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第二版)(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有機化學(第二版)(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有機化學(第二版)》是於躍芹劉永軍編寫,科學出版社於2018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該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化學、套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科學、生命科學、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海洋科學、環境科學、藥學及生物工程等相關專業本科生的有機化學基礎課程教材,也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該教材共有20章,主要闡述了飽和烴、不飽和脂肪烴、芳香烴、手性分子、鹵代烴、有機波譜基礎、醇和醚等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基本介紹

  • 書名:有機化學(第二版)
  • 作者:於躍芹、劉永軍
  • 類別: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8月1日
  • 頁數:500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30583673
  • CIP核字號:2018167682
  • 字數:826千字
成書過程,修訂情況,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情況

《有機化學(第二版)》是為了適應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能夠滿足不同專業的需求,故在《有機化學》的基礎上修訂而成。
《有機化學(第二版)》由於躍芹負責整體框架修訂和統稿工作,具體編寫分工如下:於躍芹(第1、2、18、19章)、於鳳麗(第3、4、5章)、武傑(第6、7、14章)、劉永軍(第8、9、10、16、20章)、胡志強(第12、13、15章)、郭維斯(第11、17、20章);參加編寫工作的還有王鯤鵬、劉香蘭、孫桂春、李一楠、李風起、辛飛飛、宋修艷、宋然、陳紹晉、張林寶、張曉茹、袁瑾、溫永紅。
《有機化學(第二版)》將《有機化學》的第8~10章整合為第8章(有機波譜基礎);將有機化合物的命名在第2章詳細系統地討論;更新每章後的閱讀材料,包括百年諾貝爾化學獎、著名有機化學家簡介、有機化學發展等。

出版工作

2018年8月1日,《有機化學(第二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出版工作人員名單
責任編輯責任校對責任印製封面設計
陳雅嫻
何艷萍
師艷茹
陳敬

內容簡介

《有機化學(第二版)》共有20章,包括緒論、有機化合物的命名、飽和烴、不飽和脂肪烴、芳香烴、手性分子、鹵代烴、有機波譜基礎、醇和醚、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二羰基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雜環化合物、周環反應、元素有機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有機合成與反應機理。每個章節均設有內容相關的閱讀材料和習題。

