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憲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雙峰縣荷葉鎮
- 出生日期:1910年1月23日
- 逝世日期:1989年10月11日
- 職業:革命家、婦女聯合會副主席
- 畢業院校: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廣州起義、北伐
- 配偶:葉劍英
- 逝世地:北京
個人簡歷,人物生平,傳奇女子,人物綜述,與葉劍英結婚,在婦聯工作,文革受衝擊,人物評價,
個人簡歷
1926年10月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六期女生隊。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加入共產黨,1929年被捕,獲釋後留學日本。
1931年回國。
1937年在武漢《新華日報》社工作,1939年轉桂林八路軍辦事處擔任交通聯絡工作。
1941年入延安馬列學院學習,後在中央敵工部工作。
1946年春。隨中共代表團到重慶,先後任鄧穎超秘書、南方局婦女組長。
新中國成立後,在全國婦聯工作40年,歷任全國婦聯秘書長、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人物生平
曾憲植(1910-1989),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副主席。湖南省湘鄉縣(今雙峰縣)人,女,1910年1月23日出生在長沙市府后街15號曾宅。6歲入古稻田師範附小。7年後升入師範。受徐特立老師的思想薰陶,追求革命。1927年,她背叛封建家庭,投身革命,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女生隊,成為中國新民主義革命時期第一批女兵。參加了北伐戰爭,在軍官教導團任準尉文書。同年12月參加了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跟隨葉劍英轉入香港,並結為伉儷。1928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被派往上海地下黨留守機關工作,並就讀於華南大學。1929年5月,因參加反對國民黨政府示威遊行和張貼標語而被反動當局逮捕入獄。經地下黨營救出獄後,由黨派往日本留學。1937年回國,在武漢《新華日報》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39年調桂林八路軍辦事處,任黨的地下交通聯絡員。1941年到延安,入馬列學院和中央黨校學習。後到中共中央敵工部工作。1946年1月,隨中共代表團到重慶,任鄧穎超的秘書,同時任中共南方局婦女組組長,從事黨的統戰工作。同年夏回延安。1947年3月,轉移到晉察冀根據地,參加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
1949年初,中央為籌備在北平召開的全國婦女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了由蔡暢任主任的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籌備委員會。她任籌備委員會副秘書長,率領少數幹部先行進入北平。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工作,第一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如期召開,正式成立中華婦女聯合會,任副秘書長。此後,她一直在全國婦聯工作。先後任全國婦聯副秘書長、書記處書記、主席團成員、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機關黨委書記、中直機關黨委委員等職。“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8年9月,在第四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婦聯副主席,並擔任婦聯黨組副書記。1982年退居二線。她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她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傑出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在全國婦聯工作40年,參與主持全國婦聯日常工作,具體分管幹部、後勤、外事及婦女統戰工作,為全國婦在線上關建設和廣泛團結婦女民眾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她廉潔奉公,不搞特殊,堅持與民眾同甘共苦,與黨外民主人士肝膽相照,坦誠相見。
1989年10月11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有人撰寫了一副輓聯,對她給予很高的評價。其聯曰:
為黨想,為人想,把榮譽推出去,將責任攬過來,斥罵讚許不顧,志比泰山若滄海;
不計得,不計失,是真理拚命乾,有意見當面提,上下親疏弗論,情同白玉貫長虹。
傳奇女子
人物綜述
曾憲植出生於顯赫的曾國藩家族,她是葉劍英元帥的第三任妻子,她是鄧穎超和宋慶齡的秘書;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她曾與領導人一起站在天安門城樓上開創歷史,她是參加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的女委員之一;她求學時追求個性解放,年少投身革命,解放後又致力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她在革命中輾轉流離,她在感情上飽經風霜,她在文革中受盡苦難,她一生堅強無比,但唯一流過一次淚。
