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月光村莊的媽媽》由147首詩歌組成,共分四章。
第一章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情感,寫出媽媽所在的村莊涇上村的美,讓由月光、花草等構成的詩意建立在一個可以觸摸的村莊之上,展現村莊的柔和和女性氣質,可親可近。媽媽之美正是建立在村莊之美的基礎上。
第二章寫媽媽的晚年生活和生命的最後歲月。媽媽的晚年不會沒有快樂,但快樂多么短暫,而作者的詩無法找到媽媽的快樂。媽媽在不斷地老去,“子欲養而親不待”,作者的焦慮持續上升。如果說晚年是孤獨的,臨終和離去則是慘烈的,是驚天動地、驚心動魄的。媽媽離去,作者的悲傷達到高潮。
第三章是對媽媽一生的回憶。從寫媽媽的出身開始,媽媽年幼時不能讀書而去放牛。媽媽嫁給爸爸,也嫁給了窮日子,嫁給了真真切切的農村生活。媽媽沒有後悔生活的困苦,但這種困苦,對她那顆敏感的心一定有過不小的打擊。寫媽媽勞動,和村上人一起早出晚歸。一年四季忙碌,稻麥輪流,栽秧除草,耘稻施肥,收割脫粒,媽媽有忙不完的活。回到家中,媽媽還要織布製衣,還要忙於家裡除掃,它們都成了作者的詩。
第四章寫媽媽對唱歌的熱愛,媽媽對美的喜愛和痴迷。這種美讓媽媽獲得短暫的快樂,它們抵抗了生活的沉重和苦痛。媽媽對於一些劇種的痴迷,則是因為這些劇種在旋律美之外的內容厚重。媽媽通過戲曲,理解人間的苦並非她一已遭受,從藝術中到現實里,從古代到今天,苦難總伴隨在人的左右,人要學會解脫,苦中取樂。
作品目錄
第一章:月光村莊在我心上 月光村莊 祖先 地名 她們 早飯和晚飯 小歡喜 詩人的哭聲 木香花和木槿花 雨聲 生命之一:犬 生命之二:兔 回家 小物件 過年 我看到,時間的隧道是藍色的 在墓前 道別 遺傳 誰 火車票的夜晚 生日 井水 一瞬 死寂 來源 九月 我,並非我自己 家鄉的白鷺 復活的記憶 兩隻石榴 白鷺 幻境 村上的婚禮 模擬 中秋 路遇 方向 病情 | 第二章:生命的老樹,用月光焊接 寧靜的時光 想像媽媽的一天——寫在2020年母親節 處理 我爸爸媽媽的名字是兩個意象 媽媽在聲音里越走越遠 皺紋 叮囑 漆黑 草綠色窗簾 鏡子 張浦 生命的老樹,用月光焊接 晨別母親 習慣 鳥鳴 變奏 離家別母記 新年的陽光里是否含著憂傷 霜 房間 一棵樹 媽媽,我們的快樂已不多 下午三時 祭祀 無題 祈禱 夜 越行越遠 給我一隻大口罩吧 深淵 淺淚 晨禱 午禱 晚禱 秩序 自然的暗示並不可靠 立春 銀鐲子 銀鐲子(二) 銀鐲子(三) 銀鐲子(四) 銀鐲子(五) 銀鐲子(六) 生病 過年 不是雨,而應該是雪 鐘聲 除夕夜11時 丟失 媽媽醒了 淚水從來就不需要蓄積 家 梳妝檯 同在 媽媽是天 我們回家 願意不願意飛 媽媽,再見 沉默的媽媽最為高貴 誰的悲傷更多一點 雨水落下不是送別 重逢 拆除 電話或電話線 生日的陽光更明亮一些 回家過祀節 靜 |
第三章:我的媽媽是一朵花 我的媽媽是一朵花 媽媽的花園 雪寶 放牛娃娃 識字 糧食 炒米糖 一隻雞蛋的溫熱久久不會散去 疼痛 乾媽 嘆息 年輕時,我曾砌過牆 從谷到秧有泥土的疼痛 插秧歌 耘稻苦 納鞋 從棉花到身上的衣服 嫂嫂 妹妹 拔稗草 曬早谷 稻穗飽滿令媽媽悲傷 收割,不是一種結局 脫粒 磚縫中的穀粒做了逃兵 我只說冬天的風很大 記下兒童節的今夜 | 第四章:旋律打開透明的成熟 生活 旋律 媽媽不貧瘠 乘涼 片段 六分鐘的歷史 除夕夜聽媽媽唱《十八相送》 我給媽媽拍視頻 媽媽編唱新民歌 遺產 和媽媽一起看戲曲 和媽媽一起看戲曲(2)——蘇小娥 和媽媽一起看戲曲(3)——何宜度 和媽媽一起看戲曲(4)——磨豆腐 和媽媽一起看戲曲(5)——李俊明 |
|
跋:對媽媽的記憶都是溫暖的詩——關於《月光村莊的媽媽》/龔學明 |
作品鑑賞
成品之前,構架為先。《月光村莊的媽媽》的主體框架結構呈現寬泛兼容、邏輯交叉,又不失相對自立、內斂循環的設計特點,有益於立意小中見大、大中見小及其辨證互通,更好地在親情拓展中體現人性與生命的質態,並反映詩人與母親及鄉村社會的關係。
