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內容涉及作者的童年趣事、故鄉追憶、旅途見聞、人與事、難以忘懷的人生感悟等等。在《從照相說起》一文中,莫言談到他的母親常年患有各種疾病,卻為這個家日夜操勞,一輩子沒有享過一天福。在家中,他與母親經常遭受奶奶和嬸嬸的不公正對待。母親夜以繼日地勞作,得不到奶奶的一個好臉色;嬸嬸幹活偷懶,將繁重的家務全扔給母親一個人做。而莫言也因為長相醜陋、飯量大而受過不少大人的白眼與嘲諷。在《我的大學》一文中他談到,憑藉許多好人的幫忙,他進入了部隊,進入了大學。在部隊他受到各個方面的磨鍊,得到了組織的培養。在《會唱歌的牆》一文中,莫言描述這道由幾十萬隻酒瓶子砌成的牆,坐落在高密東北鄉與外面世界的分界處,“牆裡是我們的家鄉,牆外是別人的土地”。
作品目錄
第一輯 | 第二輯 | 第三輯 |
---|
我和羊 也許是因為當過“財神爺” 美麗的自殺 故鄉往事 酒後絮語 講話 洗熱水澡 會唱歌的牆 漫長的文學夢 燦爛的星空 童年讀書 廚房裡的看客 草木蟲魚 我的大學夢 我的中學時代 我的大學 | 狗文三篇 吃事三篇 我與酒 俄羅斯散記 狗·鳥·馬 我與北京城 上官團長的馬 說老從 你是一條魚 故地重遊 第一次去青島 過去的年 北京秋天下午的我 我眼中的阿城 從照相說起 洪水·牛蛙 臘八粥、灶馬與“打尖”——談小時候的年 | 天堂里的房子 寫給父親的信 賣白菜 說說俺們山東人 我的老師 北海道的人 與釡屋修先生伊豆半島之行雜憶 感念吉田富夫教授 “人”字的結構 北九州印象 在毀滅中反思 欄外看鬥牛 陪考一日 學書漫談 人好社才好 兩封信 馬的眼鏡 |
作品鑑賞
《會唱歌的牆》充滿著莫言對故鄉的眷戀,對親情的歸依,對童年歡樂的回味。莫言生活在故鄉高密多年,童年生活的這片熱土,成為他的情感和寫作之源,他的創作,回到故鄉就如魚得水,離開故鄉就寸步難行。“如果挖一塊這樣的黑泥,用力一攥,你就會明白了這泥土是多么的珍貴。”故鄉的泥土是珍貴的,哪怕它再普通、再古老、再充滿苦難,也是人們的鄉土,人們心靈的港灣。在農村生活中,所有的苦難,都是上帝對莫言的恩賜。童年的故鄉生活,是他反覆書寫的對象,這是他散文的根須,即使是那些書寫現實的作品,也會很快與童年和故鄉聯繫起來。他不只一次地表達過這樣的意思:“作家的故鄉並不僅僅是指父母之邦,而是指作家在那裡度過了童年乃至青年時期的地方。這地方有母親生你時流出的血,這地方埋葬著你的祖先,這地方是你的血地。”儘管他離開了高密,他卻用該書來表達了他對故鄉的思念,敘述了他對故鄉的深情。莫言說:“我與農村的關係是魚與水的關係,是土地與禾苗的關係。”人們是魚、是禾苗,故鄉就是水、是土地。《從照相說起》《我的中學時代》《童年讀書》《我和羊》《過去的年》《會唱歌的牆》《寫給父親的信》《廚房裡的看客》等散文構成了莫言從童年時代到青年時代的成長足跡。
在該書中,莫言表達了對故鄉的真切情感。莫言的童年是在貧困和飢餓中度過的,充滿著令人心酸的苦難、悲慘。這些苦難作為一種人生體驗,構成了莫言筆下無所不在的童年故鄉生活背景,並經常以不同的方式進入他的作品之中。如:他作為中農的孩子被歧視,因為中農的家庭出身而無法上中學;因為偷了一個生產隊的蘿蔔而在大會上作深刻檢討,跪在毛主席像前請罪,在困難時期,他吃野菜、啃樹皮,抓螞蚱吃,抓魚吃……但是,莫言卻並不喜歡完全傾訴苦難、不幸和辛酸。他知道,苦難是人生的財富,當他離開故鄉的時候,時間的推移洗刷了往昔的記憶,對都市生活方式的隔閡、反感,也會促使他回味鄉村的童年生活,並注入了甜蜜的懷念、流連,這是一個遊子揮之不去的脈脈溫情。作為鄉土抒情散文,莫言的散文清新自然,平靜地娓娓道來,但是,內部情感卻飽滿,情真意切,如《童年讀書》《寫給父親的信》《廚房裡的看客》《過去的年》等。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1年1月21日,《會唱歌的牆》被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
讀書》欄目推薦。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主要作品有《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勞》《蛙》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蔔》《白狗鞦韆架》《戰友重逢》《師傅越來越幽默》等中短篇小說一百餘部。著有劇作、散文多部。作品被譯為英、法、德、意、日、西、俄、韓、荷蘭、瑞典、挪威、波蘭、阿拉伯、越南等四十餘種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