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書精粹大全集

曾國藩家書精粹大全集

《曾國藩家書精粹大全集(超值黃金版)》從曾國藩1520多封家書中精選159封,以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正心,減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分類的依據,將所選家書分為勵志篇、勸學篇、修身篇、齊家篇、敦親篇、教子篇、做人篇、養生篇、師友篇、人才篇、居官篇、軍事篇、為政篇13類,基本上涵蓋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思想,是他做人做事、為官為政的精神所在。

基本介紹

  • 書名:曾國藩家書精粹大全集
  •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 頁數:417頁
  • 開本:16
  • 作者:曾國藩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7704816, 978754770481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曾國藩家書精粹大全集(超值黃金版)》記錄了曾國藩從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長達30年的官場生涯,是曾國藩一生為人處世、讀書治學、做官識人、持家教子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由感而發,隨想而到,平易近人,揮筆自如,平淡的文字中處處閃爍著作者的智慧和洞見,為後人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漢族,湖南湘鄉縣人。他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27歲考中進士,十年七升,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他43歲奉旨在家鄉辦團練,一手創建湘軍,平定太平軍,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曾國藩集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於一身,在當時就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後世更稱其為“千古第一完人”、清代“中興第一名臣”。 曾國藩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著名學者南懷謹在《論語別裁》中說:“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有十三套學問,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套《家書》”。

名人推薦

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完滿乎?
——毛澤東
曾氏標榜道德,力體躬行,以一世之倡,其結果競給變易風俗,挽回頹靡……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達達人之道,蓋已慢為人之師資矣。
——蔣介石
曾國藩者,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
——章太炎
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中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梁啓超

圖書目錄

勵志篇
1.但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2.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3.苟能立志,人人可做聖賢豪傑
4.挺然特立,做第一等人物
5.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6.持之以恆是人生第一美德
7.須先立堅卓之志
8.存倔強以勵志
9.男兒自立,須有倔強之氣
10.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11.務須咬牙勵志

勸學篇
1.看書則專看一書
2.讀書有一“耐”字訣
3.讀書是為了明白事理
4.不應蠻讀蠻記
5.看書不必惑於在精不在多之說
6.讀書須懂得“涵泳”二字
7.認真讀《五經》、《四書》及十一種書
8.讀書一怕無恆,二怕未看明白
9.應通訓詁之學
10.論文之古雅雄奇
11.圖書分類之法
12.寫信要條理清晰
13.學字須用困知勉行工夫
14.讀書要先認其貌,後觀其神

修身篇
1.進德、修業可由自己做主
2.長傲多言為凶德
3.戒傲戒惰
4.戒驕去惰
5.力戒自詡智識
6.愛惜名聲
7.對外間指責的自修之法
8.從畏慎二字痛下功夫
9.修身之道
10.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1.郁怒最易傷人
12.動氣之時要互相勸誡
13.在自修處求強,不在勝人處求強

齊家篇
1.宜注意勤、敬、和三字
2.不可干預公事
3.聞家中喜事
4.兄弟要和睦
5.以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八字為家教
6.不願家中買田起屋
7.謹記家教八字
8.對本縣父母官的態度
9.嫁女不應戀母家富貴
0.戒子弟坐轎
11.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12.不可忘寒士家風
13.從勤儉耕讀上做出好規模

敦親篇
1.解楚善叔之困危
2.恨不能接堂上大人來京居住
3.告九弟回家情形
4.饋贈貧寒親族
5.解釋饋贈各位族戚之原因
6.關心家中大小事宜
7.想念堂上老人
8.為父母失眠操心
9.關心長輩身體

教子篇
1.教兒子勤儉自持
2.教新婦作羹紡績
3.宜早起,宜有恆,宜重厚
4.戒舉止太輕
5.言語舉止要穩重
6.不可從軍,不必做官
7.開闢菜園之法
8.勿忘勤儉孝弟
9.應接湘鄉修縣誌之法
10.不宜妄生意氣
11.去天津之前安排後事
12.教子四條

