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介紹了帕斯卡爾的生平經歷,以幫助讀者了解其思想的形成過程,而後則分不同內容,分別對帕斯卡爾在“科學”、“哲學”和“神學”等方面的思想進行了系統、全面地論述,幫助讀者了解這位偉大的思想家。
基本介紹
- 書名:最偉大的思想家:帕斯卡爾
- 作者:道格拉斯·格魯秀斯 張世英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1097337
- 外文名:On Pascal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174頁
- 開本:32
- 品牌:中華書局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北大、人大、復旦、武大等校30名師聯名推薦,哲學專業學生、文科大學生及哲學愛好者的必讀書。
一本書讀通帕斯卡爾的思想:人是一棵會思想的蘆葦,生命單薄至此,何不讓思想茂盛?
一本書讀通帕斯卡爾的思想:人是一棵會思想的蘆葦,生命單薄至此,何不讓思想茂盛?
作者簡介
譯者江緒林,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講師,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畢業。已發表數篇論文於《中國社會科學》、《開放時代》等刊物。
媒體推薦
《最偉大的思想家》系列叢書是廣大學生和哲學愛好者步入人類智慧殿堂的入門書。既簡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緊扣思想家的原著,並聯繫當前的現實,紹介了他們的最有啟發性和包蘊性的思想和命題,目的是激發讀者思考問題、生髮新的思想和進一步閱讀原著的興趣。
——張世英(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
《最偉大的思想家》系列叢書集學術性與普及性於一體,每本書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論述的哲學家的著名學者,在為本叢書撰稿時以普及和入門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紹哲學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煩,而不泛泛而談,特點和要點突出,文字簡明通俗,同時不失學術性,或評論其是非得失,或介紹哲學界的爭議,每本書後還附有該哲學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書目,供有興趣讀者作繼續閱讀之用。由於這些優點,這套叢書在國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學暢銷書,不但是哲學教科書,而且是很多哲學業餘愛好者的必讀書。
——趙敦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
——張世英(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
《最偉大的思想家》系列叢書集學術性與普及性於一體,每本書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論述的哲學家的著名學者,在為本叢書撰稿時以普及和入門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紹哲學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煩,而不泛泛而談,特點和要點突出,文字簡明通俗,同時不失學術性,或評論其是非得失,或介紹哲學界的爭議,每本書後還附有該哲學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書目,供有興趣讀者作繼續閱讀之用。由於這些優點,這套叢書在國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學暢銷書,不但是哲學教科書,而且是很多哲學業餘愛好者的必讀書。
——趙敦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
圖書目錄
序
1 帕斯卡爾: 盛名與神秘
帕斯卡爾的“心靈”
一個存在主義者?
一個哲學家?
上帝之賭
兩個時代之間
2 生平
天才的教養
科學家的成熟
靈性的發現: 第一次皈依
神學論爭和病弱
激情之夜: 第二次皈依
苦難、偏激和服務
3 科學家和科學哲學家
計算器和機率論
真空的存在
科學的限度
犧牲理智?
4 神學論爭
耶穌會士與冉森主義者
決疑論
神恩與人力
論爭的結局
5 《思想錄》: 風格與意圖
片斷的重構
獨特的方法
存在的三秩序
6 上帝: 可否證明?
何謂自然神學?
拒絕自然神學
7 懷疑主義與隱匿的上帝
懷疑主義的用途
隱匿的上帝
反對宗教冷漠
8 廢黜的王族
人類的偉大和不幸
哲學並非慰藉
尋求最好的解釋
對不信仰的獨特解決方案
9 上帝之賭
序言: 不可知論與上帝
打賭
風險與酬報
諸神, 還是上帝?
是否一種宗教洗腦?
是否真實的信仰?
10 基督、靈性和生命意義
存在一位救主: 聖經為證
充溢神創的真空
信仰、理性與證明
參考書目
1 帕斯卡爾: 盛名與神秘
帕斯卡爾的“心靈”
一個存在主義者?
一個哲學家?
