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獵鷹人》是2006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保明。
基本介紹
- 書名:最後一個獵鷹人
- 作者:曹保明
- ISBN:9787501229864
- 頁數:156
- 定價:25.00元
- 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11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精彩書評,圖書目錄,精彩書摘,
編輯推薦
正在消亡的中國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最後一個獵鷹人:東北鷹獵趙氏家族》是民俗學家、作家曹保明通過兩年間對著名的“鷹屯”——漁樓村的調研和採訪,最新完成的紀實文學著作。書中圍繞趙明哲家族的鷹獵歷史、傳統技藝和現今生活方式,生動而翔實地記錄了東北鷹獵文化的傳承發展過程,以及人與鷹相依相存的質樸的生命情結。現趙明哲已被認定為中國民間文化“海東青馴養”的傑出傳承人。儘管鷹獵文化不可避免地面臨正在消亡的危機,但他仍然極其艱難地與鷹生活在一起,保護著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努力將祖先的記憶傳承下去。
《最後一個獵鷹人:東北鷹獵趙氏家族》是民俗學家、作家曹保明通過兩年間對著名的“鷹屯”——漁樓村的調研和採訪,最新完成的紀實文學著作。書中圍繞趙明哲家族的鷹獵歷史、傳統技藝和現今生活方式,生動而翔實地記錄了東北鷹獵文化的傳承發展過程,以及人與鷹相依相存的質樸的生命情結。現趙明哲已被認定為中國民間文化“海東青馴養”的傑出傳承人。儘管鷹獵文化不可避免地面臨正在消亡的危機,但他仍然極其艱難地與鷹生活在一起,保護著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努力將祖先的記憶傳承下去。
內容簡介
《最後一個獵鷹人:東北鷹獵趙氏家族》是民俗學家、作家曹保明通地兩年間對著名的“鷹屯”--漁樓村的調研和採訪,最新完成的紀實文學著作。書中圍繞趙明哲家族的鷹獵歷史、傳統技藝和現今生活方式,生動而翔實地記錄了東北鷹獵文化的傳承發展過程,以及人與鷹相依相存的質樸的生命情結。現趙明哲已被認定為中國民間文化“海東青馴養”的傑出傳承人。儘管鷹獵文化不可避免地面臨正在消亡的危機,但他仍然極其艱難地與鷹生活在一起,保護著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努力將祖先的記憶傳承下去。
作者簡介
曹保明,1949年9月11日出生於黑龍江省,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致力於東北地域特色的習俗挖掘與研究,迄今已出版作品50多種1000餘萬字。現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吉林省文聯副主席,《民間故事》雜誌社社長、主編。30多年來,曹保明為了發掘和搶救東北地方民族文化遺產,遍訪民間,深入山野村落,廣泛蒐集了大量珍貴的民俗史料和創作素材.以紀實文學形式全面反映了東北歷史上的淘金、挖參、漁獵、狩獵、木幫、土匪、店鋪等行業的變遷和習俗,在國際民俗研究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其手稿已於2002年無償捐贈給長春檔案館。
精彩書評
鷹,是北方民族心中的神鳥,馴化獵鷹,是滿族人古老的傳統技藝,其淵源可追溯至滿族的先民女真人。女真人狩獵以鷹犬為伴,他們把獵鷹叫做 “海東青”,意為“從大海之東飛來的青色之鷹”,馴鷹的傳統在這裡流傳了近千年。
