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立節--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有山東平邑縣和山東嘉祥縣兩說,尚無定論)人,生於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魯定公五年),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子立節
- 別名:姓曾,名參
- 出生日期:前436
- 逝世日期:前505
原文,譯文,注釋,曾子簡介,
原文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貽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於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參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君有賜,不我驕也,我能不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譯文
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給他一塊采邑,說:“請你現在就換衣服吧。”曾子堅決不接受。再送來,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麼不接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么,就算國君賞賜我采邑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傲的神態,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曾子最終還是沒有接受。孔子知道了這件事,說,“曾參的好品德,是足以保全他的節操的。
(劉向《說苑·卷四》)
注釋
邑;城鎮。
致邑:封贈一座城鎮。古代諸侯封給卿大夫的土地,稱作采邑。
修衣:添置衣服。
修:修飾。
貽:贈送。
衣:穿著。
反:再次。
奚:疑問詞,什麼、哪裡。
足:足夠
縱:即使
曾子簡介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有山東平邑縣和山東嘉祥縣兩說,尚無定論)人,是鄫國(繒國)太子巫的第五代孫。父親曾點(曾皙),母親上官氏。生於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魯定公五年),死於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魯悼公三十二年),生於東魯,移居武城,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思想道德營養。曾參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曾參以他的建樹,終於走進大儒殿堂,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比肩共稱為五大聖人。
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郕侯”(一作瑕丘侯)。元至順初年,加封為“郕國宗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宗聖”。在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南建有曾子廟、曾林(曾子墓),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建有曾點墓和曾參墓。
曾姓後裔均把曾參作為自己的開派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