教材目錄

第1章 緒論1.1 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1.2 有機化合物的特點1.2.1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1.2.2 有機化合物的性質特點1.3 有機化合物中共價鍵的性質1.4 共價鍵的斷裂方式和有機化學反應的類型1.5 有機化學中的酸鹼理論簡介1.5.1 Arrhenius 酸鹼理論1.5.2 Br.nsted 質子理論1.5.3 Lewis 電子對理論1.6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1.6.1 根據碳架分類1.6.2 根據官能團分類1.7 有機化合物構造式的寫法閱讀材料——百年來Nobel(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第2章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2.1 有機化合物系統命名法2.2 烷烴的命名2.2.1 開鏈烷烴的命名2.2.2 環烷烴的命名2.3 烯烴和炔烴的命名2.4 芳烴的命名2.4.1 單環芳烴的命名2.4.2 多環芳烴的命名2.5 鹵代烴的命名2.6 含氧衍生物的命名2.6.1 醇的命名2.6.2 酚的命名2.6.3 醚的命名2.6.4 醛、酮的命名2.6.5 羧酸的命名2.6.6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2.7 胺的命名閱讀材料——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聯合會習題第3章 飽和烴(一) 烷烴3.1 烷烴的結構3.1.1 碳原子的正四面體結構3.1.2 碳原子的sp3 雜化軌道3.1.3 烷烴分子的形成3.2 烷烴的同分異構現象3.2.1 烷烴的同系列和同分異構現象3.2.2 烷烴的構象異構3.3 烷烴的物理性質3.4 烷烴的化學性質3.4.1 鹵代反應及自由基反應機理3.4.2 氧化反應3.4.3 裂化反應3.4.4 異構化反應(二) 環烷烴3.5 環烷烴的同分異構現象3.5.1 環烷烴的構造異構3.5.2 環烷烴的順反異構3.5.3 環烷烴的構象異構3.6 環烷烴的物理性質3.7 環烷烴的化學性質3.7.1 鹵代反應3.7.2 氧化反應3.7.3 異構化反應3.7.4 小環烷烴的加成反應3.8 飽和烴的來源和製法閱讀材料——石油的餾分及套用習題第4章 不飽和脂肪烴(一) 烯烴4.1 烯烴的結構4.2 烯烴的同分異構現象4.3 烯烴的物理性質4.4 烯烴的化學性質4.4.1 加成反應4.4.2 氧化反應4.4.3 聚合反應4.4.4 α-氫原子的反應4.5 烯烴的來源和製法(二) 炔烴4.6 炔烴的結構4.7 炔烴的物理性質4.8 炔烴的化學性質4.8.1 末端炔烴的酸性4.8.2 加成反應4.8.3 氧化反應4.8.4 聚合反應4.9 炔烴的製法(三) 二烯烴4.10 二烯烴的分類4.11 共軛二烯烴的結構和共軛效應4.11.1 共軛二烯烴的結構4.11.2 共軛效應4.11.3 共振論4.12 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4.12.1 親電加成反應4.12.2 雙烯合成反應4.12.3 聚合反應和合成橡膠4.13 共軛二烯烴的來源和製法閱讀材料——白色污染及可降解塑膠習題第5章 芳香烴5.1 苯的結構5.2 單環芳烴的物理性質5.3 單環芳烴的化學性質5.3.1 苯環上的親電取代反應5.3.2 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5.3.3 還原反應5.3.4 氧化反應5.3.5 芳烴側鏈的反應5.4 稠環芳烴5.4.1 萘5.4.2 蒽和菲5.4.3 其他稠環芳烴5.5 Hückel規則與非苯芳烴5.5.1 Hückel規則5.5.2 非苯芳烴5.6 芳烴的來源及製法5.6.1 煤的乾餾5.6.2 石油的芳構化閱讀材料——足球烯習題第6章 手性分子6.1 手性分子與對映異構6.1.1 手性與手性分子6.1.2 旋光性與對映異構6.1.3 對稱因素與手性判斷6.2 對映異構體的書寫與構型標記6.2.1 構型的表示方法6.2.2 構型的標記6.3 含一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6.4 含多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6.4.1 含有兩個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6.4.2 含有兩個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6.5 環狀化合物的對映異構6.6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6.7 手性有機化合物的製法6.7.1 外消旋體的拆分6.7.2 不對稱合成閱讀材料——手性催化劑和手性藥物習題第7章 鹵代烴7.1 鹵代烴的物理性質7.2 鹵代烷烴的化學性質7.2.1 鹵代烷烴的親核取代反應7.2.2 親核取代反應歷程7.2.3 消除反應7.2.4 消除反應歷程7.2.5 取代反應和消除反應的競爭7.2.6 