上帝之賭
兩個時代之間
2 生平
天才的教養
科學家的成熟
靈性的發現: 第一次皈依
神學論爭和病弱
激情之夜: 第二次皈依
苦難、偏激和服務
3 科學家和科學哲學家
計算器和機率論
真空的存在
科學的限度
犧牲理智?
4 神學論爭
耶穌會士與冉森主義者
決疑論
神恩與人力
論爭的結局
5 《思想錄》: 風格與意圖
片斷的重構
獨特的方法
存在的三秩序
6 上帝: 可否證明?
何謂自然神學?
拒絕自然神學
7 懷疑主義與隱匿的上帝
懷疑主義的用途
隱匿的上帝
反對宗教冷漠
8 廢黜的王族
人類的偉大和不幸
哲學並非慰藉
尋求最好的解釋
對不信仰的獨特解決方案
9 上帝之賭
序言: 不可知論與上帝
打賭
風險與酬報
諸神, 還是上帝?
是否一種宗教洗腦?
是否真實的信仰?
10 基督、靈性和生命意義
存在一位救主: 聖經為證
充溢神創的真空
信仰、理性與證明
參考書目
文摘
《思想錄》:風格與意圖
無論全劇的其餘部分多么美好,最後一幕卻是流血的;我們把灰土撒到頭上,一切就此告終。(165/210)
我們挖掘偉人的遺產,想方設法延長他們的影響。我們拒絕讓他們消失。偉大的著述者的影響從來不會永告終結。然而,逝者卻不能控制對其文本的詮釋。他們的意圖——如果被人知道的話——不是被忽略就是遭到駁斥。挖掘和清理的工作從來都不是純粹的;我們會發現珍寶,但有時又會發現一些意義含混的因素。
片斷的重構
帕斯卡爾於1662年去世之後,他的親屬們面臨著一個可畏的文字工作任務。雖然帕斯卡爾長期生病並常常操勞過度,醫生卻沒有想到他會一病不起。親戚朋友們都知道帕斯卡爾在構思一部名為《辯護基督教》的護教學著作,但這部論著卻最終沒有完成。很難判斷其原因是帕斯卡爾放棄了原來的構想還是耗盡了時間和精力,不過我傾向於後一種看法。無論如何,帕斯卡爾留下了一大堆用於寫作《辯護基督教》的文字資料。
寫作《辯護基督教》的構想可能形成於1658年,那時候他對波羅雅爾修道院的學者就其構設中的辯護髮表了一次演講(見149/430)。在去世前幾年,他就開始匆匆寫下一些簡短的筆記。在他那驚人的記憶力開始減退以後,他只能求助於記下他的一些思想片斷。此前,他常常是構思完畢之後才一氣呵成。
在1669年發表的《思想錄》第一版的序言中,帕斯卡爾的姐夫和科學探究夥伴埃迪勒·佩雷抱怨說帕斯卡爾的筆記質量參差不齊,結構匱乏,難以理解。不過,在使該書以最好形式出版上,遺著執行人仍盡了最大努力。一份由帕斯卡爾所撰寫的內容列表在1953年被確認為是帕斯卡爾的手跡;這份內容列表顯示帕斯卡爾已經將他的一些筆記安排為28章382節。不過,他留下其他590節沒有分類。這一發現並沒有解決《思想錄》所有的文本和結構組織問題,但的確能使相當部分的片斷按照帕斯卡爾的原意來編排。
《思想錄》有一系列編排和分類系統。最著名的兩種編排系統是布倫士維格編碼(為哈佛經典系列所採用)和拉弗謨編碼(為企鵝經典系列所採用)。後一種編碼重現了帕斯卡爾編排的382節。胡斯特和列維則做出了新的編排。在企鵝經典版本中收錄了一些原來沒有打算用於寫作《辯護基督教》的片斷。
《思想錄》的一些較早版本沒有收錄那些懷疑主義或近於虛無主義的片斷,可能是因為編輯者認為這些片斷不代表帕斯卡爾的成熟思想,也可能因為他們不能解釋這些片斷在《辯護基督教》中有什麼用途。或許他的遺著執行人擔心這些令人困惑的片斷會誤導讀者,使讀者們以為帕斯卡爾持有那樣一些不合時宜的觀念。當所有的片斷都被收入較晚近的版本中的時候,這種擔心變成了現實。帕斯卡爾有時候被當成一個存在主義者,其原因之一就是在一些片斷中表達的遭放逐的懷疑者的觀念。
帕斯卡爾將一些常常縈繞自身的章節作為對話放入一個宗教懷疑者之口,這種對話是為了使懷疑者從不安的懷疑轉向確定的信仰:
當我思索我一生短促的光陰浸沒在以前的和以後的永恆之中,我所填塞的——並且甚至於是我所能看得見的——狹小的空間沉沒在既為我所不認識而且也並不認識我的無限廣闊的空間之中;我就極為恐懼而又驚異地看到,我自己竟然是在此處而不是在彼處,因為根本沒有任何理由為什麼是在此處而不是在彼處,為什麼是在此時而不是在彼時。是誰把我放置在其中呢?(68/205)
這一對人類偶在性的令人暈眩的思考不是護教者帕斯卡爾的聲音,而是帕斯卡爾的對話者的聲音。帕斯卡爾構想中的《辯護基督教》應該包括好幾個對話和信箋。它不像是一部長長的,旨在教訓人的論文。這從一個片斷中可以明顯看出,在這一片斷中,帕斯卡爾特別提到他試圖寫“一封能引人尋求上帝的信。然後,引人在哲學家、懷疑主義者和教條主義者那裡去尋求上帝,而這些人只不過會使那些尋求的人感到不安”。(4/184)有些片斷本來就是由對話構成的:
