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援華醫療隊由五位大夫組成,即愛德、卓克、柯棣尼斯(柯棣華)、巴蘇和木克吉。他們受印度國大黨的派遣,來華幫助抗日戰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會見印度援華醫療隊
- 人員名單:愛德、卓克、柯棣尼斯(柯棣華)、巴蘇和木克吉
印度援華醫療隊由五位大夫組成,即愛德、卓克、柯棣尼斯(柯棣華)、巴蘇和木克吉。他們受印度國大黨的派遣,來華幫助抗日戰爭。
印度援華醫療隊由五位大夫組成,即愛德、卓克、柯棣尼斯(柯棣華)、巴蘇和木克吉。他們受印度國大黨的派遣,來華幫助抗日戰爭。 1939年2月12日,醫療隊到達延安。2月14日,毛澤東出席為印度援華醫療隊到達延安舉行的歡迎晚...
抗日戰爭時期,由印度援華委員會組織並派往中國的國際醫療援助組織。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後,印度國民代表大會第52次會議正式通過決議成立援華委員會。1938年8月,援華醫療隊組成,共五名成員:隊長馬登•莫漢拉爾•愛德,醫學博士;...
尼赫魯物色了一位有經驗、有膽識的愛德大夫做醫療隊的隊長,印度援華醫療隊宣告成立。他們在1938年9月1日從孟買乘“拉吉普塔納”號海輪來華,攜帶藥品54箱,輕便X光透視機1架、防彈救護車及卡車各1輛。醫療隊在1938年9月17日到達廣州...
《中印友誼史上的豐碑:紀念印度援華醫療隊》是2008年11月1日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講述了印度援華醫療隊在抗日戰爭期間的故事。作者簡介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簡稱中國對外友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事民間外交工作的全國性...
柯棣華(1910年10月10日-1942年12月9日),男,印度人,出生於英屬印度,畢業於英國皇家醫學院,印度著名醫生、國際主義戰士、八路軍醫院外科主治醫生、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一位院長。1938年隨同印度援華醫療隊到中國協助抗日,先後在...
印度為中國反對鴉片鬥爭呼號,中國為印度獨立運動鼓勁。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期間,印度援華醫療隊的事跡感人至深。他們的傑出代表柯棣華大夫長眠於中華大地,中國人民對他的高尚品德永記在心。1950年中印建交,掀開了兩國關係新篇章。印度是...
從1938年開始,馬海德接待了許多外國醫療隊和外國友人,包括:白求恩率領的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印度援華醫療隊、德國醫生漢斯米勒、蘇聯的A·阿洛夫以及許多外國記者、專家、外交官和軍人。新中國成立後,馬海德利用出訪和接待...
郭慶蘭,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柯棣華大夫的夫人。1915年生於山西省汾陽市。1939年5月參加八路軍,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軍隊和地方的醫療衛生工作。1941年11月25日與印度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大夫喜結連理,1942年8月23日喜得一子...
次年夏天,印度援華醫療隊的著名外科大夫柯棣華也來到了白求恩衛生學校工作,擔任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一任院長。兩位青年在前線搶救傷員時,相互關懷,密切協作,增進了友愛,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給這對青年做了媒人,1941年10月25日...
1954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問中國時,專門會見郭慶蘭、柯印華。1957年柯棣華的大哥曼凱西及印度援華醫療隊巴蘇華等人應邀到北京訪問。曼凱西與郭慶蘭、印華母子聚初次相見,他發現,印華那雙大眼睛和臉型簡直和柯棣華一模一樣;他在石家莊柯棣華...
會見印度援華醫療隊 為《抗日模範根據地——晉察冀邊區》寫序 與馬洪三問三題 國民精神總動員的政治方向 《五四運動》和《青年運動的方向》與蕭三說《聊齋》談《傳記》要卡爾門在中國留八年 警惕閻錫山投降反共 三大政治口號的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