長白山裡有一個叫漁樓村的滿族村莊,曾是金代文明的發祥地。順治十四年,清廷在烏拉地區設立了打牲烏拉總管衙門,自此,為清廷馴養獵鷹並進貢就成為漁樓村滿族男子光耀門楣的使命。
幾百年間,漁樓村傳承了古老的漁獵文化,培養了諸多馴鷹和養鷹能手,至今這裡300多戶滿族人家仍保持著捕鷹、馴鷹、養鷹的傳統,全屯有鷹把式20餘名,其中年齡最大的老鷹把式奚昆已100歲,漁樓村已成為中華民族古老生態基地,並且有了另外一個名字——鷹屯。
現今鷹屯最優秀的鷹把式是趙明哲,他已被認定為中國民間文化“海東青馴養”的傑出傳承人。趙明哲老家伊爾根覺羅氏(趙姓),滿族鑲藍旗,家族從先祖時起就為朝廷捕馴海東青、貢鷹和用鷹狩獵。他從小聰明勇敢,不到10歲就和爺爺上山捕鷹馴鷹,13歲就能自己獨立捕鷹馴鷹並用鷹狩獵。他捕鷹、馴鷹、使鷹、架鷹技術極其嫻熟,親自接觸過著名的海東青極品白玉爪,在大東北十分出名。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期,香港鳳凰衛視和中央電視台“探索與發現”欄目均根據他捕鷹與馴鷹生活作過專題節目,已在世界上產生極大的影響。現在養鷹雖然不再是為了狩獵,但是多少年來,他已經與鷹結下了不解之緣,馴鷹、養鷹已經成為他生活中難以割捨的內容……
長白山裡有一個叫漁樓村的滿族村莊,曾是金代文明的發祥地。順治十四年,清廷在烏拉地區設立了打牲烏拉總管衙門,自此,為清廷馴養獵鷹並進貢就成為漁樓村滿族男子光耀門楣的使命。
幾百年間,漁樓村傳承了古老的漁獵文化,培養了諸多馴鷹和養鷹能手,至今這裡300多戶滿族人家仍保持著捕鷹、馴鷹、養鷹的傳統,全屯有鷹把式20餘名,其中年齡最大的老鷹把式奚昆已100歲,漁樓村已成為中華民族古老生態基地,並且有了另外一個名字——鷹屯。
現今鷹屯最優秀的鷹把式是趙明哲,他已被認定為中國民間文化“海東青馴養”的傑出傳承人。趙明哲老家伊爾根覺羅氏(趙姓),滿族鑲藍旗,家族從先祖時起就為朝廷捕馴海東青、貢鷹和用鷹狩獵。他從小聰明勇敢,不到10歲就和爺爺上山捕鷹馴鷹,13歲就能自己獨立捕鷹馴鷹並用鷹狩獵。他捕鷹、馴鷹、使鷹、架鷹技術極其嫻熟,親自接觸過著名的海東青極品白玉爪,在大東北十分出名。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期,香港鳳凰衛視和中央電視台“探索與發現”欄目均根據他捕鷹與馴鷹生活作過專題節目,已在世界上產生極大的影響。現在養鷹雖然不再是為了狩獵,但是多少年來,他已經與鷹結下了不解之緣,馴鷹、養鷹已經成為他生活中難以割捨的內容……
圖書目錄
一、狩獵人家
(一)鷹屯來歷
(二)一個衙門與鷹屯
(三)人鷹與共的黃金時代
二、久遠的祖先
(一)先祖東歸
(二)把記憶打開
(三)捕鷹世家
三、抓鷹手藝
(一)先輩傳下來的抓鷹手藝
1.會唱歌
2.會吃東西
3.會穿戴
4.學會機靈
5.當個能工巧匠
6.帶上神聖的智者
7.學會識別鳥類
8.送鷹人
(二)鋼腿鐵腳
(三)凍不爛的耳朵
(四)身懷絕技
四、手巧不如家什妙
(一)怪名老工具
1.大等子
2.二等子
3.三等子
4.鷹車
5.地營子
6.狗車
7.奇特的皮襖
8.神奇的皮褲
9.奇特的帽子
10.木底大鞋
11.嚇人的手套
12.鹿叉吊桿
13.雙叉吊桿
14.木叉吊桿
15.鷹爪鉤
(二)不是見鷹就捕
(三)捕鷹不光用手
(四)走進遠古神話
1.選鷹場
2.搭鷹窩棚
3.下網
4.蹲窩棚
5.拉網
6.馴鷹
7.鷹獵
8.鷹的放飛
五、鷹人如是說
(一)爺爺和鷹
(二)父親和鷹
(三)我和北方的鷹
六、獵人的故事
(一)驚動蟒蛇
(二)一隻小喜雀
(三)遙遠的白鷹
(四)壞脾氣老雕
(五)東北老狼
七、和獵人相處
(一)妻子眼中的他
(二)同行眼中的他
(三)遠方獵手眼中的他
(四)我眼中的他
八、獵屯的狩獵文化
(一)老家底
1.鷹架
2.鷹網
