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浦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州市黃埔區長洲鎮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1984年
- 職業:粵劇編曲
- 代表作品:《南國弦音》
曾浦生(1918~1984),廣州市黃埔區長洲鎮下莊村人。父母早逝,家道清貧,小時候唯讀過5年私塾,13歲隨族叔到香港謀生。工余常到高升等歌壇欣賞音樂,如饑似渴地自學廣東音樂、曲藝。18歲時,曾為香港演奏家梁日齋器重,並同他的女兒梁無色、梁無相結拜為兄妹,歌壇義演,他們3人均多參加。19歲時,他在香港大觀影片公司同鑽石片場與粵樂大師呂文成、何大傻等合作撰曲和配樂。20歲時,與歌伶盧榮合編《金縷曲集》。同年,開始創作廣東音樂、曲藝《阮郎歸》、《紅樓夜》、《踏征塵》等。這批曲子已在30年代,被藍鳥唱片公司灌錄成唱片。1946年,曾將自己作品編成《薔薇曲集》。
40年代,曾浦生為粵語影片《火樹銀花》設計了全套插曲,為香港清平唱片公司寫曲,與名伶何麗芳灌成《煙鎖池塘柳》等唱片,還為名醜伊秋水撰寫電影插曲。曾浦生還致力於粵曲唱腔研究,為粵曲創立了介乎於“士工線”與“乙反線”之間,套用離調手法的“冰雲腔”,受到同行的讚賞和好評。
建國後,曾浦生為中國唱片公司灌制了《潯陽江上潯陽月》、《夏完淳解京》等十多首粵曲,還創作了《古禪月影》、《藝苑春遊》、《椰林月夜舞》、《嶺南香荔》、《慶豐收》等廣東音樂。他為撰寫《思凡》親上鼎湖山慶雲寺,向高僧請教“梵音”,又為《禪院鐘聲》巧加前奏,使這個曲子更具禪味。60年代,他先後到北海、高州、湛江等粵劇團教授唱腔,培養了不少人才。70年代初,到番禺縣粵劇團任唱腔設計。他還創作了不少粵樂作品,他創作的《禮讚歐陽海》和《英台化蝶》受到廣大曲藝愛好者的好評。70年代末,曾浦生年逾花甲,在有關人士支持鼓勵下,他主編《南國弦音》,將倖存於民間的粵樂零章碎段和記憶片段,集腋成裘,重新整理彙編。《南國弦音》終於1981年問世。該書分粵劇小曲雜曲、廣東音樂、粵劇牌子曲、粵曲唱腔及過門等四大部分,有曲譜503首。曾浦生為“南國紅豆”的復甦嘔心瀝血,為粵劇曲藝事業振興作出了貢獻。1980年7月至1984年病逝前,連任黃埔區第一、二屆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1984年在家鄉病逝,終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