“什麼!你這個人居然不認為天體與飛鳥證明了上帝么?”——“我不認為!”——“你的宗教不是這樣說的么?”——“不是的。因為儘管這在某種意義上,對於上帝賦之以這種光明的某些靈魂來說,乃是真實的;然而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卻是虛妄的。”(3/244)
著名的打賭式論證的結尾部分也是一個對話。(418/ 233)
為了辨析《思想錄》中一些片斷的意義和位置,有必要考究帕斯卡爾留下的一些線索和暗示。
第一部:人沒有上帝時的可悲。第二部:人有了上帝時的幸福。
或:
第一部:依據自然本身,論自然是墮落的。第二部:依據聖經,論有一位救主的存在。(6/60)
帕斯卡爾的第一部比第二部完成得要好,第二部還只是一些沒有條理的片斷。雖然如此,帕斯卡爾留給了我們豐富的材料,尤其是關於人類本性的變幻無常方面。那些有系統的檔案被歸為四個部分。帕斯卡爾首先論證說單憑人類理性無法理解人類處境的偉大和不幸。其次,哲人們不能將恆久的幸福賜給困惑的人類。第三,只有基督教才能同時理解人類的偉大和不幸。最後一部分涉及聖經權威的歷史學證據。
與《致外省人信札》不同,《思想錄》並不涉及針對宗教異議者的爭論,而是一部針對某些不信者的護教學論著,在其世俗生活期間帕斯卡爾很熟悉這種不信者:在文明社會受過良好教養,關心的是自身的事業和社會地位,並不注重宗教熱忱。帕斯卡爾的護教學不像400年前托馬斯·阿奎那的《反異教大全》(Summa Contra Gentiles)那樣是一部辯護基督信仰的通用手冊。不過,《思想錄》具有恆久的魅力。
無論全劇的其餘部分多么美好,最後一幕卻是流血的;我們把灰土撒到頭上,一切就此告終。(165/210)
我們挖掘偉人的遺產,想方設法延長他們的影響。我們拒絕讓他們消失。偉大的著述者的影響從來不會永告終結。然而,逝者卻不能控制對其文本的詮釋。他們的意圖——如果被人知道的話——不是被忽略就是遭到駁斥。挖掘和清理的工作從來都不是純粹的;我們會發現珍寶,但有時又會發現一些意義含混的因素。
片斷的重構
帕斯卡爾於1662年去世之後,他的親屬們面臨著一個可畏的文字工作任務。雖然帕斯卡爾長期生病並常常操勞過度,醫生卻沒有想到他會一病不起。親戚朋友們都知道帕斯卡爾在構思一部名為《辯護基督教》的護教學著作,但這部論著卻最終沒有完成。很難判斷其原因是帕斯卡爾放棄了原來的構想還是耗盡了時間和精力,不過我傾向於後一種看法。無論如何,帕斯卡爾留下了一大堆用於寫作《辯護基督教》的文字資料。
寫作《辯護基督教》的構想可能形成於1658年,那時候他對波羅雅爾修道院的學者就其構設中的辯護髮表了一次演講(見149/430)。在去世前幾年,他就開始匆匆寫下一些簡短的筆記。在他那驚人的記憶力開始減退以後,他只能求助於記下他的一些思想片斷。此前,他常常是構思完畢之後才一氣呵成。
在1669年發表的《思想錄》第一版的序言中,帕斯卡爾的姐夫和科學探究夥伴埃迪勒·佩雷抱怨說帕斯卡爾的筆記質量參差不齊,結構匱乏,難以理解。不過,在使該書以最好形式出版上,遺著執行人仍盡了最大努力。一份由帕斯卡爾所撰寫的內容列表在1953年被確認為是帕斯卡爾的手跡;這份內容列表顯示帕斯卡爾已經將他的一些筆記安排為28章382節。不過,他留下其他590節沒有分類。這一發現並沒有解決《思想錄》所有的文本和結構組織問題,但的確能使相當部分的片斷按照帕斯卡爾的原意來編排。
《思想錄》有一系列編排和分類系統。最著名的兩種編排系統是布倫士維格編碼(為哈佛經典系列所採用)和拉弗謨編碼(為企鵝經典系列所採用)。後一種編碼重現了帕斯卡爾編排的382節。胡斯特和列維則做出了新的編排。在企鵝經典版本中收錄了一些原來沒有打算用於寫作《辯護基督教》的片斷。
《思想錄》的一些較早版本沒有收錄那些懷疑主義或近於虛無主義的片斷,可能是因為編輯者認為這些片斷不代表帕斯卡爾的成熟思想,也可能因為他們不能解釋這些片斷在《辯護基督教》中有什麼用途。或許他的遺著執行人擔心這些令人困惑的片斷會誤導讀者,使讀者們以為帕斯卡爾持有那樣一些不合時宜的觀念。當所有的片斷都被收入較晚近的版本中的時候,這種擔心變成了現實。帕斯卡爾有時候被當成一個存在主義者,其原因之一就是在一些片斷中表達的遭放逐的懷疑者的觀念。
