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詒經

曾詒經

曾詒經,字稔畲。我國飛機製造業的奠基和開拓者之一。初出茅廬,他進入了美國寇提司公司學習飛機發動機,很快就成為出色的航空動力學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詒經
  • 別名:字稔畲
  • 國籍:中國
  • 性別:男
人物生平,初出茅廬,首制飛機,兩岸航空,著作,

人物生平

初出茅廬

1909年從煙臺海校選派赴英國留學,考入阿姆斯莊工學院,取得機械學士學位。1915年北洋政府與美國新倫敦電船公司議購潛水艇,同時也為培育航空人才,抽調在英國學習的12位中國留學生轉赴美國再留學。巴玉藻、王助、王孝豐三人學航空,曾詒經等9人則進入新倫敦電船公司研究潛艇和發動機。不久,因國內政局混亂,向美國訂購潛艇之事作罷,學潛艇的同學先後回國,而曾詒經一心要鑽研動力學,經巴玉藻介紹,他進入了美國寇提司公司學習飛機發動機,很快就成為出色的航空動力學專家。

首制飛機

1918年1月,北洋軍政府在福州船政局附設海軍飛機工程處,組建了我國第一家飛機製造廠,任命留美歸來的巴玉藻為工程處主任,王助、曾詒經、王孝豐為副主任。翌年8月,馬尾飛機工程處造出了第一架水上飛機,機體設計製造由巴玉藻等人負責,曾詒經負責飛機動力。首制飛機在試飛時因操縱不慎墜水,機身損壞,曾詒經將發動機修復後尚可再用,就用這台發動機又製成了第二架飛機,試飛順利成功。馬尾飛機工程處至1930年共造出各式水上飛機17架,發動機外購,型號涉及冠提司、勞斯萊斯、萊特、霍爾、羅爾斯·羅伊斯等五六種,曾詒經負責飛機動力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1928年馬尾海軍飛機工程處更名為海軍飛機製造處,歸海軍部直轄。1929年6月巴玉藻病逝,海軍部任命曾詒經接任處長,並決定將馬尾飛機廠遷往上海併入江南造船所。曾詒經擔當起了遷廠職責,他回憶說:“工廠移至上海時,飛機處已成‘無龍之首’,若讓這些熟練工人和技術人員散掉,未免可惜。因此,我個人不得不盡綿薄之力維持局面”。飛機廠很快在新址形成生產能力,1931年將馬尾運來的兩架飛機部件組裝成拖進式水陸互換雙翼飛機,使水上飛機發展到也可在陸地上起飛的新機型。至1937年,曾詒經主持的飛機製造處在上海共造出水陸兩用飛機、陸地教練機等10架,其中1934年7月製成了配套“寧海”號軍艦的艦載飛機“寧海”二號,首創了國產的艦載飛機,還仿造組裝了美式“佛力提”式雙翼陸上教練機12架,成績斐然。

兩岸航空

抗戰爆發後,曾詒經組織飛機廠的後撤工作,歷經艱辛輾轉,於1939年遷至四川成都。在十分艱難的條件下,曾詒經主持修理及製造了大量的各式飛機,為抗擊日寇做出重大貢獻。他創建了空軍飛機製造三廠,抗戰勝利後,空軍飛機三廠奉命派出一批包括馬尾出身的人員到台灣接收日軍各工廠,在台中組建起了一家有1200多人的飛機製造廠。因為曾詒經,台灣航空業與馬尾航空業有著密切關聯。

著作

《舊中國海軍馬尾船政局製造飛機的回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