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華紋

月華紋

月華紋:也稱“旋水紋”、“天象紋”,為青花瓷上的傳統紋飾,為明代時宣德、景泰、天啟年間常見紋飾,民窯器多繪在盤、碗內心。月華紋以優美的曲線繪成,如同菊花花瓣,從一個圓心出發,迴環旋轉,連綿不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華紋
  • 定義:青花瓷上的傳統紋飾,為明代時宣德、景泰、天啟年間常見紋飾,民窯器多繪在盤、碗內心
  • 所屬年代:明代
所謂“月華”是指月光照射在雲層上,通過雲層內小水滴產生衍射現象,呈現在月亮周圍的彩色光環,明初月華紋繪製比較奔放。明 馮應京 《月令廣義·八月令》:“月之有華常出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見於十三、十七、十八夜。月華之狀如錦雲捧珠,五色鮮熒,磊落匝月,如刺繡無異。華盛之時,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時始散。蓋常見之而非異瑞,小說誤以月暈為華,蓋未見也。”
月華紋,多為圓形,圖案以“S”型線條,將圓分割成多寡不等的陰陽交錯的圖形,並圍繞一個中心點迴旋不息,前後相隨。S型構圖的漩渦紋是大自然中充滿神秘感的造型之一,這種漩渦造型意識中產生的S形,是生與死、陰與陽、動與靜等傳統二元論世界觀的表現,是一種無限循環的運動形態,代表了無限延續的生命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