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元書院

會元書院

會元書院就位於莆田市楓亭鎮塔斗山會元寺附近,初建於唐閩王王審知治閩之時,歷史上有不少名人在此就學,如南康郡王、杞國公陳洪進;宋端明殿學士蔡襄及胞弟進士蔡高;宋徽宗朝代宰相、太師蔡京及弟蔡卞,還有元狀元林亨,明進士陳遷、薛大豐、林蘭友等歷史名臣。宋玄宗紹興十七年(1147年),理學大家朱熹在十九歲考中進士,被授予同安縣主簿,當他路過楓亭夜宿驛站時,因仰慕楓亭是北宋名臣蔡襄故里,周圍有許多人文勝景,特別是塔斗山有五代時創建的萬壽塔,山上風景獨特,又聽了驛站官員的講述後,便前往塔斗山遊歷,感觸良多,便在隱晦台聚集四方文人學子,座談理學經典,研討傳授理學精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會元書院
  • 地理位置:莆田市楓亭鎮塔斗山會元寺附近 
書院簡介,歷史沿革,

書院簡介

會元書院就位於莆田市楓亭鎮塔斗山會元寺附近,初建於唐閩王王審知治閩之時,歷史上有不少名人在此就學,如南康郡王、杞國公陳洪進;宋端明殿學士蔡襄及胞弟進士蔡高;宋徽宗朝代宰相、太師蔡京及弟蔡卞,還有元狀元林亨,明進士陳遷、薛大豐、林蘭友等歷史名臣。宋玄宗紹興十七年(1147年),理學大家朱熹在十九歲考中進士,被授予同安縣主簿,當他路過楓亭夜宿驛站時,因仰慕楓亭是北宋名臣蔡襄故里,周圍有許多人文勝景,特別是塔斗山有五代時創建的萬壽塔,山上風景獨特,又聽了驛站官員的講述後,便前往塔斗山遊歷,感觸良多,便在隱晦台聚集四方文人學子,座談理學經典,研討傳授理學精粹。
會元書院
朱熹在塔斗山講學時,看到會元書院已破敗不堪,就倡議重建會元院,當地文人學子便集資蓋起書院,並邀請朱熹寫下手書“敬義堂”三個大字作為橫匾。1192年,朱熹任滿漳州知事返回建陽時,再度停留楓亭講學。故地重遊有感而作詩:“去路霜威勁,歸程雪意深。往返無幾日,景物變千林。曉磴初移履,寒雲欲滿襟。玉梅悚半落,猶足慰幽覓。”

歷史沿革

明代中葉,會元書院又遭毀壞,嘉靖四年(1525年),興化知府朱袞巡視到塔斗山,看到山勢秀拔,草木蔥蘢,一時得會於心,便同仙遊知縣肖宏魯發動境內民眾捐資重建。書院正中為崇正堂,內祀朱熹牌位,以祭祀朱熹及他的理學精神對莆田書院文化做出的傑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