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效應即“最後即最好”效應。這種心理不僅存在於大事件中,日常生活中面對不關緊要的小事時也較為常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後效應
- 外文名:The last effect
- 又稱:最好效應
- 性質:一種心理效應
名詞簡介,學者研究,心理分析,現象解讀,
名詞簡介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可能會下意識地認為,最後的朱古力是最好吃的,壓軸的往往是好戲,留到最後的東西會對人產生很多影響,包括積極影響。“最終的”總是給人更多的愉悅和感染,畢業典禮、奔赴戰場前的最後一別……對最後時刻發生的事件,人們會體驗到比平日裡更深的快樂和情緒。這種心理不僅存在於大事件中,日常生活中面對不關緊要的小事時,“最後即最好”的心理也一樣發生作用。只要讓人以為什麼東西是“最後的”,都會讓人對那樣東西好感度提高。
學者研究
該項研究招募了52名男女學生,他們被告知需要品嘗以當地材料製作的好時朱古力。五種不同口味的朱古力被隨機放在一個袋子裡,每次在品嘗1塊朱古力後,參加者要在0-10的範圍內打分並說明最喜歡吃哪塊朱古力,以及總的說來有多享受。
實驗發現,不論口味如何,“最後一塊朱古力” 在64%的時間裡得到了人們的喜愛,而且最後一個組的參加者比起下一個組,認為整個品嘗過程更加有趣。
此研究成果於2012年1月12日發表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
心理分析
一、可能有動機的成分,人們會想“已經是最後了,好歹能有些收穫”;
二、通過演出和電影的歡樂結局,或者宴席的最後一道菜等經歷和經驗,讓人對良好結果有了一種總體期待。
現象解讀
這種心理在生活中可能有多種體現:教授們在最後一次測驗中給出高分、僱主傾向於把職位提供給最後一個面試的求職者。意識到這類偏見,可以讓這種主觀的判斷減少。當然,“最後的東西”給人帶來的不見得都是積極情緒,苦果也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