5.1核磁共振氫譜 88
5.1.1基本原理 88
5.1.2化學位移 89
5.1.3自旋偶合與裂分 92
5.1.4化學交換 94
5.1.5峰面積與積分曲線 95
5.2核磁共振碳譜 95
5.2.1基本原理 95
5.2.2化學位移 96
5.3紅外光譜 96
5.3.1基本原理 97
5.3.2影響基團吸收峰位置的因素 98
5.4烷烴、烯烴和炔烴的核磁共振波譜與紅外光譜 100
5.4.1烷烴的核磁共振波譜與紅外光譜 100
5.4.2烯烴的核磁共振波譜與紅外光譜 101
5.4.3炔烴的核磁共振波譜與紅外光譜 101
閱讀材料 102
本章小結 103
習題 103
第6章脂環烴 108
6.1脂環烴的分類與命名 108
6.1.1脂環烴的分類 108
6.1.2脂環烴的命名 109
6.2脂環烴的物理性質 110
6.3環的穩定性 111
6.3.1環的穩定性規律 111
6.3.2環穩定性規律的解釋 112
6.4環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構象 114
6.4.1環己烷的構象 114
6.4.2環己烷衍生物的構象 115
6.5環烷烴的化學性質 117
6.6環烯烴的化學性質 120
6.6.1加成反應 120
6.6.2氧化反應 121
6.6.3-氫原子的反應 121
閱讀材料 121
本章小結 122
習題 122
第7章對映異構 124
7.1分子的對稱因素與手性 124
7.1.1對稱因素 124
7.1.2手性分子、對映異構與手性碳原子 125
7.2光活性——手性分子對偏光的作用 127
7.2.1偏光 127
7.2.2比旋光度 128
7.2.3左旋體、右旋體和外消旋體 128
7.3對映異構體的書寫方法與構型標記 129
7.3.1對映異構體的書寫方法 129
7.3.2對映異構體的構型標記 132
7.4含一個以上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134
7.5外消旋化、差向異構化與構型轉化 136
7.5.1外消旋化 136
7.5.2差向異構化 136
7.5.3構型轉化 137
7.6脂環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137
閱讀材料 138
本章小結 139
習題 140
第8章芳烴 143
8.1芳烴的分類和命名 143
8.1.1芳烴的分類 143
8.1.2芳烴的命名 144
8.2苯的分子結構 145
8.3芳烴的物理性質 147
8.4單環芳烴的化學性質 149
8.4.1苯環上的取代反應 149
8.4.2烷基苯側鏈上的反應 157
8.5苯環上取代基的定位效應 158
8.5.1兩類不同性質的定位基 159
8.5.2影響定位效應的因素 159
8.5.3二取代苯的定位效應 165
8.5.4定位效應的套用 166
8.6稠環芳烴 167
8.6.1萘 167
8.6.2蒽 171
8.6.3菲和芘 172
8.7非苯芳烴簡介 173
8.8富勒烯 173
8.8.1C60和C70的結構 174
8.8.2C60和C70的性質 174
8.8.3C60和C70的製備 175
8.8.4富勒烯化學的前景展望 175
閱讀材料 175
本章小結 176
習題 177
第9章鹵代烴 180
9.1鹵代烴的分類與命名 180
9.1.1鹵代烴的分類 180
9.1.2鹵代烴的命名 180
9.2鹵代烴的物理性質 181
9.2.1鹵代烴的物理性質 181
9.2.2鹵代烴的波譜性質 182
9.3鹵代烴的結構與化學性質 183
9.3.1取代反應 184
9.3.2消去反應 187
9.4親核取代反應與消去反應的機理 187
9.4.1親核取代反應的機理 187
9.4.2消去反應的機理 195
9.5影響親核取代反應與消去反應競爭的因素 199
9.5.1烴基結構的影響 199
9.5.2親核試劑的影響 199
9.5.3溶劑極性的影響 200
9.6烴基結構對鹵原子活性的影響 200
9.6.1鹵代烯烴和芳鹵化合物的分類 201
9.6.2鹵代烯烴與鹵代芳烴的結構及鹵原子的活性 201
9.7重要鹵代烴 205
9.8有機金屬化合物 207
9.8.1有機鎂化合物 207
9.8.2有機鋰化合物 208
9.8.3二烴基銅鋰 209
閱讀材料 209
本章小結 211
習題 212
第10章醇與酚 216
10.1醇的分類與命名 216
10.1.1分類 216
10.1.2命名 216
10.2醇的物理性質 217
10.2.1醇的物理性質 217
10.2.2醇的波譜性質 219
10.3醇的結構與化學性質 219
