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先期

月經先期,中醫病名。是指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餘天一行,連續3個周期以上者。也稱經期超前、經行先期、經早、經水不及期等。病因病機主要為氣虛和血熱。氣虛則統攝無權,沖任不固;血熱則熱擾沖任,傷及胞宮,血海不寧,均可使月經先期而至。治療以益氣固沖,清熱調經為基本原則。本病相當於西醫學的月經頻發。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月經先期
  • 英文名稱:advanced menstruation
  • 相關西醫疾病:月經頻發
  • 疾病分類:婦科-月經病
  • 主要病因:氣虛、血熱
名詞解釋,歷史沿革,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斷依據,病證鑑別,相關檢查(實驗室檢查),辯證要點,治療原則(要點),症治分類,其他療法,轉歸預後,預防調護,臨證備要,文獻摘要,

名詞解釋

月經先期是指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餘天一行,連續3個周期以上者。

歷史沿革

1、宋代《婦人大全良方·調經門》指出本病病機是由於“過於陽則前期而來”。
2、《普濟本事方·婦人諸疾》進一步提出“陽氣乘陰則血流散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後世醫家多認為“先期屬熱”。
3、《景岳全書·婦人規》提出氣虛不攝也是導致先期的重要發病機制。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1、西醫學中月經頻發黃體功能不足排卵性月經失調,一般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歸屬中醫月經先期論治。
2、有盆腔炎症體徵者,應屬於盆腔炎所引起的月經先期。

病因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氣虛和血熱。氣血則統攝無權,沖任不固;血熱則熱擾沖任,傷及胞宮,血海不寧,均可使月經先期而至。

病機

1、氣虛
(1)脾氣虛:體質素弱或飲食失節,或思慮過度,損傷脾氣,脾傷則中氣虛弱,沖任不固,經血失統,以致月經先期來潮。脾為心之子,脾氣既虛,則賴心氣以自救,久之則心氣亦傷,致心脾氣虛,統攝無權,月經提前。
(2)腎氣虛:年少腎氣未充,或絕經前腎氣漸虛,或生育過多,房事過勤,或久病傷腎,腎氣虛弱,沖任不固,不能制約經血,遂致月經提前而至。
2、血熱
(1)陽盛血熱:素體陽盛,或過食辛燥助陽之品,或感受熱邪,熱擾沖任、胞宮,迫血下行,遂致月經提前。
(2)陰虛血熱:素體陰虛,或失血傷陰,或久病陰虧,或多產房勞耗傷精血,以致陰液虧損,虛熱內生,熱伏沖任,血海不寧,則月經先期而下。
(3)肝鬱血熱:素體抑鬱,或情志內傷,肝氣鬱結,郁久化熱,熱擾沖任,迫血下行,遂致月經提前。

診斷依據

1、病史
有血熱病史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有情志內傷等病史。
2、症狀
月經提前來潮,周期不足21天,且連續出現3個月經周期及以上,經期基本正常,可伴有月經過多。

病證鑑別

月經提前十天以上的人應注意與月經間期出血相鑑別
月經間期出血常發生在月經周期的第12天到16天,出血量較少,或表現為透明粘稠的白帶中夾有血絲,出血常持續數小時至2到7天,自行停止,西醫稱為排卵期出血。月經間期出血量較月經期出血量少,臨床表現為出血量一次多一次少的現象,結合BBT的測定,即可確診。月經先期則每次出血量大致相同。且出血時間不一定在排卵期內,持續時間一般與正常月經基本相同。

相關檢查(實驗室檢查)

1、婦科檢查
一般無明顯盆腔器質性病變。
2、輔助檢查
基礎體溫(BBT)監測呈雙相型,但黃體期少於11天,或排卵後體溫上 升緩慢,上升幅度<0.3℃;月經來潮12小時內診斷性刮宮,子宮內膜呈分泌反應不良。

辯證要點

月經先期的辨證重在觀察月經量、色、質的變化,並結合全身證候及舌脈,辨其虛、實、熱。一般而言,月經先期,伴見量多、色淡、質稀者屬氣虛,其中兼有神疲肢倦、氣短懶言等為脾氣虛,兼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為腎氣虛;伴見量多或少、色紅、質稠者屬血熱,其中 兼有面紅口乾、尿黃便結等為陽盛血熱,兼有兩顴潮紅、手足心熱者為陰虛血熱,兼有煩躁易怒、口苦咽乾等為肝鬱血熱。

治療原則(要點)