帕斯卡爾將一些常常縈繞自身的章節作為對話放入一個宗教懷疑者之口,這種對話是為了使懷疑者從不安的懷疑轉向確定的信仰:
當我思索我一生短促的光陰浸沒在以前的和以後的永恆之中,我所填塞的——並且甚至於是我所能看得見的——狹小的空間沉沒在既為我所不認識而且也並不認識我的無限廣闊的空間之中;我就極為恐懼而又驚異地看到,我自己竟然是在此處而不是在彼處,因為根本沒有任何理由為什麼是在此處而不是在彼處,為什麼是在此時而不是在彼時。是誰把我放置在其中呢?(68/205)
這一對人類偶在性的令人暈眩的思考不是護教者帕斯卡爾的聲音,而是帕斯卡爾的對話者的聲音。帕斯卡爾構想中的《辯護基督教》應該包括好幾個對話和信箋。它不像是一部長長的,旨在教訓人的論文。這從一個片斷中可以明顯看出,在這一片斷中,帕斯卡爾特別提到他試圖寫“一封能引人尋求上帝的信。然後,引人在哲學家、懷疑主義者和教條主義者那裡去尋求上帝,而這些人只不過會使那些尋求的人感到不安”。(4/184)有些片斷本來就是由對話構成的:
“什麼!你這個人居然不認為天體與飛鳥證明了上帝么?”——“我不認為!”——“你的宗教不是這樣說的么?”——“不是的。因為儘管這在某種意義上,對於上帝賦之以這種光明的某些靈魂來說,乃是真實的;然而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卻是虛妄的。”(3/244)
著名的打賭式論證的結尾部分也是一個對話。(418/ 233)
為了辨析《思想錄》中一些片斷的意義和位置,有必要考究帕斯卡爾留下的一些線索和暗示。
第一部:人沒有上帝時的可悲。第二部:人有了上帝時的幸福。
或:
第一部:依據自然本身,論自然是墮落的。第二部:依據聖經,論有一位救主的存在。(6/60)
帕斯卡爾的第一部比第二部完成得要好,第二部還只是一些沒有條理的片斷。雖然如此,帕斯卡爾留給了我們豐富的材料,尤其是關於人類本性的變幻無常方面。那些有系統的檔案被歸為四個部分。帕斯卡爾首先論證說單憑人類理性無法理解人類處境的偉大和不幸。其次,哲人們不能將恆久的幸福賜給困惑的人類。第三,只有基督教才能同時理解人類的偉大和不幸。最後一部分涉及聖經權威的歷史學證據。
與《致外省人信札》不同,《思想錄》並不涉及針對宗教異議者的爭論,而是一部針對某些不信者的護教學論著,在其世俗生活期間帕斯卡爾很熟悉這種不信者:在文明社會受過良好教養,關心的是自身的事業和社會地位,並不注重宗教熱忱。帕斯卡爾的護教學不像400年前托馬斯·阿奎那的《反異教大全》(Summa Contra Gentiles)那樣是一部辯護基督信仰的通用手冊。不過,《思想錄》具有恆久的魅力。
序言
總 序
趙敦華
賀麟先生在抗戰時期寫道:“西洋哲學之傳播到中國來,實在太晚!中國哲學界缺乏先知先覺人士及早認識西洋哲學的真面目,批評地介紹到中國來,這使得中國的學術文化實在吃虧不小。”賀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學名著翻譯委員會”大力引進西方哲學, 解放後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的“哲學”和“政治學”系列以翻譯引進西方哲學名著為主。20世112年代以來, 三聯書店、上海譯文出版社、華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譯出版現代西方哲學著作,這些譯著改變了中國學者對西方哲學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問題:西方哲學的著即使被譯為漢語,初學者也難以理解,或難以接受。王國維先生當年發現西方哲學中“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不少讀者至今仍有這樣體會。比如, 有讀者在網上說:“對於研究者來說,原著和已經成為經典的研究性著作應是最為著力的地方。但哲學也需要普及,這樣的哲學普及著作對於像我這樣的哲學愛好者和初學者都很有意義,起碼可以避免誤解,尤其是那種自以為是的誤解。只是這樣的書還太少, 尤其是國內著作。”這些話表達出讀者的迫切需求。
