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人物履歷,研究領域,講座,教學概況,任職,論文,著作,科研項目,工作獲獎,科研獲獎,
基本信息
曾曉渝,女,中共黨員,博士,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5年生於重慶,1982年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9年在西南師大獲碩士學位,1993年在南開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比較語言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999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
曾應邀赴法國國家社會科學院東亞語言研究所、日本早稻田大學、日本青山學院大學、美國堪薩斯大學等學術訪問、講學及合作研究。很受學生愛戴,“她是我們的良師,是可敬的學者,也是可愛的曉渝姐姐”,人稱心美人美女博導。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導阿錯教授就是她帶出來的博士生。為人和藹,平易近人,熱愛學生,嗓音優美,變聲能力較強,掌握全國各地方言百餘種。
人物履歷
1955年11月生於重慶。
1982年8月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1989年7月西南師範大學漢語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0年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師從邢公畹教授攻讀侗台語族語言文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1993年6月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
1990年8月,西南師範大學助教、講師。
1993年7月——1997年9月,西南師範大學副教授。
1997年10月至今南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
1999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
研究領域
漢語音韻學 漢語方言學 水族語言研究 漢藏語言歷史比較研究
講座
《漢語音韻學概要》
教學概況
主講古代漢語 漢語音韻學 漢語方言學 上古音研究 漢藏語言調查分析等。尤其是“小舌顫音”更具特色。她在課堂上讓每一個學生輪流發音,並一遍一遍地糾正。
她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觀點和看法。南開大學博導教阿錯對自己師從曾曉渝讀博士時的一堂課印象頗深,“那次,我和一位同學因為觀點對立,便忘乎所以地爭論起來,結果占去了曾老師課程的大半。而曾老師非但沒有責怪我們,反而高興地提議大家當晚再加課集中討論一次。感謝曾老師對我們的寬容和鼓勵。”
任職
論文
《“〈中原雅音〉就是〈中州音韻〉”質疑》 《中國語文》1991年第1期
《漢語水語複音形容詞的歷史比較研究》 《中國語文》1997年第5期
《見母的上古音值》 《中國語文》2003年第2期
《論次清聲母在漢語上古音系裡的音類地位》《中國語文》2007年第1期
《從妙齊提碑文溯緬語聲調之源》 《民族語文》2000年第2期
《高田壯語的聲調演變》 《民族語文》2001年第4期
《論水語聲母s->h-的歷史演變》 《民族語文》2002年第2期
《論壯傣、侗水語裡古漢語借詞的調類對應》《民族語文》2003年第1期
《水語文字新探》(第一作者) 《民族語文》2004年第4期
《三江侗語中古漢語借詞》 《民族語文》2006年第4期
《六甲話兩字組連續的韻律變調及其原因初探》《方言》2006年第4期
《〈西儒耳目資〉的調值擬測》 《語言研究》1992年第2期
《也談水語全濁聲母mb-、nd- 的來源》 《語言研究》1994年增刊
《上古漢語人稱代詞“昂”“朕”“戎”的音義特點》《語言研究》1998年增刊
《論水語裡的近、現代漢語借詞》 《語言研究》2003年第2期
《對〈中原音韻〉-m尾韻的一點認識》 《古漢語研究》1993年第3期
《“誕辰”語用小議》 《語文建設》1994年第4期
《從年齡差異看現代荔波話音變的成因》 《語言科學》2005年第2期
《重慶方言裡古入聲字的讀音》 《李新魁教授紀念文集》(中華書局1998)
《試論調值的陰低陽高》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4期
《〈詩經〉“夭夭”小考》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5期
《論〈西儒耳目資〉的語音基礎及明代官話的標準音》《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
《〈西儒耳目資〉的音韻系統》 《漢語史論文集》(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論說聯綿詞》 《紀念馬漢麟先生論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
《“反切”教學一得》 《紀念馬漢麟先生論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
《漢藏語同源字組例析》 《語言研究論叢》(八)(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
《桂北平話的底層音系特點分析》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
《論高田壯語kµ-音節的特殊性》 《慶賀王均先生八十誕辰語言學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水語裡漢語借詞層次的分析方法》 《南開語言學刊》第2期(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漢藏語言關係及關係詞分層法》 《樂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華誕慶祝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漢語水語的同源詞》 《南開語言學刊——邢公畹先生九十華誕專號》(第四輯 南開大學出版2004)
