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古村

月山古村

月山村古稱金鄉、舉溪、逢源鎮、舉水市,建村歷史悠久,今屬慶元縣舉水鄉。月山自古便是閩浙通衢,有古道和福建的壽寧、福安、政和及本省的泰順、景寧、文成等縣相通。在明、清時期,月山一度人口繁衍,經濟發達,商店林立,一派繁榮景象。清末至民國初期,曾改稱為“逢源鎮”和“舉水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月山古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浙江省慶元縣城東南57公里
  • 人口:1600多人
  • 氣候條件:溫和
名稱由來,相關歷史,旅遊景點,

名稱由來

月山地處偏遠,風光優美,民風淳樸,素被讚譽為“山環水抱一桃源”。月山古村位於浙江省慶元縣城東南57公里的舉水鄉,因後山形如半月,村前環水似銀鉤,山水狀如一輪圓月而得名。
這裡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村民們勤勞樸素的生活還造就了一座遠近聞名的長壽村。月山全村總人口1600多人,常住人口900餘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有291位,80歲以上的有49位,90歲以上的達到6位。

相關歷史

據史料記載,月山村最早稱為東莊,始祖吳詡的母親李氏,原居松源(今慶元),公元1000年,因夫吳伉不幸病故,於宋景德元年(1004年)帶著8歲的幼子吳詡,來到東莊搭寮居住,艱苦度日。東莊的對面是金鄉,金姓頗繁,時有凌弱之舉。一日,李氏浣紗時,遇仙人指點,吳氏漸盛。李氏教誨子孫,要以金姓恃強欺貧、導致家族衰落為前車之鑑,繼承和弘揚先祖忠厚善良家風,積善行德,文章濟世。於是月山奠基以來,文德武功,代有顯人,名列仕籍者多達200餘人。可謂文人鵲起,仕宦蟬聯,一度被譽為“慶邑(慶元)之冠冕”。
月山歷史上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人物,名叫吳崇岳,結婚生子後,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削髮為僧,後來成為杭州靈隱寺的住持。吳懋修則是月山村歷史上最耀眼的人物。據縣誌記載,吳懋修(1603—1674),自幼隨父在外習武誦經,崇禎十七年(1644)明亡,前往福建投奔魯王,任兵部司務,曾與劉忠藻聯手攻打慶元縣城。兵敗後隱居故里,著書立說,規建“舉溪八景”和吳氏宗祠等,深得民眾愛戴,被後人尊稱“八老爺”。
月山村大部分村民為吳姓,是慶元吳姓的重要一宗,“吳文簡祠”為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末清初年間,通過抗清戰爭失敗後返鄉的鄉紳吳懋修(人稱“八老爺”)的首議和安排,月山村規劃鄉土名勝“月山八景”,制定村規民約使歷代鄉民謹記遵守,歷數百年來,月山村民風純樸,人好修文,留下了相當多的鄉土文明遺蹟。

旅遊景點

月山村有“二里十橋”之說,現存古廊橋五座,各型廊橋在一個山村分布之密集,在當地乃至全國甚所罕見。其中國寶“如龍橋”為全國各式廊橋中唯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步蟾橋”姿態莊嚴,“來鳳橋”飽經滄桑,“白雲橋”小橋流水,“稈谷橋”堅固實用,在月山村所在的舉水鄉屬境內,造型不一的廊橋更分布多處。

如龍橋如龍橋
年歷史的文化古村落,小小村莊前後總長不到二里,卻有著數十座古橋,從橋的數量中我們不難想像,當年河兩岸的前輩們交往是多么密切、生活多么和諧美好;這些橋其中就有五座是當今聞名的木拱廊橋,其中一座就是當今世界上有數據記載的木廊橋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如龍橋”,這些古橋為橋樑專家對於古代橋建築與橋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研究素材。除了古橋,村里還保存著多處極具代表性的古代建築,如雲泉寺吳文簡祠,馬氏行宮、聖旨門、薦元塔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