做人篇
1.做人要虛心
2.要做好人
3.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
4.去機巧,求篤實
5.做人之道
6.以廉、謙、勞三字作為自概之道
7.做人的強弱剛柔之法
8.危急之時,只有自己靠得住
9.敢於流血裹創而戰
10.“花未全開月未圓”乃惜福保泰之道
11.如何廣大胸懷
12.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
13.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14.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養生篇
1.早起是長壽金丹
2.戒酒,早起,勤洗腳
3.以黃耆黨參熬汁可治陽虛
4.保養之法不在多服藥
5.飯後散步為養生秘訣
6.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7.“盡其在我,聽其在天”,亦是養生之道
8.飽看山水,以養身心
9.養生之法在順其自然
10.養身五事
11.養老不在服補藥

師友篇
1.師友夾持,懦夫也能立志
2.求友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3.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
4.與師友交,宜常存敬畏之心
5.談友人江忠源事跡
6.慚對江西紳士友朋
7.為子弟延師,當請嚴而有恆者
8.讀此信而不動心者,其人必不友
9.愧對朋友李元度
10.為李續宜家籌劃三萬金
人才篇
1.用紳士不比用官
2.將才四大特點
3.講求將略、品行、學術
4.觀人之法
5.留心採訪人才
6.天下無完全無間之人才
7.待降將的寬嚴之法
8.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
9.善將兵者與不善將兵者
10.用人不率冗
11.獎勵、培養人才

居官篇
1.述升官之事
2.不可占人半點便宜
3.不存做官發財之念
4.盡忠直言
5.官場軍中白黑顛倒
6.無官氣,有條理,此乃做官之本
7.不能為季弟請官
8.辭去一官半職為妙
9.不再辭官
10.奏摺一事,須用一番工夫
11.為官不可得罪紳士
12.位太高,名太重,皆危道也
13.人以官為榮,我以官為苦

軍事篇
1.軍中要務數條
2.敵我水師之變
3.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不可缺一
4.進兵須由自己做主
5.最戒浪戰
6.戰前須詳查地勢
7.憑壕對擊,堅忍不出
8.惟有一靜字可以勝敵
9.約期打仗最易誤事
10.初扎險地與久經扎定者迥乎不同
11.既已帶兵,則不以多殺人為悔
12.相機力戰一次
13.制勝之道,在人不在器
14.多用活兵,少用呆兵
15.捻軍四種長技與三種短處

為政篇
1.大亂之世積德而愛民
2.北上勤王
3.禁止擾民
4.八君子輔政
5.保舉太濫是余亂政
6.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7.保人亦有不少為難之處
8.不讓外國船攪局攘功
9.勸沅弟不出山
10.勸沅弟出山
11.哥老會之事
12.湘、淮兩軍必須聯為一氣
13.李鴻章創機器局,為自強之本