10.3.1生成離子 220
10.3.2與HX反應 220
10.3.3脫水反應 224
10.3.4活潑氫的反應 226
10.3.5酯化反應 226
10.3.6氧化反應 230
10.4醇的製法 232
10.4.1烯烴的水合 232
10.4.2鹵代烴的水解 234
10.4.3格氏試劑與環氧化物反應 234
10.4.4格氏試劑與羰基化合物反應 234
10.4.5醛、酮的還原 235
10.4.6羧酸的還原 236
10.5幾種重要的醇類化合物 236
10.5.1甲醇 236
10.5.2乙醇 237
10.5.3乙二醇 237
10.5.4甘油 237
10.5.5肌醇 238
10.6酚的物理性質 238
10.6.1酚的物理性質 238
10.6.2酚的波譜性質 238
10.7酚的結構與化學性質 239
10.7.1酸性 240
10.7.2生成醚 242
10.7.3與FeBr3的顯色反應 242
10.7.4與Br2(H2O)反應 242
10.7.5氧化反應 243
10.8重要的酚 243
10.8.1萘酚 243
10.8.2連苯三酚 244
10.8.3苦味酸 244
閱讀材料 245
本章小結 245
習題 246
第11章醚與環氧化物 250
11.1醚的分類與命名 250
11.1.1醚的分類 250
11.1.2醚的命名 250
11.2醚的物理性質 251
11.3醚的結構與化學性質 252
11.3.1生成鹽 253
11.3.2醚鍵的斷裂 253
11.3.3形成醚的過氧化物 255
11.4醚的製法 255
11.5環氧化合物 256
11.5.1環氧化合物的結構 257
11.5.2環氧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257
11.5.3環氧化合物的製法 259
11.6硫醇與硫醚 260
11.6.1硫醇 260
11.6.2硫醚 263
閱讀材料 264
本章小結 265
習題 265
第12章醛、酮和醌 268
12.1醛、酮的分類、命名與異構 268
12.1.1醛、酮的分類 268
12.1.2醛、酮的命名 268
12.1.3醛、酮的異構 269
12.2醛、酮的物理性質 270
12.3醛、酮的化學性質 273
12.3.1羰基的加成反應——親核加成 274
12.3.2α-氫的反應 281
12.3.3氧化還原反應 284
12.4醌 287
12.4.1醌的命名 287
12.4.2醌的結構與化學性質 288
12.5天然的羰基化合物 290
12.6重要的醛、酮 292
12.6.1甲醛 292
12.6.2乙醛 293
12.6.3丙酮 293
12.6.4茚三酮 294
閱讀材料 294
本章小結 294
習題 295
第13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299
13.1羧酸的分類與命名 299
13.1.1分類 299
13.1.2命名 299
13.2羧酸的物理性質 301
13.3羧酸的結構與化學性質 303
13.3.1羧酸的結構 303
13.3.2羧酸的化學性質 304
13.3.3羧酸結構對酸性的影響 309
13.4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 311
13.4.1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 311
13.4.2克萊森酯縮合反應 315
13.4.3丙二酸二乙酯的結構與性質 316
13.4.4醯胺的酸鹼性 319
閱讀材料 319
本章小結 319
習題 320
第14章羥基酸和羰基酸 324
14.1羥基酸和羰基酸的命名 324
14.1.1多官能團化合物的命名規則 324
14.1.2羥基酸和羰基酸的命名 325
14.2羥基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327
14.2.1物理性質 327
14.2.2化學性質 327
14.3重要的羥基酸 330
14.3.1乳酸 330
14.3.2酒石酸 330
14.3.3蘋果酸 331
14.3.4檸檬酸 331
14.3.5水楊酸——水楊酸甲酯和乙醯水楊酸 332
14.4羰基酸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332
14.4.1物理性質 332
14.4.2化學性質 332
14.5重要的羰基酸 337
14.5.1乙醛酸 337
14.5.2丙酮酸 338
14.5.3-丁酮酸 338
