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昌飈,1969年出生於溫州,1992年從到瀋陽創業,成立中旭集團,任董事長。組建了遼寧省浙江商會,任會長。2005年被評選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100位民營企業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昌飈
- 出生地:溫州
- 出生日期:1969年
- 職業:遼寧省浙江商會 會長
人物信息,核心提示,商界領袖,人物事跡,
人物信息
遼寧省浙江商會 會長
中旭集團 董事長 曾昌飈
核心提示
魅力來自智慧,魄力鑄就人品。曾昌飈,是第一個把商場開到朝鮮、第一個在東北興建溫州一條街、第一個在遼西建最大的服裝大市場——華隆商業廣場的人,也是第一個建造中國商會總部大廈的人。他的身上閃爍著企業家的深邃、大度,以及特有的親和力和凝聚力,他的言談舉止透露著自信、敏銳和深厚的思想內涵,他是享譽中國最具影響力和充滿傳奇的民營企業家!
商界領袖
只要敢想,努力去做,就沒有一個理想成不了現實。 —曾昌飈
人物事跡
角逐商海 成就商界奇葩
“只要敢想,努力去做,就沒有實現不了的理想!”這句普通但飽含了理性與奮鬥的話出自於一位到瀋陽創業的浙江商人之口。他鐘愛這句話,把它當作座右銘,當作自己不斷向上攀登的動力;他用所想所做詮釋著拼搏與向上;他用誠信和人格魅力譜寫出了人生的華章!
他,就是中旭集團的董事長、遼寧省浙江商會會長曾昌飈。
曾昌飈,1969年出生於溫州,1992年從溫州到瀋陽創業。短短15年間,中旭集團迅猛發展,經營範圍涵蓋從起家的紡織布料到如今的鐘表百貨、商業廣場、國際貿易、金融、地產諸多領域。有人說“他很幸運”,但是曾昌飈自己說:我的幸運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曾昌飈是一個視工作為生命的人,在他的時間表上,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他喜歡工作,因為只有工作才能讓他實現自己的一個又一個的理想。每當他自己的一些構想在工作中變成現實的時候,那是他最興奮的時候,也因此,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事業奇蹟。如果比較個人的財富,曾昌飈不是實力最強的,但在2005年國內評選的“中國最具影響力的100位民營企業家”中,曾昌飈的名字與柳傳志、陳天橋、郭廣昌並列在一起。對此,曾昌飈自己的評價是:我都是在做皆大歡喜、共贏共享、又具有非常影響力的事情,而且把這種社會影響力轉化為財富,又體現了人生價值。的確是這樣,在曾昌飈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浙江商人的膽識與精明、執著與成功。
曾昌飈憑自己的誠信和影響力,組建了遼寧省浙江商會,給遼寧省的二十多萬浙江商人建設了一個“家”,讓更多的兄弟姐妹在一個共同的“支點”上撬起創造財富的宏偉大業。
曾昌飈說,我一個人從一個階層跨越到另一個階層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就好像從一環到二環再到三環,需要一股衝擊力、開拓力、一股不屈不撓的勁兒,需要思維的跨越進而達到事業的飛躍。但是,當一個人步入到成功者的行列之中,有人引導、有人做模範,有思想的碰撞,有資源的共享,眾多成功者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時候,大家成功了,我當然也就成功了。
1993年,曾昌飈在聞名全國的五愛市場北側,創辦了瀋陽“溫州一條街”,就是現在的東北服裝材料城。“溫州一條街”把同行業都聯合在一起,不是單一的相互競爭,而是把商品做全、做多,形成市場,吸引客戶,現在,“溫州一條街”已經成為包括內蒙古東部在內的東北地區服裝材料主要供貨地之一。瀋陽的第一個“溫州一條街”,不僅發展了當地經濟,也帶動了一批溫州企業的發展,給下崗工人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給國家上繳了更多的稅收,皆大歡喜。