序言

曾國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湘軍創建者,洋務派領袖。對他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蔣介石曾經把他當作老師。毛澤東在青年時代,也很欽佩他,說“余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他出生在湖南湘鄉縣白楊坪,即今日湖南雙峰縣荷葉鄉大坪村,在衡山余脈的高眉山下。那是一個偏僻的山村,當時去一趟長沙,一般要走兩天。他家雖有一些薄田,頂多算個小地主,而全無官場背景。但他很會讀書,二十七歲考中進士,獲得了做官的資格,由此來到北京,進入清政府的權力中心地帶。才不過十年時間,在三十七歲(按今天的算法,那時他還差四個月才滿三十六周歲)時,就做了二品高官。這在當時也算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了,難怪他自豪地說,“(湖南人)三十七歲就做這么大的官,本朝尚無一人”。那時,他的志向就是想做清官、做名臣、做學問家。
太平天國起義以後,他因為死了母親,回家奔喪,而被鹹豐皇帝任命為團練大臣。鹹豐三年(1853),他開始辦團練,在長沙練兵,鎮壓“土匪”,開了“就地正法”的罪惡先例。鹹豐四年(1854),親自率領由他一手編練成的湘勇出省作戰。開始連吃兩個敗仗,羞憤難當,兩次跳江自殺,都被部下救起。然後整頓軍紀,卷土再戰,很快就從太平軍手中奪回武昌,十個月以後打到九江,為清王朝取得自太平軍起義以來的第一次重大勝利。
隨後有湖口之敗,水陸兩軍被分割肢解成兩段四塊,開始了坐困江西的日子,連如何死法、如何撰寫碑文都想好了。羅澤南死了,塔齊布也死了,都是他最可依賴的大將。鹹豐七年(1857),他父親死在老家,趕緊回家奔喪,逃離了江西那個爛攤子。
鹹豐八年(1858)復出。鹹豐十年(1860)八月,實授兩江總督,大江南北水陸各軍皆受其節制,並有祁門大營五次被太平軍圍攻,差點性命不保。
鹹豐十一年(1861)八月,湘軍攻克安慶。二十五天后,胡林翼病死武昌。第二年,即同治元年(1862)五月,曾國荃孤軍進駐雨花台,冒險圍困南京。四天后,太平天國青年將領、英王陳玉成在河南遇害。兩年兩個月後,即同治三年六月,曾國荃攻陷南京,天平天國宣告失敗。再過二十七天,曾國藩下令裁撤曾國荃部兩萬五千人,開始自削兵權。此乃歷代權臣坐大後難以割捨之舉,實屬絕大智慧。
同治七年(1868),奉命調任直隸總督,江南造船所第一艘輪船下水,曾國藩登船試航。同年十二月,在北京覲見慈禧太后。
同治九年(1870)三月,肝病漸重,左眼模糊可見物,右眼幾乎完全失明。五月奉命去辦理天津教案,擔心自己不能活著回來,所以預先給兩個兒子寫了遺囑(見本書“教子篇”的第12封信“教子四條”)。因教案而被舉國罵為賣國賊。慈禧太后一句話就把他打發了,“文武全才,惜不能辦教案”,又派李鴻章接替他,再次回任兩江總督。
一年八個月後,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公元1872年3月12日,死在南京兩江總督衙門。卒年六十二歲。
他是整個清朝權力最重的漢臣,兼有四省、六人之軍政大權,清朝江南半壁江山都歸他節制。但他頭腦很清醒,深刻懂得古代中國官場的生存法則,“位太高,名太重,皆危道也”,所以經常寫信告誡家人子弟,“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花未全開月未圓”,“上場時當念下場時”。
他一生沒有著述,《曾國藩全集》三十冊,主要是他的奏稿、書信、日記。其中最被後人稱道的,是他的家書,公開出版以後,影響很大。毛澤東青年時代,就認真讀過他的家書。湖南韶山的毛澤東故居陳列館,至今還收藏有木刻本的《曾國藩家書》第四卷、第六卷、第七卷、第九卷,每本扉頁都有青年毛澤東的簽名“潤芝珍藏”。 從目前出版的情況來看,嶽麓?書2社?出版的《曾國藩全集?家書卷》收信札1459封,算是比較權威的版本。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曾國藩往來家書全編》,收曾國藩寫的家書1520封,是數量最多的。兩種本子,總字數都在一百萬字以上。如此浩大的篇幅,即使只通讀一遍,也頗為困難。所以梁啓超先生就曾選編過一本《曾文正公嘉言鈔》,以方便一般讀者了解曾國藩。有鑒於此,我們出版了這本《曾國藩家書精選》。
本書收曾國藩家書159封,分成13類,基本包括了他的家書精華,詳情如下:
1.勵志篇曾國藩相信,只要肯立志,帝王將相,聖賢豪傑,人人都可做得到,並以立志和持之以恆為人生第一美德。遇到困難時,“男兒以懦弱無剛為大恥”,更要有“好漢打掉牙,和血吞……徐圖自強”的堅忍意志。他的人生觀有時是唯心的,相信“富貴由命不由人”,難得的是,他能從實際出發,提出一種辯證的見解:“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有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古稱金丹換骨,余謂立志即金丹也。”詳見本書“勵志篇7?須先立堅卓之志”。
