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準則選擇

由於會計準則的選擇目標和追求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等原因導致不同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而不同的會計準則模式又會產生不同的會計效果,進而對公司治理產生不同的影響。運用現代經濟理論對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選擇及變遷進行分析,旨在對今後中國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選擇提出一些看法。

由於會計準則的選擇目標和追求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等原因導致不同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而不同的會計準則模式又會產生不同的會計效果,進而對公司治理產生不同的影響。運用現代經濟理論對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選擇及變遷進行分析,旨在對今後中國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選擇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字:模式;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由於自身具有契約性質,並能帶來一定的經濟後果,因此,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將對會計準則的科學性、權威性、適用性和有效性產生重要影響。
一、現代經濟理論對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影響
會計是一門套用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出現和產生離不開經濟理論的指導。同樣,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選擇和變遷也需要相關的經濟理論做指引。我們可以從產權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和信息經濟學等現代經濟學中的許多理論(如,產權理論、制度變遷理論、信號理論、契約理論、企業主體理論、業主權益理論、指揮者理論)中找到依據。在此,我僅以科斯和諾斯的經濟理論進行論述。
科斯認為經濟制度的不同決定著交易費用的大小,並根據交易費用的大小來選擇經濟制度。制度選擇的含義是廣泛的,既包括契約、規則、權利安排的選擇,又包括社會體制,經濟組織的選擇。在科斯看來,選擇的依據是兩個層次上的比較:其一是不同的、可供選擇的制度類型的交易費用比較。不同的權利安排有著不同的交易費用,也有著不同的資源配置結果,那么由最優的資源配置結果倒推,最佳的權利安排應是本身的運作費用最少,這成為權利安排的選擇原則;另一個層次是制度變遷,操作的成本與其帶來的收益的比較。制度結構轉換的可能性條件是,轉換成本小於轉換收益。諾斯建立制度變遷理論的第一步就是系統闡述有關制度建立的原則和過程等若干基本理論,他指出,傳統的經濟成長理論忽略了制度方面的因素,將制度視為已知的、既定的因素,或將制度因素作為“外生變數”。制度變遷與技術進步有相似性,即推動制度變遷和技術進步的行為主體都是為了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制度變遷的成本與收益之比對於促進或延緩制度變遷起著關鍵作用。會計是用來提供經濟信息的,會計信息和其他信息的不同點在於會計信息是一種社會公共產品,政府、投資人、債權人和社會公眾都可以使用他們所需要的信息。由於會計信息不能滿足信息使用人的需要或者缺乏效率,才導致會計準則發生變遷。而不同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得出的會計準則是不同的。
二、影響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因素分析
(一)會計準則目標的認定是影響會計準則制定模式的首要因素
不同的會計準則目標將會導致會計準則不同的價值取向。如,美國1933年和1934年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規定,會計準則制定價值取向必須滿足用戶優先的原則,即必須要符合公眾利益,也就是要符合投資人利益。我國的會計準則目標則將滿足政府對公司管理的需要作為一個重要目標。由此可見,不同的國家對會計準則目標有不同的追求。但從經濟學的角度追求效率、公平和穩定已經成為各國共同認可的目標;關於效率目標。會計信息既是一種稀缺資源,又是一種公共產品。不同的會計準則選擇導致不同的會計信息,將誘導出不同的經濟行為,從而影響到市場上的會計主體對這一稀缺資源的選擇。資源配置的目標就是追求效率,所以制定會計準則的目標就是講求會計信息這一公共產品的有效配置。故效率目標應是各個國家在制定會計準則時要給以考慮的一個目標;關於公平目標。追求公平一直是制度經濟學家多年致力的工作。會計信息既然是一種公共產品,那么對於所有的信息使用人都應該一視同仁,否則將會出現信息不對稱,最終導致不公平的產生;關於穩定目標。現代社會,經濟的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許多國家社會動盪首先就是因為經濟不穩定所致。經濟穩定離不開經濟警察———註冊會計師們的依“法”工作。所以,會計準則這個“法”制定的質量如何將會直接導致註冊會計師監審工作的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