曾憲植,湖南湘鄉人,是曾國藩九弟曾國荃的第五代孫,生於1910年,小葉劍英13歲。眾多中共元老夫人中,像王光美、卓琳那樣出身富豪者有之,如江青那樣年輕時依仗個人姿色心計而留名者有之;如張茜那樣容貌出眾而又堪為賢妻良母者亦有之。但她們中間家庭門第最高者,遠無法與曾國藩這一中國近代史上屈指可數的頂尖家族相比;她們中間容貌最出眾者,在曾憲植面前也會黯然失色。更何況,曾氏本人不但才貌雙全,同時又生就一副俠肝義膽。拋開意識形態不論,單純從家庭門第、坎坷經歷和個人品行評價,曾憲植其人確實是眾多中共革命大姐中最富有傳奇色彩,同時也最具備人品和道德感召力的一個。
葉劍英在廣東開始他的第一次婚姻時,13歲的曾憲植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不但學習成績總是居於前例,還是學校籃球隊的投籃強手。二十年代國中期的中國,女子進學堂尚還是”新生事物”,女學生打籃球無疑更為少見。曾憲植的叛逆性格由此可見一斑。 當時湖南女子第一師範的校長是中共革命老人徐特立(當時兼任一師毛澤東的老師,在《恰同學少年》中有具體描述)。在他的影響下,曾憲植於1927年一月投考了國民政府軍官學校武漢分校的女生隊,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員,不久即擔任葉劍英所在的軍官教導團準尉文書,並隨葉劍英開往廣州,參加廣州起義。
與葉劍英結婚
起義失敗後,轉往香港從事地下活動。1928年春,不滿十八歲的曾憲植正式加入中共共產黨,隨即與葉劍英結婚。婚後,上級機關本來計畫令曾氏隨夫前往蘇聯留學,後因人數超額,曾氏便主動提出把名額讓給別人。接下來曾氏被派往海工作,就讀於華南大學,不久即被捕。被地下黨營救出獄後,懼於國內形勢險惡,只身前往日本留學,卻逢日本政府清查在日中國革命黨人,不幸再次被捕。好在其家庭出身委實顯赫,日本人對曾國藩的後代居然另眼相待,這才逃此一劫。1931年曾氏回國後,有幸與葉劍英見面,並奉中央之命,雙雙前往中共蘇區。但成行之前,卻又考慮到她長得實在太漂亮,擔心化妝打扮後經過國民黨封鎖線時,容易惹人注目,夫妻只好再次分手,曾氏二次去了香港。西安事變後,曾憲植奉調武漢新華日報工作,葉劍英以八路軍駐南京代表身份進入國民黨統治區,夫妻再次見面。1938年初,曾氏懷了葉選寧後三進香港,於當年十月在香港生下了她這一生中唯一的孩子。次年,將未滿周歲的兒子輾轉送回了湖南湘鄉老家荷葉大夫第,獨自來到桂林八路軍辦事處(葉劍英在南嶽游擊訓練班任教官時,曾下山到大夫第看望兒子。1950年才將兒子接到北京。其子葉選寧在荷葉住了11年,受到了良好的曾氏家塾教育。
1941年,曾憲植赴延安,入馬列學院學習。後來根據黨組織的分配做過婦女統戰等方面的工作。終於盼來調往延安的機會,但此時的葉劍英不但已經另娶,而且已經生下了女兒牛妞(即後來成為電影導演,因一部《原野》轟動一時的凌子)。開國大典時,攙扶宋慶齡與毛主席朱老總登上天安門的就是曾憲植,當天毛主席宣布中國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周總理旁邊的女士就是她,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的玄孫女曾憲植。
在婦聯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她一直在全國婦聯,先後任副秘書長、書記處書記、黨組副書記、機關黨委書記等職。在北京椿樹胡同全國婦在線上關大院東北角的一間小屋住了幾十年,一張屏風隔在兩張單人木板床之間,裡面那張曾憲植睡,外面那張留給兒子。屋裡陳設極為簡單,四隻小板凳圍著一張小矮桌,用來吃飯會客,一個小蜂窩煤爐,取暖燒飯兼而用之。
文革受衝擊
對同志真誠相待,幫助她們排憂解難。文*革中造反派批判她是一把大黑傘,還羅列出72個小鬼在這把大黑傘下受到庇護。文革伊始,曾憲植最先受到衝擊,後又被送到位於冀中衡水縣疙瘩頭村的全國婦聯五·七幹校,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受到了非人的待遇,還被作為專政對象假槍斃過。其子葉選寧,文革中因得罪中央文革的一位大人物,以反革命罪坐了兩年牢,後被送到渤海灣邊一所農場勞改,在一次往粉碎機里送料時,不幸被機器軋斷右臂,落下終身殘廢。1974年,葉選寧從北京去衡水看望媽媽,媽媽疾病纏身,憔悴不堪。回到北京後,飽含著對母親的愛,用左手給首長寫了一封長信,請示批准他母親回京治病。兩天后,毛主席收到了這封信,當即批示:“同意他的請求,請恩來同志予以安排。”當日晚,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安排下,一輛臥車載著軍代表駛向衡水,次日,曾憲植被接回北京,住進阜外醫院。1978年9月,在全國第四次婦女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國婦聯副主席,並再次擔任婦聯黨組副書記。1989年10月11日病逝,20日在廣州舉行了向遺體告別儀式。
人物評價
曾憲植在全國婦聯工作40年,分管幹部、後勤、外事及婦女統戰工作,參與主持日常工作。她高度負責的精神、雷厲風行的魄力、周密的組織能力、正派的工作作風,都深得大家稱道。在歷次政治運動中,她堅持實事求是,敢於抵制“左”的錯誤路線,關心受誣陷的同志及其家屬,教育他們堅持真理,並盡力加以保護,為他們排難解憂。她性格開朗,胸懷坦蕩,對執行錯誤路線批鬥過她的同志,從不計較個人恩怨,真誠相待。她的高風亮節,贏得了黨內黨外上上下下的崇敬和愛戴。曾憲植病逝後,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楊尚昆、李鵬等都送了花圈。“為黨想為人想,把榮譽推出去,把責任攬過來,斥罵讚許不顧,志比泰山胸若滄海;不計得不計失,是真理拚命乾,有意見當面提,上下親疏弗論,情同白玉氣貫長虹”、“正直無私真本色;廉潔奉公是楷模”等一幅幅輓聯,表達了黨和人民對她的敬意和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