本病的治療原則重在益氣固沖,清熱調經。

症治分類

證名:陰虛血熱證
症狀:經來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紅,質稠;或伴兩顴潮紅,手足心熱,咽乾口燥; 舌質紅,苔少,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調經。
代表方:兩地湯。
常用中藥:生地黃、地骨皮、玄參、麥冬、阿膠、白芍。
加減:若正值經期經血量多色紅者,加地榆炭、仙鶴草涼血止血;熱灼血瘀,經血有塊者,加茜草祛瘀止血。
證名:肝鬱血熱證
症狀:月經提前,量或多或少,經色深紅或紫紅,質稠,經行不暢,或有塊;或少腹脹痛,或胸悶脅脹,或乳房脹痛,或煩躁易怒,口苦咽乾;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清熱,涼血調經。
代表方:丹梔逍遙散.
常用中藥:牡丹皮、梔子、當歸、白芍、柴胡、白朮、茯苓、煨姜、薄荷、炙甘草。
證名:陽盛血熱證
症狀:經來先期,量多,色深紅或紫紅,質黏稠;或伴心煩,面紅口乾,小便短黃,大便燥結;舌質紅,苔黃,脈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涼血調經。
代表方:清經散。
常用中藥: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黃、青蒿、黃柏、茯苓。
加減:若兼見倦怠乏力,氣短懶言等症,為失血傷氣,血熱兼氣虛,酌加黨參、黃芪以健脾益氣;若經行腹痛,經血夾瘀塊者,為血熱而兼有瘀滯,酌加益母草、蒲黃、三七以化瘀止血。
證名:脾氣虛證
症狀:月經周期提前,或經量多,色淡紅,質清稀;神疲肢倦,氣短懶言,小腹空墜,納少便溏;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補脾益氣,攝血調經。
代表方:補中益氣湯。
常用中藥:人參、黃芪、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白朮。
加減:若經血量多者,經期去當歸之辛溫行血,酌加煅龍骨、煅牡蠣、棕櫚炭以固澀止血;若心脾兩虛,症見月經提前,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補益心脾,固沖調經,方選歸脾湯。
證名:腎氣虛證
症狀:周期提前,經量或多或少,色淡暗,質清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面色晦暗或有暗斑;舌淡暗,苔白潤,脈沉細。
治法:補益腎氣,固沖調經。
代表方:固陰煎。
常用中藥:菟絲子、熟地黃、山茱萸、人參、山藥、炙甘草、五味子、遠志。
加減:若經血量多者,加仙鶴草、血餘炭收澀止血;量多色淡者,加艾葉炭、杜仲溫經止血;腰腹冷痛,小便頻數者,加益智仁、補骨脂以溫腎固澀。

其他療法

針灸治療
疏肝理氣、清熱調經,只針不灸、瀉法。
處方:關元、血海、三陰交。
加減:氣虛加足三里,脾俞;氣鬱加太沖、期門;血熱加行間、地機。

轉歸預後

本病治療得當,多易痊癒,若伴經量過多、經期延長者,可發展為崩漏,使病情反覆難愈。

預防調護

1、節飲食。不宜過食肥甘厚膩、生冷寒涼、辛烈之品。
2、調情志。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憂思郁怒。
3、適勞逸。經期不適宜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以免傷脾氣。
4、節房事和節制生育。避免生育(含人工流產過多)、過頻,及經期交合,否則易損傷沖任,耗損精血。

臨證備要

月經先期表現為月經周期提前,經期基本正常,並連續出現3個周期以上,診斷時須與經間期出血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和盆腔器質性疾患所引起的異常出血相鑑別。月經先期既可有單一 病機,又可見多髒同病或氣血同病之病機。若伴經血量多,氣隨血耗,陰隨血傷,可變生氣 虛、陰虛、氣陰兩虛或氣虛血熱等諸證。周期提前、經量過多、經期延長三者並見,有發展為崩漏之虞。月經周期屢提前,腎虛者,不加調治也有腎精漸衰而致天癸早竭之嫌。

文獻摘要

1、《景岳全書·婦人規·經脈類》:“凡血熱者,多有先期而至,然必察其陰氣之虛實。若形色多赤,或紫而濃,或去多,其脈洪滑,其髒氣飲食喜冷畏熱,皆火之類也。先期而至,雖日有火,若虛面挾火,則所重在虛,當以養營安血為主。矧亦有無火而先期者,則或補中氣,或固命門,皆不宜過用寒涼也。 ”
2、《傅青主女科·調經》:“夫同是先期而來,何以分虛實之異?……先期者火氣之沖,多寡者水氣之驗。故先期而來多者,火熱面水有餘也;先期而來少者,火熱而水不足也。倘一見先期之來,俱以為有餘之熱,但泄火而不補水,或水火兩泄之,有不更增其病者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