14.5.4草醯乙酸與-酮戊二酸 339
閱讀材料 339
本章小結 339
習題 340
第15章含氮有機化合物 342
15.1胺的分類與命名 342
15.1.1分類 342
15.1.2命名 343
15.2胺的物理性質 344
15.2.1氣味 345
15.2.2沸點、水溶性 346
15.3胺的結構 346
15.4胺的化學性質 347
15.5季銨化合物及其性質 352
15.5.1季銨鹽 352
15.5.2季銨鹼 352
15.6幾種重要的生物鹼 355
15.7重氮鹽的性質與套用 357
15.7.1重氮鹽的性質與套用 357
15.7.2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顏色 360
閱讀材料 363
本章小結 363
習題 363
第16章雜環化合物 366
16.1雜環化合物的分類與命名 366
16.1.1分類 366
16.1.2命名 367
16.2五元雜環化合物 368
16.2.1五元雜環化合物的結構 368
16.2.2五元雜環化合物的性質 368
16.2.3五元雜環化合物的重要衍生物 372
16.3吡啶及其衍生物 375
16.3.1吡啶的結構 375
16.3.2吡啶的性質 376
16.3.3維生素PP、維生素B6、雷米封 377
16.3.4嘧啶及其衍生物 378
16.3.5苯並吡喃衍生物——花色素與黃酮類物質 379
16.3.6吡嗪及其衍生物 380
16.4核酸 381
16.4.1核苷酸 381
16.4.2核酸及其結構 382
16.4.3核酸的生物學功能 384
16.4.4基因工程和人類基因組計畫 385
閱讀材料 386
本章小結 387
習題 387
第17章碳水化合物 390
17.1碳水化合物的分類 390
17.2單糖 391
17.2.1單糖的開鏈式結構 392
17.2.2單糖的環狀結構 394
17.2.3單糖的物理性質 397
17.2.4單糖的化學性質 398
17.3低聚糖 402
17.3.1蔗糖 403
17.3.2麥芽糖 403
17.3.3纖維二糖 404
17.3.4環糊精 405
17.4多糖 406
17.4.1澱粉 406
17.4.2纖維素 408
閱讀材料 409
本章小結 410
習題 410
第18章胺基酸、多肽和蛋白質 414
18.1胺基酸 414
18.1.1胺基酸的分類與命名 416
18.1.2胺基酸的結構 417
18.1.3胺基酸的物理性質 418
18.1.4胺基酸的化學性質 418
18.2肽 423
18.2.1肽的結構 423
18.2.2肽的結構測定 424
18.3蛋白質 425
18.3.1蛋白質的組成與分類 425
18.3.2蛋白質的理化性質 426
18.3.3蛋白質的結構 428
18.4酶 432
18.4.1酶的命名 432
18.4.2酶的催化特點 433
18.4.3酶的活力測定 434
18.4.4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 435
閱讀材料 436
本章小結 437
習題 437
第19章脂類及相關的天然產物 439
19.1油脂 439
19.1.1結構與命名 439
19.1.2脂肪酸 439
19.1.3化學性質 442
19.2肥皂和表面活性劑 444
19.2.1去污原理 444
19.2.2表面活性劑的種類 445
19.3蠟 447
19.4磷脂 448
19.5萜類化合物 449
19.5.1單萜 450
19.5.2倍半萜 452
19.5.3二萜和二倍半萜 453
19.5.4三萜 454
19.5.5四萜 455
19.6甾體化合物 457
19.6.1甾醇類 457
19.6.2維生素D 458
19.6.3膽酸 458
19.6.4甾體激素 459
19.6.5強心苷和皂苷 460
閱讀材料 460
本章小結 461
習題 461
第20章元素有機化合物 463
20.1有機鋁化合物 463
20.1.1烷基鋁的製法 463
20.1.2烷基鋁的性質 464
20.2有機矽化合物 465
20.2.1矽烷、鹵矽烷和烴基矽烷 465
20.2.2烴基氯矽烷、矽醇、烷基正矽酸酯 466
20.2.3有機矽高聚物 467
20.3有機磷化合物 468
20.3.1製法和性質 469
20.3.2葉立德 470
20.3.3魏悌希反應 471
20.3.4葉立德的醯化反應及烴化反應 472
閱讀材料 474
本章小結 474
習題 475
參考文獻 476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