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最小可覺差
- 外文名: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
- 學科:心理物理學
- 簡寫:jnd
- 定律最早發現:Ernst Heinrich Weber
在心理物理學(psychophysics)中,最小可覺差(簡寫為jnd)代表人類或者是動物,對於某一特定的感官刺激所能察覺的最小改變。對許多感受維度而言,'最小可覺差'為一個...
這種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的最小差異量稱為差別感覺閾限或最小可覺差。對這一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叫差別感受性。差別感覺閾限與差別感受性之間的關係呈反比...
為了描述連續意義上心理量與物理量的關係,德國物理學家費希納(1801-1887)在韋伯研究的基礎上,於1860年提出了一個假定:把最小可覺差(連續的差別閾限)作為感覺量的...
JND,是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的縮寫,意思是即最小可覺差,是差別閾限值(difference threshold)的另一種稱法。...
強度差別閾(intensity difference limen)差別閾限的一種。指刺激強度的最小可覺差。1846年德國心理生理學家E.H.韋伯發表了關於重量差別閾限的研究,系統地闡明了差別...
三個方面的問題:(1)感覺不是數量化的,所以不能測量;(2)韋伯定律是一個近似的定律,它不是在所有刺激範圍內都成立的;(3)主觀上,所有的最小可覺差不是都相等...
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的最小變化量叫做差別感覺閾限,又叫差別閾限或最小可覺差(j.n.d),而利用差別閾限的原理製作心理等距量表的方法就是差別閾限法。差別...
他在心理物理學的研究中曾套用三種測量方法,即最小可覺差法、正誤法和均差法。通常把這些方法稱為心理物理法,而把關於刺激量的變化和感覺量的變化之間的關係的...
把最小可覺差(連續的差別閾限)作為感覺量的單位,即每增加一個差別閾限,心理量增加一個單位。感覺量與物理量的對數值成正比,也就是說,感覺量的增加落後於物理量...
的絕對感受性,指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亦稱感覺的下絕對閾限;差別感覺閾限測量感覺系統的差別感受性,指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最小變化量,亦稱最小可覺差(J.N....
測量一個人能辨別多少級差的音高,一般的方法是在中等強度的音響情況下,由可以聽見的最低純音作起點,依“最小可覺差”漸次高移,直到不能再辨認為止。平常人的...
假設一為校正韋伯-費希納定律:高於某標準刺激的最小可覺差,為該標準刺激的固定百分比。假設二為心理強度可以最小覺差為單位進行測量。研究發現,心理量並不隨刺激量...
心理物理學研究表明,刺激從原有強度上變化至最小可覺差是一個恆定的比例常數,而不是絕對的差數,這種關係可表達為:△S/S=K,其中S是原有刺激值,△S是對S的...
聽閾的概念還包括差閾,即兩個聲音引起聽覺差別的最小可覺差。就頻率說,在63Hz左右有經驗的人耳能區別相差0.5Hz的兩個純音的差別,但這種閾值在1000Hz要增加到...
費希納看到感覺閾限和差別閾限在實際實驗中不是恆定不變的,因此用了很多測定和統計的方法,最後把前人的方法系統化為3種心理物理學的方法,即最小可覺差法、正談...
但他用外周神經纖維簇的“感覺圈”概念加以解釋,此說已無多大意義。二是他提出的韋伯定律。他首先發現重量的最小可覺差,兩重物之間的最小可覺差與標準刺激之比...
1、極限法。也叫最小變化法、最小可覺差法、系列探查法、最小可覺察2刺激法。它的特點是刺激按大小順序呈現,各相鄰刺激的強度差別很小而且間距相等;刺激旦現的...
把最小可覺差(連續的差別閾限)作為感覺量的單位,即每增加一個差別閾限,心理量增加一個單位。感覺量與物理量的對數值成正比也就是說感覺量的增加落後於物理量的...
費希納使用差別閾限作為刺激測量單位、最小可覺差作為感覺量的測量單位,對閾上刺激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並對這些實驗結果進行歸納與推導,得到了刺激量與心理量的...
韋伯分數越小,辨別就越靈敏。 [1] 差別閾限指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之間的最小強度差叫作差別閾限又稱為最小可覺差(j.n.d)。例如,對於鹽的鹹淡的感知力...
第五節 最小可覺差:韋伯 第六節神經生理學:馮·亥姆霍茲 第七節 心理物理學:費希納 第五章 捷足先登者:馮特 第一節 恰逢盛世 第二節 第一位心理學家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