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悲傷,有時寧靜

有時悲傷,有時寧靜

《有時悲傷,有時寧靜》是當代作家韓浩月創作的書評集,首次出版於2019年10月。

該書分為三輯,第一輯為“沒有不帶附言的信”,第二輯為“遐想與疼痛”,第三輯為“歷史的杯底”。作者視野開闊,閱讀書籍涉及國內外不同體裁,針對一篇篇文學作品,作者往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作者想像力豐富,能將自己閱讀過的不同書籍聯繫起來,為自己行文觀點服務。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有時悲傷,有時寧靜
  • 作者:韓浩月
  • 文學體裁:書評集
  • 首版時間:2019年10月
  • 字數:122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有時悲傷,有時寧靜》是韓浩月多年書評結集。韓浩月所寫書評,除看重作品的可讀性、思想性之外,緊隨其後就是考慮自己的參與性。韓浩月在序中說:“關於讀書,我有三個傾向:一是讀朋友寫的書,以便了解他們的寫作狀況;二是讀當代作家的書,尋找文學創作的變化痕跡;三是重讀經典,重新去發現與感受過去閱讀時所不理解的情節與情緒。”這種傾向在該書中也有所體現。這些閃現著智慧之光的短評,輕鬆、活潑,很容易讓讀者抵達原著內部的思想要義。

作品目錄

第一輯 沒有不帶附言的信
一個女人的史詩
把毛姆的秘密和盤托出
想成為傳奇不容易
你好,卡薩諾瓦
沒有不帶附言的信
尋找安靜的薩岡
情愛的最美背景
你無法不“失落”
願望中的城市沒有悲傷
與心獸同呼吸
偶遇的陷阱
迷失的女孩
你和他們不一樣
十年黑暗與七天光明
不要相信結局
劉心武的窗外飄著什麼?
畢飛宇的心靈推手
聽張翎講述美
王朔的真誠和溫情
張煒筆下的中國病人
張大春與李白的時光旅行
余華的進步與退步
陳染有時悲傷,有時寧靜
嚴歌苓與她的亂世愛情夢
魯敏打開一個黑色信封
鮑爾吉·原野手握果實,凝望花朵
嚴歌苓用溫暖筆觸寫就冰冷故事
畢淑敏的冷靜與犀利
第二輯 遐想與疼痛
向巴爾扎克學習風雅
那些令人羨煞的文人交往
賈樟柯的遐想與疼痛
讀書如飲烈酒
喚醒對“人情”親近的願望
文字是通往內心最美的語言
做生活的修行者
像“逃世者”那樣生活?
就像孫悟空遇到赫拉克勒斯
文學批評的火焰燃燒時需要美與持久
說不盡的欲望與詩
人間一直悲欣交集
不敢讀史鐵生
影評人是知識分子的第三身份?
諾獎經典照亮思想之路
讓孩子擁有透徹的靈魂
一隻不那么聒噪的烏鴉
悲涼的愛情花朵
在理想的下午,飲酒還是喝茶?
第三輯 歷史的杯底
現代文人應該有一點“東坡精神”
第三種品曹操的方式
品魏晉風骨
古典中國的細膩紋理
中國人的姓與命
為什麼熱愛燕京大學?
酒後漫談的快意
幫年輕人反思祖輩們的生存土壤
歷史的牆角可以這么拆
做歷史的旁觀者
名橋如名媛
歷史的酒杯底下搖曳著什麼?