2003年10月,曾昌飈出席了首屆“世界溫州人大會”,對溫州商人精神、對活躍在溫州當地以及在外地的溫商對溫州的貢獻做了重要的闡述,他說,在當地和在外地的溫商好比腳踏車的前輪和後輪,在當地的溫商製造出高低壓電器、紐扣拉鏈、閥門等產品,而在外地的溫商每走一步就形成一個網路,形成了溫州商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網路。從而,便有了“走出溫州、發展溫州”的口號,使溫州產品成就了中國“閥門之鄉,拉鏈之都”等中字頭的大市場,也才使溫州經濟成為完整的“腳踏車”推向世界。
曾昌飈說,近五年來,現任遼寧省委常委、瀋陽市市委書記的陳政高同志每年正月都要到溫州招商,這種務實的態度與真誠的行動打動了溫州人。陳政高說:“瀋陽的大門永遠為浙商開著”,所以,有更多浙商希望到瀋陽獲得更大的發展,這足以體現瀋陽市委、市政府、瀋陽這片土地的凝聚力。
2005年6月,在陳書記的指導下,曾昌飈與王英副市長赴杭州出席浙商大會,曾先生作了“浙商精神及浙商發展趨勢”的演講報告,王英副市長作了“市政府重商主義”的報告,向廣大浙商展示了瀋陽良好的投資環境。在這個會上,瀋陽被評為了浙商最佳投資城市之一,這說明遼寧具備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巨大的投資潛力。
十多年來,曾昌飈把浙商精神——敢為天下先、努力拚搏、誠實守信、共贏發展的理念帶到了全國各地。在瀋陽的多年創業歷程中,他熱心於社會公益活動,資助貧困大學生、捐助希望工程,多次參與各種扶貧助困活動。只要是他力所能及,都是盡己所能,但他對於幫助人總是輕描淡寫,他覺得自己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應該具備應有的社會責任感,而這些不需要大家的讚揚。正是因為這樣,曾昌飈無論是在省、市、區政府領導當中,還是在各個商業協會中、企業中、行業內的朋友當中,都讓人豎起大拇指。
遠見卓識 走出國門淘金
2004年8月,曾昌飈作為中國民營企業家第一個拿到了朝鮮最大的百貨大樓的十年經營權,這一舉動轟動了世界,受到了國際、國內媒體的高度關注。曾昌飈被請進了中央電視台新聞會客廳,與白岩松對話,在採訪中,曾昌飈睿智而風趣地談到了他是如何獲得朝鮮的信任的:
曾昌飈:我說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剛剛打開的時候,就像中國的一個寓言:一個老人家牽著一頭牛拴在一個樁上喊,大家不用付錢就可以把牛牽走,大家都不相信。
白岩松:怎么會有這好事呢?
曾昌飈:後來一個小孩子過去把牛牽走了。大家都瞪著眼睛:真的有這么回事?朝鮮對待我們公司也是這么一個做法。
白岩松:你就是這個幸運的孩子。
曾昌飈:對,我就是這個“幸運”的孩子,他真的把這些優惠條件都先給我了。
其實承包平壤第一百貨並不是他一時衝動,早在1997年他就開始了對朝鮮的考察。這幾年,他每年都堅持去這個神秘的國家,並仔細觀察著這個國家的變化。從地理位置來講,從瀋陽到丹東才二百三十公里,從丹東到朝鮮的首都應該只有二百多公里,丹東跨過鴨綠江就到了朝鮮的新義洲,它的運輸成本自然就降低了。從經濟眼光來講,朝鮮是輕工業欠發達的國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曾昌飈感到這裡可以給他帶來像中國改革開放最初的那種高利潤的機會。經商是要謀取利潤,然後再去發展和擴大再生產,這就是商人的目的。曾昌飈通過與朝方的多次接觸,與他們貿易省建立了良好的商務合作關係,實現了“人和”。但當時朝鮮的政治氣候和經濟環境還不適應投資,人民幣兌換朝元的官方匯率遠低於兩種貨幣間的合理匯率,進口關稅極高,老百姓的消費能力不強等等,都表明當時尚欠“天時”。
在2003年的時候,朝鮮政府已經明確有要改革開放的想法了,曾昌飈果斷決定進入朝鮮。朝鮮的農貿市場裡面也有一些輕工業產品,比如毛巾、牙刷這類東西,在那裡可以看到當地的需求和價格。他當時就想,朝鮮的改革開放是必然的,沒有一個國家會拒絕發展、拒絕財富、拒絕友情的,我肯定要做。曾昌飈說,他們會逐步認識我們的,會懂得我們的重要性,會友好地跟我們合作下去的。
五十多年前曾經有一首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句話用來形容今天中旭集團的發展一點也不為過。中央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王小丫對曾昌飈的採訪給我們留下了頗深的思索:“中國商人長遠的商業發展目標影響了國際經濟的接軌,商幫的國際性氛圍已逐步形成,商魂的國際紐帶將由此而產生!”