為了克服西方哲學的研究和普及之間隔閡,中華書局引進翻譯了國際著名教育出版巨頭湯姆森學習出版集團(現為聖智學習集團) 的“華茲華斯哲學家叢書” (Wadsworth Philosophers)。“華茲華斯”是高等教育教科書的系列叢書,門類齊全,“哲學家叢書”是“人文社會科學類”中“哲學系列”的一種,現已出版88本。這套叢書集學術性與普及性於一體,每本書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論述的哲學家的著名學者,發表過專業性強的學術著作和論文,在為本叢書撰稿時以普及和入門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紹哲學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煩,而不泛泛而談,特點和要點突出,文字簡明通俗,同時不失學術性,或評論其是非得失,或介紹哲學界的爭議,每本書後還附有該哲學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書目,供有興趣讀者作繼續閱讀之用。由於這些優點,這套叢書在國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學暢銷書,不但是哲學教科書,而且是很多哲學業餘愛好者的必讀書。
“華茲華斯哲學家叢書”包括耶穌、佛陀等宗教創始人, 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蘭德等文學家,還包括老子、莊子等中國思想家。中華書局在這套叢書中精選出中國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學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羅和加繆等富有哲理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改名為“世界思想家譯叢”翻譯出版。中華書局一向以出版中國思想文化典籍享譽海內外,這次引進翻譯這套西文叢書,具有融會中西思想的意義。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思想文化頻繁交流的全球化時代,沒有基本的西學知識,也不能真正懂得中華文化傳統的精華,讀一些西方哲學的書是青年學子的必修課,而且成為各種職業人繼續教育的新時尚。中華書局的出版物對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引領時代風尚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值得讚揚和支持。
張世英先生擔任這套譯叢的主編,他老當益壯,精神矍鑠,認真負責地選譯者,審譯稿。張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輩,多年聆聽他的教導,這次與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這套叢書的各位譯者都是學有專攻的知名學者或後起之秀,他們以深厚的學養和翻譯經驗為基礎,翻譯信實可靠,保持了原書詳明要略、可讀性強的特點。
本叢書45冊分兩輯出版後,得到讀者好評。我看到這樣一些網評:“簡明、流暢、通俗、易懂,即使你沒有系統學過哲學,也能讀懂”;“本書的脈絡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入門書籍”;“集文化普及和學術研究為一體”;“要在一百來頁中介紹清楚他的整個哲學體系,也只能是一種概述。但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這種概述很有意義,簡單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決很多閱讀原著中出現的誤解和迷惑”,等等。