3.鷹鈴
4.鷹絆
5.鷹袖
6.鷹杵子
7.鷹拐子
8.鷹緊子
9.鷹秤
10.鷹嘴子
11.鋼刀鐵剪
(二)流行在此地的語言
(三)流行的說法
1.季節與鷹
2.拉鷹之一
3.拉鷹之二
4.馴鷹
5.打鷹古歌
九、留給你的北方(後記)
(一)鷹屯來歷
(二)一個衙門與鷹屯
(三)人鷹與共的黃金時代
二、久遠的祖先
(一)先祖東歸
(二)把記憶打開
(三)捕鷹世家
三、抓鷹手藝
(一)先輩傳下來的抓鷹手藝
1.會唱歌
2.會吃東西
3.會穿戴
4.學會機靈
5.當個能工巧匠
6.帶上神聖的智者
7.學會識別鳥類
8.送鷹人
(二)鋼腿鐵腳
(三)凍不爛的耳朵
(四)身懷絕技
四、手巧不如家什妙
(一)怪名老工具
1.大等子
2.二等子
3.三等子
4.鷹車
5.地營子
6.狗車
7.奇特的皮襖
8.神奇的皮褲
9.奇特的帽子
10.木底大鞋
11.嚇人的手套
12.鹿叉吊桿
13.雙叉吊桿
14.木叉吊桿
15.鷹爪鉤
(二)不是見鷹就捕
(三)捕鷹不光用手
(四)走進遠古神話
1.選鷹場
2.搭鷹窩棚
3.下網
4.蹲窩棚
5.拉網
6.馴鷹
7.鷹獵
8.鷹的放飛
五、鷹人如是說
(一)爺爺和鷹
(二)父親和鷹
(三)我和北方的鷹
六、獵人的故事
(一)驚動蟒蛇
(二)一隻小喜雀
(三)遙遠的白鷹
(四)壞脾氣老雕
(五)東北老狼
七、和獵人相處
(一)妻子眼中的他
(二)同行眼中的他
(三)遠方獵手眼中的他
(四)我眼中的他
八、獵屯的狩獵文化
(一)老家底
1.鷹架
2.鷹網
3.鷹鈴
4.鷹絆
5.鷹袖
6.鷹杵子
7.鷹拐子
8.鷹緊子
9.鷹秤
10.鷹嘴子
11.鋼刀鐵剪
(二)流行在此地的語言
(三)流行的說法
1.季節與鷹
2.拉鷹之一
3.拉鷹之二
4.馴鷹
5.打鷹古歌
九、留給你的北方(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在農曆寒露快要到來的這個季節,這個叫趙明哲的人顯得極其急躁和不安。他每天不斷地數著天上雲彩的塊兒數,觀察著雲的厚度,分析著風吹雲走的速度。村里人知道,他是在盼著草開堂。
草開堂就是下霜。
在東北,大自然的變化非常明顯,人們俗話叫應節氣,特別是秋天。
秋天,大約是在秋分前後,幾場秋雨過後,天漸漸地寒涼了。風吹落樹上的葉子,並撥薄天上的雲層,把一塊塊的雲片迅速颳走。這一切都告訴人們,快到草開堂的時候了。
草開堂是殘酷的季節,往往在一晝夜間,寒霜就使萬物凋零,樹葉飄飛,青色褪盡,遍野枯黃。
東北把寒霜叫酷霜、毒霜。酷,是指霜非常殘酷,來得迅速,讓人和一切生靈措手不及。往往頭一天或一袋煙功夫之前萬物還翠綠,可轉眼之間自然植物的生命就消盡了,這就是寒霜的酷性。毒,是指霜的無情。大自然特別是地上的草往往還來不及結籽和成熟就永遠完結了……
大自然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預示著一個結束和一個開始。就像寒霜使萬物蕭索的日子,植物都枯黃蔫死了,可動物卻到了捕食的黃金季節。霜落草死突然間使大地變得寬綽亮堂了,荒原四野開闊,一切生靈都可以目窮千里觀察自然,追蹤它要捕獲的獵物以準備度過即將到來的嚴酷的寒冬。
北方的四野充滿了生機,經霜半死的植物在掙扎著復活,依靠晌午的有限的陽光企圖療好凍傷的肌體。各種動物都出動了,尋機填飽自己的肚子或帶回一些食物回到自己的巢穴。這時候,北方的人也被寒霜激勵起來了,如趙明哲。他要在萬物大捕食的季節里去捕捉一種動物,因為捕捉它只有在這個季節。
一進入這個季節,每天后半夜趙明哲都睡不實。他早早起來,蹲在院子裡的草垛前看天。
東北的霜總是在後半夜下來。四野漆黑一片,只有他手上端著的煙鍋里的火一紅一亮。他的旁邊,是一個一個空空的木架,那木架上曾經托著他的家族幾百年的殘夢……
突然,他身後傳來匆匆的腳步聲,是買豆腐的兒子回來了。
兒子趙繼鋒端著豆腐盆站在爹身後,說:“爹,現在草開堂啦!”
