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山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會昌山歌(贛南客家民歌)
  • 地理標誌:會昌
  • 非遺級別:省級
會昌縣城面積2722平方公里,丘陵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0%,會昌縣總人口46萬,95%以上為客家人,這兩個特點使會昌山歌得以廣為傳唱。
山歌是會昌勞動人民最喜愛的一種民歌。會昌山歌主要分為情歌、兒歌、蘇區紅歌、生活歌、風俗歌等幾大類。通俗而又生動形象的比興是其藝術特色,客家話是其語言特徵,旋律簡單明快,是其音樂特點。山歌的表達形式、風格特色多種多樣。南部山歌粗獷硬朗,北部山歌細膩高亢,東角山山歌介於兩者之間。
會昌山歌多為“四句落極”,每句七字組成,結束襯語藝詞“噢餵”,但也有一首五字或一句多字的,如“魚罷子上水過了一灘又一灘,蝦公上水樣打就有甘難,老妹想郎就隔張紙,哥哥想妹隔了萬重山”。唱山歌一般是即興而唱,民間客家語言生動形象,如“哥哥有疤妹冇嫌,好比卵石切階檐,好比八月中秋餅,麻子在外心中甜”這些比喻貼切而又感人。
會昌山歌傳承人肖慶忠,男,漢族,1937年12月出生,國小文化程度。西江鎮大田村村民,肖慶忠自幼學習山歌,迄今已有60多年歷史,他演唱的山歌代表作有“一對鴿子飛過河”,高亢嘹亮,有穿透力。
會昌農村舊俗在上山砍柴、摘木梓和出門挑擔才唱山歌,屋前屋後唱山歌被斥為“惹邪”,這箇舊觀念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被打破。1958年“大躍進”期間,會昌山歌唱到田間地頭,甚至廳堂屋場。改革開放後,會昌山歌逐漸被流行歌曲所取代,年輕人不再唱山歌,老年人也怕被人笑話“落伍”。時至今日,能唱山歌的老人已為數不多,且都年事已高,因此,會昌山歌已面臨瀕危狀況,如不加以搶救、保護,二十年內將失傳消亡。
近年來,會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會昌山歌的詞、曲傳承人等進行了資料整理、攝相、錄像。目前,通過組織山歌手參加文藝演出,印製《會昌山歌集》、《會昌縣民間音樂選集》等形式加強了宣傳,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3年8月,會昌山歌(贛南客家民歌)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