這些評論讓我感到欣慰,因為我深知哲學的普及讀物比專業論著更難寫。我在中學學幾何時曾總結出這樣的學習經驗:不要滿足於找到一道題的證明,而要找出步驟最少的證明,這才是最難、最有趣的智力訓練。想不到學習哲學多年後也有了類似的學習經驗:由簡入繁易、化繁為簡難。單從這一點看,柏拉圖學園門楣上的題詞“不懂幾何者莫入此門”所言不虛。我先後撰寫過十幾本書,最厚的有80、90萬字,但影響最大的只是兩本30餘萬字的教科書。我主編過七八本書,最厚的有100多萬字,但影響最大的是這套叢書中多種10萬字左右的小冊子。現在學術界以研究專著為學問,以隨筆感想為時尚。我的理想是寫學術性、有個性的教科書,用簡明的思想、流暢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學著作繁瑣晦澀的思想,同時保持其細緻縝密的辨析和論證。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的主張。我自知“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現在還不是現實,而是一個實踐的目標。本人實踐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現代西方哲學的一些片段和觀點講得清楚明白”。欣聞中華書局要修訂再版這套譯叢,並改名為《最偉大的思想家》,每本書都是講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奧哲理。我相信這套叢書將更廣泛地傳播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使西方哲學融合在中國當代思想之中。
2013 年10 月於北京大學藍旗營
趙敦華
賀麟先生在抗戰時期寫道:“西洋哲學之傳播到中國來,實在太晚!中國哲學界缺乏先知先覺人士及早認識西洋哲學的真面目,批評地介紹到中國來,這使得中國的學術文化實在吃虧不小。”賀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學名著翻譯委員會”大力引進西方哲學, 解放後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的“哲學”和“政治學”系列以翻譯引進西方哲學名著為主。20世112年代以來, 三聯書店、上海譯文出版社、華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譯出版現代西方哲學著作,這些譯著改變了中國學者對西方哲學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問題:西方哲學的著即使被譯為漢語,初學者也難以理解,或難以接受。王國維先生當年發現西方哲學中“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不少讀者至今仍有這樣體會。比如, 有讀者在網上說:“對於研究者來說,原著和已經成為經典的研究性著作應是最為著力的地方。但哲學也需要普及,這樣的哲學普及著作對於像我這樣的哲學愛好者和初學者都很有意義,起碼可以避免誤解,尤其是那種自以為是的誤解。只是這樣的書還太少, 尤其是國內著作。”這些話表達出讀者的迫切需求。
為了克服西方哲學的研究和普及之間隔閡,中華書局引進翻譯了國際著名教育出版巨頭湯姆森學習出版集團(現為聖智學習集團) 的“華茲華斯哲學家叢書” (Wadsworth Philosophers)。“華茲華斯”是高等教育教科書的系列叢書,門類齊全,“哲學家叢書”是“人文社會科學類”中“哲學系列”的一種,現已出版88本。這套叢書集學術性與普及性於一體,每本書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論述的哲學家的著名學者,發表過專業性強的學術著作和論文,在為本叢書撰稿時以普及和入門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紹哲學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煩,而不泛泛而談,特點和要點突出,文字簡明通俗,同時不失學術性,或評論其是非得失,或介紹哲學界的爭議,每本書後還附有該哲學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書目,供有興趣讀者作繼續閱讀之用。由於這些優點,這套叢書在國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學暢銷書,不但是哲學教科書,而且是很多哲學業餘愛好者的必讀書。
