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演職員表,角色介紹,電視劇表現,音樂原聲,幕後花絮,劇集評價,
劇情簡介
張小月和羅燦陽同時被關在一所感化院裡。因羅燦陽不服管教挑起了一次監獄風潮,把她和張小月關進了同一間牢房。故事便在二人窮極無聊中追憶中展開了。
全劇一進入故事,便是張小月喪父。這不僅使小月兒家失去了生活來源, 而且舉債難償。而羅燦陽的父親卻因新得升遷大宴賓客,小月兒母女被請去幫傭。於是一連串發生在“主僕”“母女”“妻妾”“鄰里”“孩提”“同學”“官場”。之間等一系列複雜的矛盾便由此展開了。 看似都是一些家長里短,但所有矛盾都是圍繞著小月兒和小月兒媽和羅燦陽的命運展開的。因而十分扣人心弦。小月兒媽幾經周折,還是不得溫飽,最後只好再嫁。
小月媽再嫁後,小月家的生活趨於穩定。新爸的不能生養,又對她寄予了厚望,便竭盡全力供其上學。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張小月在羅燦陽家聽到一張曹錕選票居然高達八千元,大為不解。而她新爸卻教她憑本事吃飯心裡踏實。她聽說上師範不要錢且發制服,於是便把上師範當成了自己的理想。他們全家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張小月很要強,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然而社會上的種種黑暗也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特別是通過羅家在學校反映出來。從而使她本人以及其父其母,特別是小月媽所做的種種努力和犧牲也全都歸於失敗了。小月新爸死後,其母為供小月上學,只好出賣自己。 但這卻使她們母女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分手了。她上師範的夢想也因羅家的從中破壞而破滅了。但她在離開學校時,向一直給她同情與呵護的校長表示:不管將來如何,她都將誠實地活著。
張小月的確是按她說的去做的。然而,只有走進了那個吃人的社會,她才知道,一個女人,即使有些文化,想找個正經事由也很不容易的。她想學母親,去幹些粗活兒來養活自己,也未能實現。後來,飢餓和找不到居所而被一個自稱是校長親戚的人騙走,最後和他同居了。繼而,又去了一家飯莊。在那裡她寧肯打雜,也不做女招待。她想過嫁人,也曾隱姓埋名乾粗活。努力嚴守自己的信念與諾言,但結果仍難解決溫飽。一次在她聽到將他騙走那人的妻子講述了個人不幸的遭遇後,才豁然明白:道德是有錢人說給別人聽的,從而不再為道德所累,走上了和媽媽一樣的道路。
小月這時才理解了母親。當她得知母親已淪為乞丐後很覺心慟。 她不想讓媽媽知道自己的境遇,只能偷偷把錢送到媽媽棲居的破廟。她瘋狂設法掙錢, 以償還對母親的良心債。最後,她終於病倒了。當她在寓所等死時,媽媽來了。那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 母女相見,二人哭著抱在了一起。母女二人為了生存, 只好又在一起互相幫襯過起了苟且偷生的日子。
羅燦陽在張小月整個命運的發展演進中,始終是家庭手中的一個木偶。 為了她父親的升遷,總在有意無意傷害著張小月,使張小月和她一次又一次落入了痛苦的深淵。 而她自己則因“追求”她所謂的幸福,總被父親的升遷破壞。為了保住其大小姐或少奶奶的地位,她最後還是屈從了家裡。但她的抗爭始終也未停息過。但最後, 她的這種抗爭終於因離婚而釀成大禍。使她的婆家── 一位虛偽的道德家,在曝出離婚醜聞後而聲名狼藉。他父親也受到牽連,被他的政敵擊敗。結果,被家庭遺棄,同小月一樣被抓進了感化院。從而完成了兩個人各自的悲劇命運。