作品鑑賞

《有時悲傷,有時寧靜》是一本關於書的書,收錄了數十篇讀書隨筆類文字。雖然這些閱讀心得源自古今中外、文史哲美等各類書籍,但它們卻有著共同的典型特徵,即樸實、真誠、善思考,視角獨特,剖析深刻。打開一本書就是打開一個嶄新的世界,閱讀之旅,無疑是一場精神的“冒險之旅”。因為,每一個新世界既陌生而未知,又因陌生、未知而“驚險”、刺激;有趣或乏味,輕鬆或沉悶,愉悅或憂傷,驚喜或失望,似乎完全因人而異。有人走馬觀花,淺嘗輒止;有人囫圇吞棗,不辨滋味。韓浩月的做法卻是,“在讀到一本喜歡的書之後,洗乾淨手,為它寫下一篇書評,如同寫下一封‘情書’,當書評畫上句號,閱讀才會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才會啟動下一次的‘冒險之旅’”,《有時悲傷,有時寧靜》恰是其親歷一場場“冒險之旅”留下的最好紀念。
以寫“情書”的心態去撰寫書評,自然是鄭重的,虔誠的,也是心旌搖曳與熱血奔涌的。如在題為《一個女人的史詩》的開篇之作中,韓浩月這樣概括美國作家伊莉莎白·吉爾伯特的《萬物的簽名》:“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對植物的生命密碼了如指掌,但卻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困惑終生,她無法知道上帝在人的心間留下了什麼樣的簽名。”放眼十丈紅塵,多少人仍在困惑著女科學家的困惑,又有多少人,因此而被悲情的命運裹挾著闖蕩與探險的腳步,一生如擱淺沙灘的魚兒,抑或折翅的鳥兒,能勉力做到的,似乎唯有望洋興嘆。“人當活成一株植物,以自然為壤,以文學為水分,活得舒展一些。”韓浩月在文末如是感言,實際上卻一語道破了庸常歲月中的俗世夢想。
在韓浩月看來,智利作家安東尼奧·斯卡爾梅達的《郵差》是一本用詩歌語言講述友情和愛情的小說。“不得不說,詩歌給了這個貌不驚人的郵差莫大的勇氣,而愛情最終讓他了解和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尤其是在網路時代,“見字如晤”的筆墨往來,不僅氤氳著詩歌的浪漫與激情,更凸顯著文字之美、人情之美,以及期待與懷想之美,是靜默、呆板而冷凍的電子郵件所無法比擬的。而詩歌也好,友情也罷,當然也包括愛情,正常情況下,沒有誰的一生能遠離它們,也沒有誰的生命之花能不依賴於它們的滋潤而蓬勃艷麗。“不知道在吹著腥濕海風、響著風鈴和鐘聲、飛翔著海鷗的黑島,還有沒有一個叫赫梅內斯的郵差,搖著腳踏車的鈴鐺,把信送到聶魯達故居的時候,他的心情是不是還像第一次敲門時那樣,激動而忐忑。”讀完小說,韓浩月竟遐思聯翩,卻又這般自然、真摯而溫情。
書評是在通讀、深讀或重讀之下的閱後所得,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事兒,一如韓浩月所坦陳的:“我的個人體驗是悲傷與寧靜的更迭與交織,悲傷來自於生活事件的撞擊,寧靜則來自於心靈潮汐的安穩。”既然“不得不說”,那就不妨說得情真意切一些,說得明白曉暢一些。這一點,韓浩月無疑是個榜樣:《你好,卡薩諾瓦》《人間一直悲欣交集》《文學批評的火焰燃燒時需要美與持久》等篇目平實中見睿智,細膩中見深情,啟悟中見視野,對比中見胸襟。那些沒讀過的,能讓人內心翻湧起買一本來讀的衝動;那些偶或讀過的,更覺彼此“心有靈犀”,生髮出“英雄所見略同”的感慨來。韓浩月能從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獲得不竭的靈感、前行的力量與心靈的成長,讀者亦能“順藤摸瓜”並“抽絲剝繭”,從他的評論中,看到潛隱的希望,理想的光芒。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0年2月3日,《有時悲傷,有時寧靜》入選中青閱讀1月推薦書單。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有時悲傷,有時寧靜》
2019年10月
大象出版社
978-7-5711-0235-7

作者簡介

韓浩月,1974年出生,山東郯城人。現居北京。時評人,影評人,專欄作家。曾在十餘家傳統媒體開設專欄。出版代表作為《世間的陀螺》,以及《I服了YOU——寫給大話時代的告別書》,男性話題作品集《男人道》《澀男人》,影評集《一個人的電影院》,隨筆集《午睡主義者》《一個人的森林》等十餘種。第一、二屆華語電影優質大獎評審。上海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評審。為《中國青年報》《新京報》《京華時報》《深圳商報》等多家媒體撰寫文娛評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