“華茲華斯哲學家叢書”包括耶穌、佛陀等宗教創始人, 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蘭德等文學家,還包括老子、莊子等中國思想家。中華書局在這套叢書中精選出中國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學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羅和加繆等富有哲理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改名為“世界思想家譯叢”翻譯出版。中華書局一向以出版中國思想文化典籍享譽海內外,這次引進翻譯這套西文叢書,具有融會中西思想的意義。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思想文化頻繁交流的全球化時代,沒有基本的西學知識,也不能真正懂得中華文化傳統的精華,讀一些西方哲學的書是青年學子的必修課,而且成為各種職業人繼續教育的新時尚。中華書局的出版物對弘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引領時代風尚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值得讚揚和支持。
張世英先生擔任這套譯叢的主編,他老當益壯,精神矍鑠,認真負責地選譯者,審譯稿。張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輩,多年聆聽他的教導,這次與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這套叢書的各位譯者都是學有專攻的知名學者或後起之秀,他們以深厚的學養和翻譯經驗為基礎,翻譯信實可靠,保持了原書詳明要略、可讀性強的特點。
本叢書45冊分兩輯出版後,得到讀者好評。我看到這樣一些網評:“簡明、流暢、通俗、易懂,即使你沒有系統學過哲學,也能讀懂”;“本書的脈絡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入門書籍”;“集文化普及和學術研究為一體”;“要在一百來頁中介紹清楚他的整個哲學體系,也只能是一種概述。但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這種概述很有意義,簡單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決很多閱讀原著中出現的誤解和迷惑”,等等。
這些評論讓我感到欣慰,因為我深知哲學的普及讀物比專業論著更難寫。我在中學學幾何時曾總結出這樣的學習經驗:不要滿足於找到一道題的證明,而要找出步驟最少的證明,這才是最難、最有趣的智力訓練。想不到學習哲學多年後也有了類似的學習經驗:由簡入繁易、化繁為簡難。單從這一點看,柏拉圖學園門楣上的題詞“不懂幾何者莫入此門”所言不虛。我先後撰寫過十幾本書,最厚的有80、90萬字,但影響最大的只是兩本30餘萬字的教科書。我主編過七八本書,最厚的有100多萬字,但影響最大的是這套叢書中多種10萬字左右的小冊子。現在學術界以研究專著為學問,以隨筆感想為時尚。我的理想是寫學術性、有個性的教科書,用簡明的思想、流暢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學著作繁瑣晦澀的思想,同時保持其細緻縝密的辨析和論證。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的主張。我自知“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現在還不是現實,而是一個實踐的目標。本人實踐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現代西方哲學的一些片段和觀點講得清楚明白”。欣聞中華書局要修訂再版這套譯叢,並改名為《最偉大的思想家》,每本書都是講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奧哲理。我相信這套叢書將更廣泛地傳播中國大眾的西方哲學,使西方哲學融合在中國當代思想之中。
2013 年10 月於北京大學藍旗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