角色演員介紹
- 張小月演員:馬伊琍從小失去父親,和母親依靠幫傭維持生活的北京底層女孩。雖然小月媽再嫁使得小月獲得新爸爸的的疼愛,有機會受教育,但是不幸的是,由於新爸爸的去世和舊社會種種黑暗,小月被迫退學,儘管苦苦操持各種粗活,卻仍然難以解決溫飽,無奈之下走上了和母親一樣,一輩子受盡恥辱的不歸路。
- 羅燦陽演員:伊春德富家小姐,羅燦陽有著有錢階層的眾多毛病:自傲、壞心眼、不學無術,但同時她又代表了那個時代的進步女性:聰明、勇敢、熱烈地追求自由。她依附著舊勢力,又力圖和他們決裂,她勇敢地追求著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內心又被某種無形的東西絆著。
- 章知君演員:羅方序章知君原本是羅家請來的鋼琴老師,她先憑藉自己的姿色勾引寇振海扮演的羅次長,後又憑藉自己的社交能力,幫羅次長結交權貴圖謀升遷,使得羅次長完全依賴於自己,並最終娶她入門,成功搶奪到羅家的家政大權。
- 譚保羅演員:黃磊警察廳長,表面上維持治安,心底里男盜女娼,對張小月極盡傷害之能事。既花心又懼怕老婆。
音樂原聲
曲目 | 詞曲 | 演唱 | 備註 |
---|---|---|---|
說不出的悲涼 | 小娟 | 小娟 | 主題曲 |
月牙 | 小娟、三寶 | 小娟 | 片尾曲 |
幕後花絮
- 有一場戲,馬伊俐忘了黃磊飾演的是無賴流氓,脫口而出的竟是《天一生水》的對白,黃磊也忘了自己劇中的身份,剛裝好兇神惡煞的面目轉而變成了一臉的柔情似水,害得劇組人都哭笑不得,讓兩人重新補妝再拍一遍。
- 當時有一場拍舍粥的戲,要求馬伊琍費勁巴力擠到粥鍋的前面,用手指去刮鍋底僅剩的粥底子和米粒。幾條下來,粥乘出倒入早已溷濁,加上大民眾戲的道具碗衛生很難一直保持,甚至有人用了裝過油漆的道具碗,直到導演喊了停,馬伊俐的臉色才大變,突然跑到一邊猛吐。導演問明原委後,不但相當自責,而且對不負責責任的工作人員大發脾氣,然後馬上去找馬伊俐。而她當時正努力把咽下去的東西吐出來,痛苦得眼淚都流下來了。
劇集評價
正面評價
這部老北京風味的電視劇散發出來的意味值得咀嚼。它不但是對作家老舍逝世四十周年的紀念,也較好地詮釋了老舍著作的精髓———關注社會底層,戳穿鬼魅魍魎。(金羊網評)
該劇保留了很多老北京的民俗,把筆觸深入到了那個時代的老北京那段風雲詭譎,由亂到亂,變化極為劇烈的一段歷史的廣闊背景中去。劇中出現了很多那個歷史時期的事件、特點,比如西風東漸、婦女解放、旗文化與漢文化的交融、中國家庭史由大家庭向小家庭的轉變、教育史上的私塾與新學之爭、五四以後的新舊倫理和道德之間的爭論和變化、窮人的食文化。(新浪網評)
該劇強調的是人物之間的懸念和命運,通過藝術手段去展示張小月和母親的人性,給人的感覺是悽美,而不是悽慘。(新浪網評)
全片通過對小月和小月媽以及羅燦陽一家兩極的社會生活,深刻地揭示出了那個時代與社會的不合理,從而使觀眾,特別是青年更加珍惜今天我們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工作。(新華網評)
反面評價
該劇由老舍的三部小說《月牙兒》、《陽光》和《微神》改編而成。雖然很多觀眾對“三合一”的改編表示認可,但也有觀眾覺得缺少了“原汁原味”。書中的月兒被稱為“八大胡同都少見的美女”,但是演成年月兒的馬伊俐不夠漂亮,與小說明顯不符;另外,演兒時月兒的小演員還比較可愛機敏,但成年之後,月兒只剩下了木訥與畏畏縮縮,沒有了靈氣,沒什麼面部表情,馬伊俐的演技有待提高。(法制晚報評)
該劇節奏顯得有些緩慢,有些情節設計太牽強,沒有一個大的貫穿始終的故事線索,容易看著看著就讓人跑了。(新華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