在事業上,沒有智慧是做不好事的。但是,缺乏勇氣也是難以成功的,如果沒有勇氣,那么我們可能就只會墨守成規,按照生活的既定軌跡走下去。形容浙江商人,有一句很好的話:“聚是一把火,散是滿天星”。在瀋陽從商16年的曾昌飈已經成為一顆商界明星。作為遼寧省浙江商會會長,曾昌飈正在用自己的凝聚力,為遼寧、浙江的發展創造著奇蹟。
童年噩夢 造就不屈精神
為什麼曾昌飈總能抓住先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呢?
曾昌飈在朋友中透露了他的秘訣:每一步發展,都可以說與一個城市的發展、與政府努力的方向一致,才會使自己的發展順勢而為。當然,如果僅僅是跟在政府鼓勵的後面還是不能贏得先機,這就要求你站得高、看得遠,並用你的人格力量和商業智慧得到政府的更多支持。
1972年,曾昌飈3歲時患上了小兒麻痹症,雙腿非常不便,但他並未把自己看成是一隻折斷翅膀的小鳥。相反,他用自己睿智的思想、堅定的決心、不屈的意志、堅韌的精神不斷證明著自己是一隻翱翔的雄鷹。
創業之初,一個殘疾青年,從來沒有出過遠門,一下子要讓他自己到外面闖蕩,家裡人怎么放心得下?為了爭取家人的同意,曾昌飈領著父母和奶奶到馬路和碼頭上逛。他指著三輪車夫和碼頭上的搬運工人,再指著一旁記賬和指揮工人幹活的老闆說:他們同樣健康,但不同的勞動方式報酬卻大大不一樣,因為老闆用腦力、用智慧賺錢。“我雖然身體不如他們健康,但我可以用智慧改變命運。”一番情真意切的話使曾昌飈順利地拿到了父母開給他的通行證。
曾昌飈在商海的征戰中,有過低谷,也有過輝煌,但他總是在失意時淡然面對,在得意時泰然處之,他敢於面對困難,正視困難的挑戰,因為每解決一個困難,就離成功越來越近。他用自己的所作所為證明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創造輝煌 感悟人生真諦
2005年,曾昌飈又開始了一個宏偉的計畫——在瀋陽的金廊核心地段、捷運交匯處建設中國第一座五星級的商務平台—— “商會總部大廈”,他談到這個工程時說,這個項目將為瀋陽與全球搭建一個招商引資的平台,為在瀋陽的商界精英攜手世界經濟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這座高樓拔地而起,將聚集全國眾多行業、眾多地區甚至眾多海外商團的進駐,這裡不是一家一戶的公司,每個商會的背後都是一股不可估量的力量。“這就是把點連成了片,一片帶動一面,所以這座商會總部大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總部經濟!”曾昌飈形象地比喻說:就好比談戀愛一樣,有了這些商會進入瀋陽,才會吸引更多的關注在瀋陽,它是鞏固瀋陽東北領袖城市的地位、吸引世界經濟注意力、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又一重要項目。
從最初的瀋陽市溫州一條街、遼西的華隆商業廣場,到現在的商會總部大廈,曾昌飈用真誠的付出贏得了朋友的尊重和信任,也為自己贏得了一雙翱翔的翅膀。正是有了這樣堅毅的翅膀,才讓一個從浙江溫州獨闖出來的年輕人成就了一番又一番的偉業。2007年8月5日,在中國商幫峰會上,由曾昌飈牽頭聯合現代控股的董事長章鵬飛、人民集團的董事長鄭元豹等浙商提議在杭州建浙商總部大廈,聯合全國浙江商會精英在全國乃至世界建浙商總部大廈,把浙商的精神發揚光大,把浙商精神融入到廣大的企業之中。浙商總部大廈將把國內外的企業精英和商界巨頭都凝聚在一起,為國家創造巨大的財富。
誠然,曾昌飈的成功並非偶然,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浙商的文化影響了他的發展。
浙商文化,即浙商思想——賈而重諾,信譽創造價值。得商業文明風氣之先的浙江商人很早就明白這個道理。在今天的社會發展中,浙商的這種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得到體現。例如上海綠城、中凱城市之光、中凱佘山別墅、新湖明珠城、溫州一條街等等,都把浙商精神冠以企業名號的前綴,時時把浙商的思想理念置於前沿位置。
曾昌飈在談到浙商精神時還談到,浙商精神的精髓是強調個性、能力、功利和實際領導思想,在致力於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加強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系統學習對實際有用的文化知識。
曾昌飈常說:人就像是蓄電池,能充多少電就能發多少光。他總是邊工作邊學習,因為只有不斷地充實豐富自己的內涵、不斷提煉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有可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成就輝煌的事業、不愧於自己的人生!