《月光村莊的媽媽》中的詩歌在現實主義原生態題材中嘗試滲透現代主義手法,在忠實而多情的創作中適當注意調動主觀能動性,積極投入抒情中的生命思索和人性選擇,導致原本帶有強烈個體角度、個人色彩的親情詩,初步呈現描寫和探尋自然生命史、心靈淨化史、鄉村發展史的傾向。其間詩人的筆觸始終貼近母親及其真實可感又有象徵意義的月光鄉村,在生存的操持和生命的異變中,像
史鐵生在《
我與地壇》中那樣“為活著找個理由”,像
賈大山小說中塑造的蓮池老人在喧囂與寧靜之間艱難抉擇。
從原鄉出發,勾勒月光村莊版圖。“打開沉默的抽屜/暗紅的表情溢出蒼老的年紀/針頭線腦中沒有糖果/而小物件們在爭相說話”,這是詩集第一章中《小物件》的開篇語,正是由這樣的小物件及瑣碎、貧窮、堅守、苦幹的小日子,構成村史也形成包括母親在內所有個體生命史的確切證據。從中人們感受到了長江三角洲哺育詩人的這個村鎮,在詩人心目中重如泰山,完全屬於他的個人地圖,也感受到了這塊鄉土的內涵和外延,連同母親的形象和母愛的光芒,一旦進入文學作品,就不完全屬於作者個人,而屬於大眾與社會。讀到“媽媽的世界裡沒有商店/她的巧手是一座工廠”,不由覺得寫作再高明也只能寫歷史,而創造歷史的卻是母親及其諸如母親的那些千千萬萬勞動者,地位很低,立於大地,最後歸於塵土。第一章中的《過年》《在墓前》《生日》《一瞬》等短詩忠實於故鄉的原風景,《九月》《我,並非我自己》《白鷺》《中秋》則在藝術性、思想性方面作了進一步探索。
從生命入手,刻劃母子心靈碰撞。詩集第二章中的《叮囑》浮現了母子關於身後事的對話一一關於戴上陪伴多年的20元的仿金手鐲、出殯前的停放等,這本是沉重的話題,雙方的態度和語氣卻格外平靜,平靜得令人不安,輕描淡寫中蘊藉著生與死的厚重之義。“這本真的家,在歡迎和接受中/它不計較真假/也不在乎貴賤”,作為精神世界重要一環的親情,雖然不排除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輔助,但其價值不能以物質主義、技術主義的方法計算。詩作《生病》寫了自己生病頭痛,媽媽卻第一次不能夠心疼自己這個兒子,因為媽媽也病了且病得危重,己經喪失了關愛孩子的能力。在這樣一個特定時間,詩人為自己不能對等地實現保護媽媽的責任以報答孩提時的母愛而痛悔不已。其實人世間有很多事情是不對等的,面對母親彌留階段的病苦,詩人感同身受又無能為力,不得已轉向了神學的祈禱和靈魂的拷問,為了轉移媽媽的痛,讓那個代表上蒼的“神”加重懲罰子女。病情於人,既是詛咒,又是天賦。此類深刻的心靈檢討和人文關懷,在第二章的《秩序》《我們回家》《銀鐲子》系列等詩歌中不斷得到強烈的反彈,關注親情與生命的哲學思維和人性解剖,母子關係在這個與病魔搏鬥也與內心拚博的環境中得到了洗禮,甚至再造。
泰戈爾說:“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月光村莊的媽媽》部分詩歌的內容,為這句話作出了詮釋。第三章中的《炒米糖》寫到了特定年代農家辛辛苦苦忙一年入不敷出的經濟“透支”;《乾媽》反映了窮孩子在人間的孤苦只能拜奔月的嫦娥為乾媽的悽美心境;《插秧歌》《耘稻苦》《收割,不是一種結局》等農事詩,也真實地描述了農活的繁重和生存的艱辛,由此益發感到個子不高的母親的承重之力超過了常人的想像。詩人並沒有陷入“苦難”的泥淖,而是通過創作系列親情詩的長途跋涉,一首一首,一步一步,完成了詩意的長征,封頂了文學的工程,構造了親情詩的大廈。他讓媽媽在文字里復活,尤其在詩集第四章中推出了《生活》《旋律》等詩,表現了母親以積極的藝術天賦削弱消極的生活貧困影響的努力,以期達到貧窮狀態中的精神自立。《和媽媽一起看戲曲》系列組詩則把母親的文化追求和精神生活,放在抵抗貧窮、負重前行、苦中找樂、永不擱棄的奮鬥環境中,冶煉出中國農村婦女特有的“行為藝術”,使主人公身上閃爍的人性之光,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後代要走的道路。
