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軟著陸器

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在降落過程中,逐漸減低降落速度,使得太空飛行器在接觸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瞬時的垂直速度降低到很小,最後不受損壞地降落到地面或其他星體表面上,從而實現安全著陸的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球軟著陸器
  • 中國技術:嫦娥工程
中國技術,比日本探月衛星更先進,中國航天將分為三步走,民用領域套用意義重要,中國2017年將發射一顆月球軟著陸器,

中國技術

奔月“嫦娥”·前奏
“嫦娥一號”發射已經進入倒計時!在昨晚高交會國防科工委展廳的“嫦娥一號”展台前,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介紹了“嫦娥一號”發射的準備工作。
比日本探月衛星更先進

比日本探月衛星更先進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設計“嫦娥一號”平台和通訊的工程師高放介紹,“嫦娥一號”衛星平台源自東方紅三號衛星,衛星箱體設計也基本相同。據透露,“嫦娥”為2.22米×1.72米×2.2米的六面立方體。加上展開的太陽能電池,最大跨度可以達到18米,約有兩個房子的長度。而他的“前輩”東方紅三號衛星設計於1997年,2.3噸重,設計壽命為8年。
據高放介紹,“嫦娥一號”衛星本次的任務主要有三個:一是探測月球三維全息圖像;二是探測月球資源成分、密度,和進行物質光譜分析;三是探測地球到月球之間的空間環境,為以後的登月載人飛船打下基礎。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月面巡視探測器課題組負責人賈陽說,“嫦娥一號”衛星走的是月球極地軌道,能把月球的每個角落都拍下來,從這個角度來說,比上個月日本發射的衛星更為先進。在月球車的設計上,中國的技術也不亞於前蘇聯,中國的探月車使用的是雙目的數字圖像識別系統,而前蘇聯當時還需要把圖像傳回,靠人眼去識別。
中國航天將分為三步走

中國航天將分為三步走

中國以前發射的都是繞地球衛星,如“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將向更遠空間邁進了一大步。
賈陽說,2013年,中國將向月球發射軟著陸器,並攜帶月球車,在著陸區附近進行現場探測,主要開展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資源勘察。
據介紹,中國的航天將分三步走,目前“嫦娥一號”繞月極地軌道運行是第一步,“嫦娥一號”裝有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低能離子探測器,能把月球的成分、空間的環境數據收集回來,為下一步做好準備;第二步是通過載人航天飛船把人送上去;第三步是走進太空階段,實現人類登入其它星球的計畫。

民用領域套用意義重要

“嫦娥”探測可套用到民用領域,如採集月球的岩石、土壤、氣體樣品,如氚、氘等元素,而且,在“失重”和“無重”狀態對育種的領域有重要意義。
月球上已知有100多種礦物,其中有5種是地球上沒有的。在月球表面厚厚的塵土裡,蘊藏著一種非常重要的能源———氦3。它在地球上十分罕見,是可供核聚變的主要原料之一。據估算,月球上有300萬-500萬噸的氦3儲量,能夠支持地球7000年的需電量。

中國2017年將發射一顆月球軟著陸器

2004年1月,中國政府決定將探月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在探月階段中,又分為“繞、落、回”三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是在2007年發射“嫦娥一號”探測衛星,對月球進行為期一年的整體和綜合性的探測,以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的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球土壤特性和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2012年前後將實施二期工程,主要實現在月球的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的數據資料。2017年前後實施三期工程,將發射一顆月球軟著陸器,在採集月球土壤和岩石的樣本後,搭乘返回艙重返地球。
從載人航天到載人登月是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目前,中國還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攻克,比如說太空人的出艙、飛船的對接、大推力火箭的研製等,都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中國現在有能力把人送到月球,但是只有單程票,還沒有能力保證能夠回來。因此,在載人登月以前,實施針對月球的前期探測是很有必要的。
2024年以後,中國將進入載人登月的返回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國計畫先用運載火箭將飛船送上地球軌道,隨後,飛船自行移動至月球軌道,釋放出登入艙,降落在月球表面,在實現太空人登入月球後的一個時期,中國才會有在月球建設基地的打算。
“嫦娥工程”也是一項開放的工程,中國歡迎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共同開展對“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取得的科學數據的研究。我們相信,中國的探月活動,不僅將對中國科學的創新與發展、技術的突破與進步、經濟的發展與繁榮提供新的機遇,也將為地球人類社會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