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良河村

該行政村隸屬於雲南普洱市 景東彝族自治縣文龍鄉,地處鄉政府東邊,距文龍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40公里。東鄰瓦偉村,南鄰龍街村,西鄰文錄村,北鄰安定鄉沙拉村。轄張家、硝水等4個村民小組。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sup][1][/sup]顯示,2008年該村有農戶184戶,有鄉村人口753人,其中農業人口731人,勞動力48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480人。[sup][1][/sup]

基本介紹

資源環境,農村經濟,人口衛生,基礎設施,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資源環境

全村國土面積15.64平方公里,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8 ℃,年降水量1100毫米。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64畝(其中:田101畝,地1763 畝),人均耕地2.55畝,主要種植 糧食、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991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9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95畝,主要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900畝,其他面積785畝。有森林資源。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7.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3.35萬元,占總收入的69.78%;畜牧業收入93.98萬元,占總收入的24.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09頭,肉牛65頭,肉羊228頭);漁業收入0.05萬元,占總收入的0.01%;林業收入42.76萬元,占總收入的11.33%;第二、三產業收入4.65萬元,占總收入的 1.2%。農民人均純收入292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林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7萬元。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184戶,共有鄉村人口753人,其中男性 400人,女性353人。其中農業人口737人,勞動力485人。該村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508人,彝族245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8人,占人口總數的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98人,參合率92.70%;享受低保6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50戶,占農戶總數的27.17%。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84戶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8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8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46%和 99.4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7戶(分別占總數的70.22%和85.32%)。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拖拉機4輛,機車11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2畝,有效灌溉率為90.9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1畝。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9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33.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30萬元,有固定資產10.5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公路等級低,晴通雨堵。 2、引水裡程遠,缺乏資金建設設備,人畜飲水困難。 3、缺乏水源,排灌溝渠為土溝,造成農田用水不足。。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鞏固發展現有產業,發展烤菸1000畝、核桃700畝、茶葉10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356頭、牛91頭、羊2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735元增加到2829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