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1. 1960-1966年:在四川省岳池師範學校附屬國小讀書
2. 1969-1972年:在四川省岳池中學國中部讀書
3.1972-1976年:到四川省岳池縣白廟公社上山下鄉
5.1978-1982年:在四川大學哲學系讀書
6.1982年:到四川財經學院(現西南財經大學)任教
7.1991年:任
西南財經大學馬列主義教學研究部哲學教研室主任
8.1997年:任西南財經大學政治系副主任
9.2000年:任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10.2001年:參加
復旦大學中挪MPA師資培訓班學習
11.2004年:任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12.2005年:參加中共中央黨校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培訓班學習
13.2009年:參加教育部教育行政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骨幹培訓班學習
14.2010年:參加美國馬里蘭大學“美華中心”高校教學科研管理培訓班學習
15.2010年:離任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轉任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
16.2013年:離任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
教學理念
1.“以理想之,以道德之,以文化之,以紀律之” 。這是曾狄教授任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時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基本理念。這是一個對大多數人來講需要解釋的命題,也確實是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命題,更是一個需要認真踐行的理念。目前,這個命題已經成為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院訓。
2.“正義、智慧、超越。”曾狄教授常說:“我給本科生學生開出了政治學,邏輯學和哲學三門課程。這三門課很難說能給學生多少知識和技能,但這三門課卻給了我自己做人,做教師的基本道理:政治學教給我正義的理想,邏輯教給我慎密的思維,哲學教給我超越的智慧,這些基本素養使我熱愛我的工作,關注我的學生,也影響,感染著他們。我想我不能教他們直接的謀生的本領,但我可以做他們思想的朋友,而學生是需要這樣的朋友的。”
學術觀點
1.關於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曾狄教授認為,哲學的學科特性在於它的“形而上”性,即超越個性、達到共性,超越現象、達到本質,超越經驗、達到超驗,超越有限、達到無限的“形而上”之思,所以,哲學的實質是形上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一切舊哲學的區別在於,它既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還是實踐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建立在兩塊理論基石上,第一塊是“物質”,在“物質”的基礎上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第二塊是“實踐”,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實踐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以此超越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機械對立,形成了新的科學的哲學世界觀。
2.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曾狄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從整體上可以理解為關於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學說,它包括四點基本內容:其一,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二,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實踐唯物主義;其三,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社會批判理論——對資本唯利是圖的逐利本性的深刻批判;其四,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方法,批判資本唯利是圖的逐利本性,信仰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理想。簡言之,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是要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的立場、方法和觀點。
3. 關於政治學基礎理論和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前景。曾狄教授認為,政治就是特定利益群體(階級、民族、國家)在特定空間、時間條件下的協調個體利益與共同(全局)利益關係的活動。因此,平等、自由和秩序是“政治三原色”,三者的協調就是“和諧”,“和諧社會”是人類政治文明追求的理想狀況。曾狄教授認為,政治人假設是關於人的基本假設,任何人都不能游離於政治活動之外;政治文明是人類社會從政治蒙昧走向政治野蠻再繼續前行的必然歸宿。政治觀是人們關於人類政治生活的根本的和整體的觀點。其中政治本質觀(本質論——政治是什麼)、政治價值觀(使命論——政治要乾什麼)和政治策略觀(戰略論——政治怎么進行)是政治觀的基本內容。曾狄教授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觀有三次大的重要飛躍:其一,“政治文明”概念的正式提出實現了政治本質認識上的重要飛躍;其二,“三個代表”、“兩個先鋒隊”重要思想的提出實現了政治使命認識上的重要飛躍;其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提出實現了政治戰略認識上的重要飛躍。曾狄教授還對政治經濟學的學科屬性、研究領域、學科價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產生到現在,政治經濟學實現了從關於經濟現象無所不包的知識體系到本來意義上的政治經濟學的轉變。在馬克思、恩格斯那個時代,人們關於社會經濟生活的認識還很膚淺,真正意義上的經濟科學尚未產生,政治經濟學是那個時代人們對社會經濟現象的全方面的解讀。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隨著人們對社會經濟生活認識的深化,也隨著人類知識體系的分化,關於人類經濟生活的專門化解釋——經濟學得以產生,政治經濟學也因此走完了自己的史前史,開始了政治經濟學自身的歷史,成為關於社會經濟現象的政治分析理論。自此,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得以區分,經濟學主要研究資源的利用問題,主要關注效率問題;政治經濟學主要研究財富分配問題,主要關注公平問題。當代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也應實現這一時代轉換,由此,他提出了政治經濟學的“後政治經濟學” 即“經濟政治學”的轉換路徑,他認為“經濟政治學”的建立就是對政治經濟學本原的政治學科價值的回歸。他認為經濟政治學應該研究表達經濟利益的政治權利、調節經濟利益衝突的政治權力、社會經濟活動追求的政治價值、展開經濟活動的政治博弈等主要內容。
4.關於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曾狄教授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設的根本任務是傳承人類共同的思想政治價值,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思維能力,以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教學內容的科學整合,目前高校各門“思政課”課程的教學內容之間嚴重的交叉重複是影響“思政課”課程教學質量的最大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之策是重新設計高校“思政課”的課程體系。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基礎是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支撐學科建設。他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支撐學科不是某一個單一學科,而是一個學科群。這個學科群包括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指導思想和主幹內容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基礎理論和方法論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教學資源學科——哲學社會科學基礎學科;特色教育資源學科——思想政治教育與特定專業學科知識教育相結合而成的交叉學科。他進一步認為,要有效地進行前兩項工作,必須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系統研究。曾狄教授自2010年以來,設計了“七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系列研究課題,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目標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性質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定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支撐學科建設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素質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建設研究”。目前,曾狄教授正和他的科研團隊對這些課題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