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田自然村(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鎮安鎮鎮北行政村轄自然村)

月亮田自然村(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鎮安鎮鎮北行政村轄自然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月亮田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鎮安鎮鎮北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鎮安鎮北邊,該村距離村委會1.00公里,距離鎮政府2公里,是鎮北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年平均氣溫14.6℃,年降水量2100毫米,適宜種植稻穀、包穀、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737畝,其中人均耕地0.88畝;有林地3401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月亮田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鎮安鎮鎮北行政村
  • 面積:7275 畝
  • 海拔:1820 m
基礎設施,地理位置,農村經濟,文化教育,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村情簡介,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全村有205戶已通(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99戶通電,有12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8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0%和9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5戶(分別占總數的93%和90%)。
月亮田自然村
月亮田自然村通村道路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2.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農用運輸車2輛,拖拉機25輛,機車20輛。
據相關資料顯示,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23畝,有效灌溉率為57.3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2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7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地理位置

月亮田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4萬元,占總收入的26%;畜牧業收入57萬元,占總收入的16%(其中,年內出欄肉360頭,肉牛11頭,2090隻);漁業收入0.35萬元,占總收入的9%;林業收入29萬元,占總收入的8%;第二、三產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8%;工資性收入9萬元,占總收入的2.4%,其他收入91萬元,占總收入的25%。農民人均純收入284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在雲南省內務工人數3人。
月亮田自然村
月亮田自然村玉米種植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鎮北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龍二中學。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4公里。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5人,其中小學生90人,中學生35人。
月亮田自然村
月亮田自然村國小教室
因有一丘形似月亮的稻田而得名,居民主要有張、楊、李、尹、趙等姓氏。以大米為主食,有過春節、端陽節、中秋節、元宵節等習裕,交通方便,320國道穿境而過,有龍王廟遺址一座。

人口衛生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205戶,總人口855人農業人口,其中男性422人,女性433人,勞動力47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954人,少數民族1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人,占人口總數的0.8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55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24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97戶,占農戶總數的96%。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0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3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財務等。

基層組織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設黨小組4個,黨員總數34人,黨員中男黨員27人,女黨員7人,有團員30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莊道路、農田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人多耕地少,民眾科技意識不強,發展後勁不足。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改變民眾觀念為抓手,以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做好以下工作:大力推廣糧食作物良種、良法;通過低改、新植等措施,鞏固提升茶葉產業;壯大畜牧業;做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

村情簡介

姑莊村委會月亮田自然村
村情概況
月亮田村隸屬於湯丹鎮姑莊行政村,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5.00 公里,距離鎮13.00公里。國土面積1.73平方公里,海拔1,200.00米,年平均氣溫17.50 ℃,年降水量7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195.00畝,其中人均耕地2.00畝;有林地393.2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7戶,有鄉村人口190人,其中農業人口190人,勞動力16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0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420.00 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一、二產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47戶通自來水,有13戶飲用井水,有4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有4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85.11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戶(分別占總數的42.55 %和42.55 %)。
該村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 10輛,機車10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00畝,有效灌溉率為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