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泉坪猛獁象化石點

會寧泉坪猛獁象化石點

會寧泉坪猛獁象化石點位於甘肅省會寧縣新莊鎮,年代為晚更新世,類別為其他。該地出土的早期猛獁象頭骨化石現保存於會寧縣博物館。是研究當地史前地質、氣候的重要資料。白銀市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會寧泉坪猛獁象化石點
  • 出土時間:2008年5月28日
  • 所屬年代:晚更新世
  • 類別:其他
  • 地理位置: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新莊塬鎮泉坪村後溝社的一條季節性的河谷中
  • 保護級別:白銀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文物概況,發現化石,文物特徵,文物價值,保護措施,

地理位置

會寧泉坪猛獁象化石點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新莊鎮泉坪村後溝社的一條季節性的河谷中。河谷西岸為當地村民的農田和村莊。河谷底有數處天然雨水池。
化石出土地位於河床垂直高度約為2.5米,面積大約20平方米。地層為沉積砂岩,質地堅硬,含有多次沉積旋迴,保存完好的化石地層夾礫石條帶新近紀和第四紀堆積物,具有相當的研究潛力。 該河谷無經常性流水,只有夏季暴雨時,有山洪流淌。河谷兩岸陡峭,巨石林立,部分斷崖裸露紅色砂岩,河岸上部為黃土夾石塊的混合地層。
泉坪村

文物概況

發現化石

在會寧縣新莊鄉泉坪村河床斷崖處裸露出兩根骨頭,長久以來,本地村民都認為是“龍骨”,但凡誰手上不慎碰破,把將粉碎後的“龍骨”撒上就能止血。
2008年,當地地質專業大學生武興虎的注意到了這兩根骨頭,他根據自己學到的知識分析這個所謂的“龍骨”,很可能就是古代某種巨大動物的化石。於是他帶上工具來到這裡開始挖掘,先是挖到半個頭和兩顆象牙,後來又在距離牙齒偏右約10厘米的地方挖出了一個下頜骨,看到這個龐大的下頜骨,他意識到這可能是某種大型動物的化石。他趕緊打電話給會寧縣文物局反映情況。5月28日接到報告後,縣文物局派人趕赴現場勘察後立即採取有效保護措施,29日,省文物局、省博物館有關專家趕赴現場。由於化石出土點位於河床斷崖處,給挖掘工作帶來了困難,十多名工作人員花了近半個月時間才將化石挖掘出土,隨後古象化石被安全運送到會寧縣文物局。
根據現場發掘的情況看,仍有部分類似肋骨的化石暴露,有待進一步發掘。

文物特徵

甘肅省文物局、省博物館有關專家最終考證後確認,這次出土的古生物化石是早期猛獁象頭骨化石,距今約300萬-500萬年,屬地質歷史時期的上新世中期(皮亞琴察階)。該地發現的古菱齒象化石保存相對比較完整,既有頭骨,又有下頜,及部分肋骨、肢骨殘片。
古象頭骨化石長約135厘米,最寬處90厘米,下頜骨長87厘米,最寬處65厘米。兩門齒殘缺僅留存根部,古象上臼齒和下臼齒清晰可見,還有兩根長長的象牙。
這在甘肅省境內尚屬首次發現,也是是中國發現的第一具較為完整的早期猛獁象頭骨化石(與羅馬尼亞象較為相似)。
會寧發現的這具猛獁象頭骨化石極其珍貴,國際上此類化石標本極為稀少。會寧發現猛獁象化石證明遠古時代的會寧森林茂密,水草豐盛,動物繁多,生態良好。會寧發現的這具猛獁象頭骨化石對研究古氣候及古生物尤其是象類的發展變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頭骨完整程度國內罕見,是研究甘肅中更新世紀古環境、古氣候的重要證據。

文物價值

泉坪猛獁象化石發現有五個重大意義。
1.對研究黃河古河道變遷和古氣候及古生物尤其是象類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2.是研究甘肅省中更新世紀的古環境、古氣候的又一重要證據。
3.為研究猛獁象類群在歐亞大陸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4.是研究當地史前地質、氣候的重要資料。
5.據相關專家分析,該地地質構造特徵明顯,有可能還埋藏有大量的其他動物化石,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保護措施

會寧泉坪猛獁象頭骨化石現保存於會寧縣博物館。館內的《會寧泉坪猛獁象化石展》分為猛獁象屬的家族成員和演化歷史、中國猛獁象化石及會寧泉坪猛獁象化石兩個單元,以復原的泉坪猛獁象骨架和館藏象類化石標本為主,輔以圖文資料,全面展示了猛獁象屬的誕生、演化、遷徙、滅絕的歷史,並將泉坪猛獁象生存時代的生態環境與現代生態環境進行了對比。
會寧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12月,該化石出土點入選“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百大新發現”。
2012年8月、2013年8月,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甘肅省博物館、會寧縣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察隊對該化石點進行了兩次地質考察,詳細劃分了地層,逐層採集了古地磁、粘土礦物等測年和沉積學樣品。
2019年2月22日被白銀市人民政府批准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以大象化石出土點為中心,周圍500米為重點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向西沿河至榆中地界,向東至泉坪社,南北為南北兩側河岸20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