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樓作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樓作

張輯(生卒年不詳)字宗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張輯有《沁園春》(今澤先生)詞,自序云:“矛頃游廬山,愛之,歸結屋馬蹄山中,以廬山書堂為扁,包日庵作記,見稱廬山道人,蓋援涪翁山谷例。黃叔豹謂矛居鄱,不應捨近求遠,為更多東澤。黃魯庵詩帖往來,於東澤下加以詩仙二字。近與馮可遷遇於京師,又能節文,號矛東仙,自是詩盟遂以為定號。有詞作《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樓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輯(生卒年不詳)字宗瑞
  • 出生地鄱陽(今江西波陽)人
  • 代表作品:《沁園春》,《今澤先生》 《疏簾淡月·秋思》,《憶秦娥》
創作背景,詩詞大意,中心思想,
[南宋]張輯
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惟有魚竿明月上瓜洲。

創作背景

南宋時期,半壁江山的悲恨,驅走金人、統一中原的願望,是許多愛國詞人詞作的主題。這便是其中一首。

詩詞大意

作者登上多景樓,面對滔滔的長江水,感念祖國山河破碎,念及現在的中原地區只見連天的衰草,心中充滿了愁緒。追懷歷史英雄人物們的遺恨,弔古傷今,不禁潸然淚下,可恨我空有報國之志,卻報國無門,只能在江邊手持漁竿,看著秋月從瓜州升起。

中心思想

全詞寄寓著作者悲涼的情緒和深沉的愛國之情,動人心扉。
詞的下闋中“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過塑造“漁翁”這一形象,寄託了詞人有心報國卻又報國無門的憂憤、失望之情;迫於無奈只能逍遙江海的抑鬱孤獨、無可奈何之情。
【注釋】:
這首詞借寫月下之景,抒發詞人報國無門,落魄抑鬱的思想感情,同時,也飽含作者的愛國深情。南徐 ,古州名。治所在京口城(今江蘇鎮江 )。多景樓為南徐勝跡,在鎮江北固山甘露寺內。樓坐山臨江,風景佳絕,米芾稱之為“天下江山第一樓 ”。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登北固山,臨多景樓,常有題詠。
“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一起二句,透出感恨無限。京口地區 ,“ 一水橫陳,鳳鳴玄泰 ,神妃合唱,麟舞鸞邁 ”(《三洞珠囊 》),引起古代失意之人的無限暇思,然而 ,夢幻消散 ,心頭沉重的壓力卻一直不能減輕 。因此,他們熱情開始衰退 ,作品也充滿傷感 。他們追憶前世的美好 ,以及極認真的期盼飛升時刻的到來,就越表明了心頭的失望和懷疑。
這首詞表現的就是這種求仙不成,“ 夢中作夢,憶往事落花流水”的苦悶。在寫作方法上,現實和幻想交織在一起,表現出一種迷惘境界。這裡面有“前世”美景幻覺式的展現,有舊地重遊、人事皆非的傷感,有求仙不成的感嘆,全詞又隱約化用劉、阮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表現的卻是再入神山不見仙女的失望之情。
過片三句 ,悲憤至極 。壯麗的河山,古往今來留下過多少英雄人物的足跡。三國時的孫權和劉備曾在這裡聯合抗曹 ,兩晉 、隋唐時期,這裡也發生過許多值得懷念之事 。可是 ,如今只留下英雄們無盡的遺恨,徒令登臨的人們灑一掬弔古傷今的悲淚。而昔日的一切 ,都隨著江水東流而逝去了 ,包括朝廷恢復中原的大計和個人施展抱負的雄心,都逝去了——“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扁舟一葉,持竿垂釣,又見新秋的明月,冉冉從瓜洲升起。就是說縱使有英雄人物 ,也是報國無門 ,只好逍遙於江海之上了。末句表現了詞人抑鬱孤獨和無可奈何的悲慨。瓜洲,在長江北岸 ,是運河入長江處 ,有渡口與鎮江相通。
本詞原調名為《 烏夜啼》,作者取末句意改為《月上瓜洲 》,自然也含有對國事的憂憤和失望之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