明哲故意問:“你咋知道?”
兒子回答:“手端豆腐盆,凍手。”
“是軋骨涼嗎?”
“是那種軋骨涼……”
老練的爹在黑暗裡,得意地笑了。其實他早已從菸袋鍋的煙桿涼度中判斷出,夜裡子時,北方的霜已經來了。他從心裡對兒子如今會掌握和判斷時令和節氣的本領佩服起來。但他不能當兒子面夸兒子。
他在腳前的一塊石頭上磕磕煙鍋里的菸灰,對兒子吩咐道:“快!讓你媽燒火做飯,咱們倆準備網。吃了飯,咱們快上山。搶占頭一片山場子……”
黎明前的黑暗之中,爺倆個在自家的倉房和院落里忙碌起來,準備著木桿和套網等狩獵工具。而其實他們也知道,在這時這個屯子的其他人家也在這樣忙碌著,他們都是在自覺不自覺地重複著一種習慣,一種古老而久遠的習慣……
(一)鷹屯來歷
這個地方,叫鷹屯,在中國的東北。
只要你來到東北,只要你來到長白山區,只要你細心地向東北人打聽那個叫“鷹屯”的地方,人們就會指點給你這個小村屯。
發源於長白山的松花江穿過莽莽林海奔流而下到420公里的地方,大江突然變成了垂直南北的走向。南望是一望無際的大森林,屬於長白山余脈的慶嶺和龍潭山,北是興安嶺的張廣才嶺接近舒蘭的嶺脈,而西和西北則開始漸近吉林省西部嫩科爾沁草原入口。穿越森林的松花江水清澈而涼爽,沿途把森林、濕地和草甸上的腐質帶入水中,於是使江中的魚繁殖加快。自古以來,如“三花”“五羅”“十八丁”魚種繁多,更珍貴的是鱘。鱘,叫鱘鰉,又稱黑龍江鱘,當地人一般統稱為鰉魚。它是東北沿江漁民世代捕撈的主要魚類。
鰉魚是洄游性魚類。它的繁殖習性與鮭鱒魚類相同,但生長十分緩慢。
由仔魚長為成魚大約需要二十多年時間,體重超過千斤的壽命已在百年以上。它習慣沿河上溯至源頭冷水處產卵,待幼魚孵化後長至近百斤時會沿河而下,游向大海,民間把這種魚稱為“其黧鮒子”。這種魚在大洋中待性成熟後,再從大洋游回近海,於是沿著養育過它的母親河洄游到老家繁殖後代,因此常被當地人捕獲。
草開堂就是下霜。
在東北,大自然的變化非常明顯,人們俗話叫應節氣,特別是秋天。
秋天,大約是在秋分前後,幾場秋雨過後,天漸漸地寒涼了。風吹落樹上的葉子,並撥薄天上的雲層,把一塊塊的雲片迅速颳走。這一切都告訴人們,快到草開堂的時候了。
草開堂是殘酷的季節,往往在一晝夜間,寒霜就使萬物凋零,樹葉飄飛,青色褪盡,遍野枯黃。
東北把寒霜叫酷霜、毒霜。酷,是指霜非常殘酷,來得迅速,讓人和一切生靈措手不及。往往頭一天或一袋煙功夫之前萬物還翠綠,可轉眼之間自然植物的生命就消盡了,這就是寒霜的酷性。毒,是指霜的無情。大自然特別是地上的草往往還來不及結籽和成熟就永遠完結了……
大自然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預示著一個結束和一個開始。就像寒霜使萬物蕭索的日子,植物都枯黃蔫死了,可動物卻到了捕食的黃金季節。霜落草死突然間使大地變得寬綽亮堂了,荒原四野開闊,一切生靈都可以目窮千里觀察自然,追蹤它要捕獲的獵物以準備度過即將到來的嚴酷的寒冬。