2.勸學篇曾國藩是一個書生,靠科舉發家,所以他反覆告誡家人子弟要讀書,並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仍然不出儒家“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的範圍。教導子弟讀書的方法,常常也蘊含了做人做事的精神:“讀書貴精專”,“讀書有一耐字訣”,“不必惑於在精不在多之說”,“一怕無恆,二怕沒看明白”,“須用困知勉行工夫”。也能照顧到子弟讀書的年齡特徵和天賦異同,不做死板、硬性的統一要求。
3.修身篇曾國藩相信,功名富貴雖然命中注定,但“進德、修業則可以自己做主”,力勸子弟戒驕戒惰,修養身心,“在自修處求強,不在勝人處求強”。
4.齊家篇舊時,家長對孩子有絕對的權威,但對兄弟的約束力就沒有那么大了。曾國藩則能時時告誡家人子弟莫買田起屋,莫干預老家公事,莫忘寒士家風,要兄弟和睦,並以“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八字訣勤儉持家,“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5.敦親篇曾國藩出身一個大家族,他自己也有四個弟弟,三個妹妹,更不要說各族親戚了。他在北京做官,以儒家的孝道精神要求自己,自然就想到家中的老人,想接他們來北京小住,也想饋贈貧寒親戚。舊時儒家思想影響很大,某些人寧可當壞人,也不願做一個不孝子。
6.教子篇曾國藩在軍營之中,時常不忘寫信,教育孩子勤儉節約,不坐轎子,不做官宦富貴之想,還要求兒媳婦烹飪紡織。同時還教孩子做人做事之道,開闢菜園之法。還要求孩子不必追求做官。
7.做人篇修養提高了,自然就能做一個好人,“去機巧,求篤實”,也要懂得“危急之時,只有自己靠得住”,進而才能“流血裹創而戰”、“擔當大事”。
8.養生篇曾國藩只活了六十二歲。不過,他家本無長壽的基因,他一生又心血積虧太過,大概靠精心保養,才能活過甲子歲。要知道,古代中國的平均壽命只有四十二歲。胡林翼也只活了五十歲,所以曾國藩的養生思想也可一觀。“早起是長壽金丹”,用極熱水洗腳,飯後走三千步,等等。不過,他所強調的“保養之法不在多服藥”,須辯證看待,該吃藥時也得吃,不宜固執一端。
9.師友篇曾國藩覺得,一個人要成功,必須要有好師好友好榜樣,“師友夾持,懦夫也能立志”,“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極重視對待朋友的態度。
10.人才篇識人,用人,是成就大事的基礎。關於曾國藩識別人才的本事,南懷瑾說過一段話:“有人說,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十三套學問,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套,那就是曾國藩家書。其實傳下來的有兩套,另一套是曾國藩看相的學問,《冰鑒》這一部書。”所以,曾國藩識人用人的本事也是一絕。“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這是他的觀人之法。
11.居官篇曾國藩的官做得很大了,封了“一等毅勇侯”,只差沒封“王”了。最初當官,他發誓“不愛財”。官做大了,他也很清醒,知道“位太高,名太重,皆危道也”所以天京城一打下來,他就主動自削兵權,以長葆富貴榮華。
12.軍事篇曾國藩以文人帶兵,也知道自己的缺點,“兵貴奇而余太平,兵貴詐而余太直”,但他仍然找到一套戰勝太平軍的辦法:“結硬寨,打呆仗。”不過,這不是他用兵的全部,更強調“多用活兵,少用呆兵”,也強調“制勝之道,在人不在器”。
13.為政篇曾國藩強調大亂之世,以“愛民為第一要義”,禁止部下憂民,同時也說,
“保舉太濫,是余亂政”。也不同意外國軍艦插手中國自家之事。對於辦洋務之自強之本一事,也大力推動。
以上13類,以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分類的依據,基本涵蓋了曾國藩以儒家思想嚴格約束自己的全部內容,是他做人做事、為官為政的精神所在,為幫助一般讀者了解他的思想開了方便之門。
此外,這本《曾國藩家書精選》還做了三項工作。1.每一封信的標題,為選編者所加,基本能表現該封家書的主題。2.最有價值的段落,也提煉複製出來,排在家書的開頭,便於讀者迅速了解該封家書最有價值的內容。3.“箴言警句”可謂精華中的精華,是曾國藩做人做事、為官為政思想的高度濃縮,雖不足以表現曾國藩的思想全貌,但可窺其一般精神。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選編、分類難免不當,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