龔學明在題為《旋律》的詩中留下了自創的格言:“告別親人,送走自己。”龔學明開鑿的人性至善的“大運河”獻給了月光村莊的媽媽,從中人們看到了母親的親情形象成為生命史詩的中心。在這如詩、如畫、如歌的親情詩林中,人們似乎可以隱隱約約聽到詩歌《媽媽不貧瘠》里傳來的風言鳥語:“物質才是貧瘠的。”“黑夜獻出星月的財富/唱歌讓媽媽/在貧瘠里看到遙遠的白銀。”誠然,人之所以為人,不在於物質的多寡,而在於精神的有無或高低。《月光村莊的媽媽》中的母親,就是在詩人心中和身上存在的靈魂,是通過詩歌走向大眾引起共鳴的中國母親、鄉村母親的一個縮影。無論作為個體還是群體的母親,其生命史沒有結束,正在被後人的腳步續寫,在人性的“大運河”上乘風破浪、駛向遠方。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3年10月15日,《月光村莊的媽媽》獲得“江蘇省第八屆紫金山文學獎”詩歌獎。
2023年12月4日,《月光村莊的媽媽》獲得“第八屆中國長詩獎”最佳文本獎。
作品評價
詩人、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詩刊》《星星》原主編
葉延濱:龔學明的《月光村莊的媽媽》是一本感人至深的親情詩集。我為詩人真情所動,也為詩人寫作詩歌的真誠所動。對母親的愛和思念,是人類最普遍的的情感,大概每個詩人都寫過自己的母親,讀到這些詩的讀者也會在被親情打動時想到自己的母親。這是共情之下的共鳴,是人類情感的最大公約數。心動筆動,情至詩成,龔學明一首首親情詩,也再次證明了情感是詩歌之源。古人說:詩緣情、詩言志、詩無邪。我以為無論詩歌怎樣變化,這九個字所包含的詩歌基因不會變。古往今來,所有純正高雅的詩歌都堅守和傳遞了這種詩歌基因,也叫詩歌精神。龔學明在這些獻給母親的詩中,所呈現的大愛、善良、真誠,給這個世界增加了溫暖和光亮。
作家、評論家、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副主任
北喬:《月光村莊的媽媽》是一部不需要我們調動閱讀經驗的詩集,只要走進,我們就在其中。之於生活,這是一部很好寫的詩集;之於詩歌,這又是一部最難寫的詩集。天上的月光,大地上的村莊,以及人間的媽媽,這是具實的生活,又是我們精神里最為親切和豐盈的意象。《月光村莊的媽媽》專屬於龔學明,又為我們大家共同擁有。
詩評家、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河北省作協副主席、《詩選刊》主編
劉向東:《月光村莊的媽媽》朝向老家“涇上村”,圍繞“媽媽”展開,本質上是朝著生命原鄉走,圍繞愛展開。是的,全是愛。他用樸素的語言表達本質的東西,抒寫他複雜的內心感受和他對人生真諦的認識;他塑造明亮的母親形象,沒有變形卻又成了天下所有母親縮影的折射;媽媽在聲音里越走越遠了,但因愛的詩篇在,媽媽還在。
詩人、新疆作協副主席亞楠:《月光村莊的媽媽》詩中所寫都是日常生活之事,語言平易近人,自然流暢,沒有什麼深奧難懂的句子,卻能夠以深沉的思緒和打動人心的細節抓住讀者。因此,透過龔學明的這些詩句,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對生與死的哲學意義上的沉思。正因為詩人能夠由自我推及普世生命,作品也就具有了更高的審美價值。
詩評家、揚州大學教授羅小鳳:《月光村莊的媽媽》詩行間流淌著他對母親的拳拳之心,亦泛溢著母親對他的殷殷之情。在他的款款訴說與抒情中,“月光”“村莊”“媽媽”都已成為“愛”的代名詞,每一行詩都飽蘸詩人的血和淚,讓人無法不共情不落淚。這些親情詩既是對古代親情詩傳統的傳承,亦探索了“現代親情詩”的寫作新路徑,對於如何用現代漢語和現代詩歌體式書寫親情並實現對傳統的突破是一種有效探索與嘗試,無疑具有豐富的現實價值與詩學意義。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龔學明,男,生於江蘇崑山,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為揚子晚報《詩風》詩刊主編。1984年在安徽《詩歌報》發表詩歌處女作。著有詩集《河水及人》《冰痕》《爸爸謠》《世間萬物皆親人》《龔學明的詩》《月亮村莊的媽媽》,紀實文學集《收藏之路》,散文集《藝術創造人生》,隨筆集《上海有夢》等。曾獲得江蘇新聞獎、全國晚報新聞獎,第二屆、第三屆《海燕》詩歌獎,第十二屆《上海文學》詩歌獎,新華報業集團優秀編輯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