《三江六甲話音系記略》 《劉叔新先生七十華誕紀念文集》(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荔波漢語水語現代音系的年齡差異》 《慶祝劉又辛教授九十壽辰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廣西三江六甲話的兩組連續變調》(第一作者)《東歐亞大陸語言研究》(第一集 日本好文出版2006)
《後漢三國梵漢對音所反映的送氣聲母問題》 《中國語文》2009年第4期
《天津話源流焦點問題再探討》 《中國語文》2013年第2期
《從漢借詞看侗台語言送氣聲母的發展》 《民族語文》2009年第2期
《論誒話的性質及其形成機制》 《民族語文》2010年第2期
《回輝話的性質特點再探討》 《民族語文》2011年第3期
《水語濁塞音聲母的內部差異及演變》 《民族語文》2013年第2期
《基於<百夷譯語>的傣語漢語歷史語音研究》 《民族語文》2015年第1期
《論壯漢語的性質及其形成機制》 《語言研究》2009年第4期。
《語言接觸的類型差距及語言質變現象的理論探討》《語言科學》2012年第1期
《<西儒耳目資>音系基礎非南京方言補證》 《語言科學》2014年第4期
《明代南京官話性質考釋》 《語言科學》2016年第2期
《<切韻>音系的綜合性質再探討》 《古漢語研究》2010年第1期
《明代南京官話移民語言的歷史演變類型差異解釋》《語文研究》2015年第3期
著作
1994,《漢語水語關係詞研究》, 重慶出版社
1996,《重慶方言詞解》(主編), 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漢水詞典》(第一作者,與姚福祥合作),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4,《語音歷史探索——曾曉渝自選集》,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4,《漢語水語關係論》,商務印書館
2010,《侗台苗瑤語言的漢借詞研究》(主編、作者之一),商務印書館
科研項目
(1) 主持承擔國家社科項目《漢語水語關係詞的歷史層次》(2000年),已結項
(2) 主持承擔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人文社會學科)”項目《漢語侗台語關係研究》(2000年)
(3) 主持承擔國家社科項目《漢語侗台語言接觸類型及其機制研究》(2006年)【科研獲獎】
1995,《漢語水語關係詞研究》(重慶出版社1994)獲第六屆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三等獎
1996,《漢語水語關係詞研究》(重慶出版社1994)獲四川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6年)
1999,《漢水詞典》(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獲天津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2,《從妙齊提碑文溯緬語聲調之源》(《民族語文》2000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語言文字》第11期全文轉
載)獲天津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4,《見母的上古音值》(《中國語文》2003年第2期)獲天津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6,《漢語水語關係論》(商務印書館2004)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8,“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子課題“當代中國語言接觸研究”負責人,已結項。
2011,國家社科重點項目“明代南京官話軍屯移民語言在津、滇、黔、瓊六百年歷史演變比較研究”。
2014,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基於‘華夷譯語’的漢藏語歷史研究”。
工作獲獎
1999,獲南開大學優秀教師二等獎
2002,獲南開大學2002年度“敬業”獎教金二等獎
2002,獲天津市總工會“十五”立功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03,獲寶鋼教育獎2003年度優秀教師獎
2005,獲政府特殊津貼獎勵
2005,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
2005,獲南開大學2005年度“敬業”獎教金特等獎。
2008,獲南開大學“良師益友”教師獎
科研獲獎
1995,《漢語水語關係詞研究》(重慶出版社1994)獲第六屆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三等獎
1996,《漢語水語關係詞研究》(重慶出版社1994)獲四川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6年)
1999,《漢水詞典》(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獲天津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2,《從妙齊提碑文溯緬語聲調之源》(《民族語文》2000年第2期)獲天津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4,《見母的上古音值》(《中國語文》2003年第2期)獲天津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6,《漢語水語關係論》(商務印書館2004)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8, 《論次清聲母在漢語上古音系裡的音類地位》(《中國語文》2007年第1期)獲天津市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9, 《論次清聲母在漢語上古音系裡的音類地位》(《中國語文》2007年第1期)獲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