中共遼寧省委常委、瀋陽市委書記陳政高稱讚遼寧省浙江商會會長曾昌飈說:“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是個有影響力的,是說一就是一的民營企業家。”瀋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英讚嘆道:“有人說浙商‘聚是一把火,散是滿天星’,凝聚起來力量是巨大的。曾總建設商會總部大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朝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久志評價說:“曾昌飈先生是我在市政府工作6年多時間接觸眾多的投資者中印象最深、我最佩服的一位。我認為他是溫州人的一個典範,是個傑出代表。溫州人的精明、溫州人的實幹,溫州人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溫州人那種思想解放的經營理念,都濃縮於這個人身上。”
這就是曾昌飈,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民營企業家.
曾昌飈承包在平壤的故事
第一次去朝鮮考察
“1997年10月,我第一次去朝鮮考察。當時由於供電嚴重不足,電車從丹東到平壤230公里的路程竟花去了20多個小時。”曾昌飈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去朝鮮觀光、考察時的情景。“在平壤,晚上8點後想吃夜宵,轉遍市內都找不到。”他告訴記者,此後每次去朝鮮考察時,總是帶了速食麵、豆腐乳和榨菜。
商品短缺,是朝鮮給曾昌飈留下的第一個深刻印象。也就是這個印象,使得這位從小商品市場發祥地———永嘉橋頭走出來的商人把目光盯上了當地的市場。2002年7月又一次前往朝鮮考察,曾昌飈第一次走進平壤第一百貨大樓時,發現整個大樓根本就沒有什麼商品,空蕩蕩的。他估計了一下,整個商場裡的貨物價值不到50萬元人民幣。
正是從這些細節中,曾昌飈“嗅”出了朝鮮市場的商機。7年來,他幾乎每年都要跑朝鮮幾次,目的就是了解這個國家的變化和政策調整。“現在的朝鮮,牙膏、牙刷、鉛筆、小五金工具、小電器這些日常生活用品,仍然是緊俏貨。但政策開始調整了,機會也就來了。”
談判只用了兩小時
“我與他們談成承包平壤第一百貨大樓的事只用了短短兩個小時。”曾昌飈如是說。機會從來都是給予有準備的人,通過7年的考察,曾昌飈與朝方親密接觸,建立了深厚友誼。同時也是藉助了溫州品牌———朝鮮生活必需品短缺,而溫州生產的主要商品正是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
對商機敏感,對夥伴誠懇,面對困難堅韌不拔,在談判中,曾昌飈把溫州人特有的品質展示出來,朝鮮官員被打動了。去年6月,曾昌飈在遼寧丹東與朝方就承包一事進行談判時,僅用了2小時就簽下了承包契約。
邀請溫州人參與
談及這次回溫推介,曾昌飈說,主要出於三點考慮。一方面是因為揮之不去的鄉情,使得他在上萬個全國各地的商戶中首批選取100個溫州人前往朝鮮。二是,敢闖的溫州商人最適合“走出去”。其三,溫州是國內著名的輕工產品製造基地,溫州的皮鞋、服裝、打火機、小家用電器、皮具、建材等產品正好適應朝鮮目前的消費水平,市場潛力很大。
曾昌飈還透露,明年他還要在平壤市區承包4家商場。他計畫著,讓溫州的小商品進入到平壤的每一個普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