與金屬的反應7.3 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7.3.1 結構對化學活性的影響7.3.2 鹵代芳烴的親核取代反應7.4 多鹵代烴簡介7.5 鹵代烴的製法7.5.1 烴的鹵代7.5.2 不飽和烴的加成7.5.3 由醇製備閱讀材料——諾貝爾化學獎與金屬有機化學習題第8章 有機波譜基礎8.1 電磁輻射與吸收光譜(一) 紅外光譜8.2 紅外光譜產生的基本原理8.2.1 分子振動類型8.2.2 影響紅外吸收頻率的因素8.3 官能團的特徵吸收頻率8.4 烴類的紅外光譜 8.4.1 烷烴8.4.2 烯烴8.4.3 炔烴8.4.4 芳烴8.5 紅外光譜解析閱讀材料——近紅外光譜技術(二) 紫外光譜8.6 紫外光譜產生的基本原理8.7 Lambert-Beer 定律與紫外光譜圖的表示法8.7.1 Lambert-Beer 定律8.7.2 紫外光譜圖的表示方法8.8 紫外光譜與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的關係8.9 紫外光譜的套用閱讀材料——與紫外光譜有關的幾個名詞(三) 核磁共振譜8.10 核磁共振產生的基本原理8.11 核磁共振譜儀與核磁共振譜的表示方法8.12 化學位移8.12.1 禁止效應8.12.2 化學位移8.12.3 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8.13 自旋偶合與自旋裂分8.13.1 質子自旋偶合與自旋裂分8.13.2 偶合常數8.13.3 核的等價性8.14 峰面積與積分曲線8.15 1H NMR譜圖解析8.16 13C核磁共振簡介閱讀材料——二維核磁共振譜簡介(四) 質譜8.17 基本原理8.18 質譜儀簡介8.19 質譜裂解反應8.20 譜圖解析閱讀材料——質譜技術發展史簡介習題第9章 醇和醚(一) 醇9.1 醇的物理性質9.2 醇的化學性質9.2.1 醇的酸性9.2.2 醇與含氧無機酸的反應9.2.3 醇羥基的置換反應9.2.4 醇的脫水反應9.2.5 醇的氧化與脫氫9.3 鄰二醇的特殊反應9.3.1 鄰二醇用高碘酸或四乙酸鉛氧化9.3.2 頻哪醇重排
9.4 重要的醇9.5 醇的製法(二) 醚9.6 醚的物理性質9.7 醚的化學性質9.7.1 徉鹽的生成和醚鍵的斷裂9.7.2 過氧化物的生成9.7.3 1,2-環氧化合物的開環反應9.8 重要的醚9.9 醚的製備閱讀材料——危險的分子——膽固醇習題第10章 酚10.1 酚的物理性質10.2 酚的化學性質10.2.1 酚羥基的反應10.2.2 芳環上的親電取代反應10.2.3 酚與卡賓的反應——Reimer-Tiemann反應10.2.4 酚與羰基化合物的縮合反應10.2.5 Bucherer反應10.2.6 酚的氧化還原反應10.3 重要的酚10.4 酚的製法10.4.1 異丙苯氧化法10.4.2 磺化鹼熔法10.4.3 從芳鹵衍生物製備閱讀材料——抗氧化劑和維生素E習題第11章 醛酮醌11.1 羰基的結構11.2 醛、酮的物理性質11.3 醛、酮的化學性質11.3.1 親核加成反應11.3.2 α-氫的反應11.3.3 氧化與還原反應11.3.4 α,β-不飽和醛、酮11.4 醛、酮的製備11.5 重要的醛、酮11.6 醌閱讀材料——黃鳴龍習題第12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一) 羧酸12.1 羧酸的物理性質12.2 羧酸的化學性質 12.2.1 酸性和成鹽12.2.2 羥基的取代反應——羧酸衍生物的生成12.2.3 還原反應12.2.4 脫羧反應12.2.5 α-氫的取代反應12.3 羧酸的製法12.4 二元羧酸12.4.1 酸性12.4.2 二元羧酸的受熱反應12.5 羥基酸12.5.1 羥基酸的性質12.5.2 羥基酸的製法12.6 常見的羧酸(二) 羧酸衍生物12.7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12.8 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12.8.1 親核取代(加成-消除)反應12.8.2 與有機金屬化合物反應12.8.3 還原反應12.8.4 醯胺的特殊反應12.9 重要的羧酸衍生物12.10 油脂12.10.1 油脂的來源、組成12.10.2 油脂的物理性質12.10.3 油脂的化學性質閱讀材料——花生四烯酸習題第13章 β-二羰基化合物13.1 β-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13.2 β-二羰基化合物的製備13.2.1 Claisen 酯縮合反應13.2.2 酮酯縮合反應13.2.3 丙二酸酯的製備13.3 β-二羰基化合物在有機合成中的套用13.3.1 乙醯乙酸乙酯在有機合成中的套用13.3.2 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機合成中的套用13.4 其他碳負離子的反應13.4.1 Perkin反應13.4.2 Knoevenagel縮合反應13.4.3 安息香縮合反應13.4.4 Michael加成反應13.4.5 烯胺的反應閱讀材料——William Henry Perkin習題第14章 含氮化合物(一) 硝基化合物14.1 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質14.2 