北方的四野充滿了生機,經霜半死的植物在掙扎著復活,依靠晌午的有限的陽光企圖療好凍傷的肌體。各種動物都出動了,尋機填飽自己的肚子或帶回一些食物回到自己的巢穴。這時候,北方的人也被寒霜激勵起來了,如趙明哲。他要在萬物大捕食的季節里去捕捉一種動物,因為捕捉它只有在這個季節。
一進入這個季節,每天后半夜趙明哲都睡不實。他早早起來,蹲在院子裡的草垛前看天。
東北的霜總是在後半夜下來。四野漆黑一片,只有他手上端著的煙鍋里的火一紅一亮。他的旁邊,是一個一個空空的木架,那木架上曾經托著他的家族幾百年的殘夢……
突然,他身後傳來匆匆的腳步聲,是買豆腐的兒子回來了。
兒子趙繼鋒端著豆腐盆站在爹身後,說:“爹,現在草開堂啦!”
明哲故意問:“你咋知道?”
兒子回答:“手端豆腐盆,凍手。”
“是軋骨涼嗎?”
“是那種軋骨涼……”
老練的爹在黑暗裡,得意地笑了。其實他早已從菸袋鍋的煙桿涼度中判斷出,夜裡子時,北方的霜已經來了。他從心裡對兒子如今會掌握和判斷時令和節氣的本領佩服起來。但他不能當兒子面夸兒子。
他在腳前的一塊石頭上磕磕煙鍋里的菸灰,對兒子吩咐道:“快!讓你媽燒火做飯,咱們倆準備網。吃了飯,咱們快上山。搶占頭一片山場子……”
黎明前的黑暗之中,爺倆個在自家的倉房和院落里忙碌起來,準備著木桿和套網等狩獵工具。而其實他們也知道,在這時這個屯子的其他人家也在這樣忙碌著,他們都是在自覺不自覺地重複著一種習慣,一種古老而久遠的習慣……
(一)鷹屯來歷
這個地方,叫鷹屯,在中國的東北。
只要你來到東北,只要你來到長白山區,只要你細心地向東北人打聽那個叫“鷹屯”的地方,人們就會指點給你這個小村屯。
發源於長白山的松花江穿過莽莽林海奔流而下到420公里的地方,大江突然變成了垂直南北的走向。南望是一望無際的大森林,屬於長白山余脈的慶嶺和龍潭山,北是興安嶺的張廣才嶺接近舒蘭的嶺脈,而西和西北則開始漸近吉林省西部嫩科爾沁草原入口。穿越森林的松花江水清澈而涼爽,沿途把森林、濕地和草甸上的腐質帶入水中,於是使江中的魚繁殖加快。自古以來,如“三花”“五羅”“十八丁”魚種繁多,更珍貴的是鱘。鱘,叫鱘鰉,又稱黑龍江鱘,當地人一般統稱為鰉魚。它是東北沿江漁民世代捕撈的主要魚類。
鰉魚是洄游性魚類。它的繁殖習性與鮭鱒魚類相同,但生長十分緩慢。
由仔魚長為成魚大約需要二十多年時間,體重超過千斤的壽命已在百年以上。它習慣沿河上溯至源頭冷水處產卵,待幼魚孵化後長至近百斤時會沿河而下,游向大海,民間把這種魚稱為“其黧鮒子”。這種魚在大洋中待性成熟後,再從大洋游回近海,於是沿著養育過它的母親河洄游到老家繁殖後代,因此常被當地人捕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