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密碼》是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月球密碼
- 作者:雙平
- ISBN:9787811191721
- 頁數:199
- 定價:28
- 出版社: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0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目錄:,
概述
作 者: 雙平 出 版: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到它;朔之後的一兩天,á刀狀的新月從西方的天空中出現,凸面向著落日的方向,以後月球相對於太陽逐漸向東移動,亮的部分日益擴展,五六天以後成了半圓形,這時的月相稱為“上弦”;日落時月球在天子午線附近,再過七天,便到了滿月即稱為“望”;滿月以後,圓輪的西部日益虧缺呈半圓形稱為“下弦”。
身體抵抗能力:逆來順受,弱不禁風。由於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月球的抵抗力相當差。各種隕石、小天體可以長驅直入砸向月面,宇宙間的各種輻射可以毫無阻攔地直接到達月球表面並與月壤相互作用。月球所受到的主要輻射源有三種:太陽風、太陽宇宙線和銀河宇宙線,其中太陽風粒子是最主要的輻射源。太陽風發源於高溫日冕,當高溫日冕的溫度使熱電漿超過太陽引力對它的控制時,太陽風便從各個方向發射出去,太陽風95%以上的成分是電子和質子。太陽宇宙線是太陽間歇性產生的高能帶電粒子強流,也稱為太陽耀斑,其主要成分是高能質子。銀河宇宙線指來自太陽系以外的銀河系的高能粒子。強烈的輻射環境不僅會對月球探測器產生損害,對人體也產生致命傷害。
性格特徵:給點陽光就燦爛。從地球上看,月球是除太陽之外第二明亮的星體,但實際上月球自己並不發光,它擅長反射太陽的光,平均反照率為7%,也就是說,只有7%的太陽光被月球反射。在平均距離處看滿月的亮度為-12.7等星,大致與21米外的100瓦電燈的亮度相當,正好給人一種朦朧的、詩一般的感覺。月光大體上是一種冷光,不會讓人感到灼熱,更不會曬黑皮膚。根據科學家的精確測量,滿月照耀下的氣溫只比無月時候氣溫高0.03℃。月面不同地方的陽光反射率相差很大:月海僅反射6%,所以顯得黝黑,而月面的高地和環形山的反射率可達17%,從地面上看此處分外明亮。
品格特徵: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由於月球自轉的周期恰好等於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我們在地球上永遠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另外半個月亮總是背向地球,始終向人們掩蓋著另外的半張臉。
月海是月球上寬廣平坦的低洼平,約占月球總表面積的25%。目前人們所知道的22個月海中,有17個位於月球的正面,只有3個在月球的背面,而且大小懸殊極大,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直徑達1740千米,而背面最大的莫斯科海直徑僅為250千米。背面3個月海加起來,總面積僅相當於正面的第四大月海——澄海。與此相反,月球背面高出月海的月陸面積卻很大,月陸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凹坑,環形山比正面更多更密。
第二章熱鬧的蒼涼世界
說月亮引力小?半個多世紀以來,蒼涼的月球一直是世界各國激烈競爭的最高領域,月宮舞台熱鬧非凡,美蘇兩國你方唱罷我登台,從1958年至1976年的18年間,美蘇兩國一共發射了65顆月球探測器,其中42顆成功。其間的月球探測活動歷了遠距離飛越,硬著陸、軟著陸、繞月飛行、登入月球五個階段。
第三章阿波羅壯舉
在人類探索月球的征程中,阿波羅登月計畫是最輝煌的頂峰。美國從1961年提出了該計畫,過8年的艱苦努力,在發射了8艘阿波羅飛船之後,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飛船上的登月艙—鷹,終於降落在月球上,地球人的第一個腳印像印戳一樣蓋在了月面上。隨後,又有6艘載人飛船飛抵月球,12名航天員在月面上完成了歷史性的壯舉。
第四章 中國,從嘆月到探月
上世紀80年代,美國第一個踏上月面的航天員阿姆斯特朗應邀訪問中國,在談話中,他說了一句玩笑話:“第一個住進月宮的是一位中國的美女,她叫嫦娥;而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卻是一個美國男人,那就是我。”他對“嫦娥”的發音有些搞不準,但他知道,在古老的東方國度里,嫦娥的地位如同西方人尊崇的月神阿爾忒斯,她是世界上最早住進月宮裡的仙女,並從遠古一直“活”到了今天。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月球謎案
它肯定不是一個好去處
月球那些事兒
月球上的名人公寓
我們所知甚少的月球
月亮消失會怎樣
第二章 熱鬧的蒼涼
世界艱難的探月曆程
奔月初征蘇聯一路凱歌
起步維艱的美國探月
蘇聯登月為何折戟沉沙
第三章 阿波羅壯舉
巨無霸火箭——土星號
生死時速——外星蜘蛛
巔峰時刻——鷹已降落
功成名就——阿波羅謝幕
第四章 中國,從嘆月到探月
明月幾時有
中國探月兩起兩落
航天白皮書的味道
2007、2012、2017三步走
阿波羅與嫦娥的悄悄話
第五章 快樂嫦娥舒廣袖
美女嫦娥素描托
舉嫦娥的大力士
彝海明珠西昌發射場
萬里嫦娥一線牽
嫦娥繞月有歸宿
第六章 月宮探寶
地球後院的財富
嫦娥奔月的太空舞步
神通廣大的月精靈
太陽神麾下的壯士
第七章 月球舞台好戲多
美國“戰神”開往月球基地
俄羅斯加速“擺渡”“快船”
歐洲“曙光女神”“月光”“月耙”一起上
日本“月神”和印度“月船”雙舸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