硝基化合物的化學性質14.2.1 硝基化合物的酸性14.2.2 還原反應14.3 硝基化合物的製備(二) 胺14.4 胺的結構14.5 胺的物理性質14.6 胺的化學性質14.6.1 鹼性和成鹽14.6.2 胺的烷基化和醯基化反應14.6.3 胺與亞硝酸反應14.6.4 芳胺芳環上的親電取代反應14.6.5 胺的氧化和Cope消除14.7 季銨鹽和季銨鹼14.7.1 季銨鹽14.7.2 季銨鹼14.8 胺的製備14.9 重要的胺14.10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14.10.1 重氮化反應14.10.2 重氮鹽的化學性質14.10.3 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閱讀材料——物質顏色與結構的關係習題第15章 雜環化合物15.1 雜環化合物的命名15.2 五元雜環化合物15.2.1 呋喃、噻吩和吡咯的結構與芳香性15.2.2 呋喃、噻吩和吡咯的性質15.2.3 糠醛15.2.4 含有兩個雜原子的五元雜環體系15.3 六元雜環化合物15.3.1 吡啶的結構15.3.2 吡啶的性質15.3.3 二嗪和三嗪類化合物15.4 稠雜環化合物閱讀材料——三聚氰胺習題第16章 周環反應16.1 周環反應類型16.1.1 電環化反應16.1.2 環加成反應16.1.3 σ鍵遷移反應16.2 周環反應理論解釋16.2.1 分子軌道理論簡介16.2.2 前線軌道理論與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原理16.2.3 電環化反應16.2.4 環加成反應16.2.5 σ鍵遷移反應閱讀材料——福井謙一習題第17章 元素有機化合物17.1 有機硼試劑17.1.1 硼氫化試劑17.1.2 有機硼試劑的製備17.1.3 有機硼試劑的反應17.2 有機矽試劑17.2.1 有機矽試劑的製備17.2.2 有機矽試劑的反應17.3 有機磷試劑17.3.1 磷葉立德的製備及分類17.3.2 磷葉立德的反應17.4 有機硫試劑17.4.1 有機硫試劑的製備17.4.2 有機硫試劑的反應習題第18章 碳水化合物18.1 單糖18.1.1 單糖的結構18.1.2 單糖的物理性質18.1.3 單糖的化學性質18.2 低聚糖18.2.1 蔗糖18.2.2 麥芽糖18.2.3 纖維二糖18.3 多糖18.3.1 澱粉18.3.2 纖維素18.3.3 甲殼素18.3.4 海藻酸閱讀材料——細胞表面的碳水化合物調節細胞識別過程習題第19章 胺基酸、蛋白質和核酸19.1 胺基酸19.1.1 胺基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19.1.2 胺基酸的化學性質19.1.3 重要的胺基酸19.1.4 胺基酸的製法19.2 多肽19.2.1 多肽的分類和命名19.2.2 多肽的結構測定19.2.3 多肽的合成19.3 蛋白質19.3.1 蛋白質的分子組成及分類19.3.2 蛋白質的結構19.3.3 蛋白質的性質19.4 核酸19.4.1 核酸的元素組成和構成19.4.2 DNA的結構特點19.4.3 RNA的結構特點19.4.4 DNA和RNA的生物功能閱讀材料——牛胰島素的結構及人工合成習題第20章 有機合成與反應機理20.1 有機合成設計20.1.1 有機合成設計基礎20.1.2 基本碳骨架的建立20.1.3 控制單元的套用20.1.4 反應選擇性的利用20.1.5 立體化學的控制20.1.6 運用逆合成法的有機合成設計20.2 綠色有機合成20.2.1 綠色化學基本概念20.2.2 綠色有機合成設計20.3 EPM推測反應機理20.3.1 運用EPM的基本原則20.3.2 EPM在周環反應中的套用20.3.3 EPM在雜環合成反應中的套用20.3.4 EPM在多組分反應中的套用閱讀材料——現代有機合成藝術大師——R.B.Woodward習題參考文獻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 配套教材
《有機化學(第二版)》擁有配套教材《有機化學學習指導(第二版)》。
書名出版社作者ISBN出版時間
《有機化學學習指導(第二版)》
科學出版社
胡志強、宋修艷、辛飛飛、李一楠、於躍芹、劉永軍
9787030585783
2018年8月1日

教材特色

  1. 增加元素有機化合物的內容(包括硼、矽、磷、硫),補充部分人名反應,以順應學科發展的需求,修改知識點的引入和展開方式;增加有機合成與反應機理綜合解析,特別是電子推動法(EPM)推測反應機理。
  2. 對各類有機化合物之間從結構到性質的相似性進行類比,增加基本結構理論、重要的性質與反應在教學全過程中再現的次數;為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創新有機化學課程的教學思路。

作者簡介

於躍芹:女,青島科技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水溶性高分子、精細有機合成。
劉永軍:男,青島科技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金屬促進的有機反應;不對稱有機合成;套用化學品合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