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等鄉

曼等鄉

曼等鄉地處景東縣西部,位於漫灣與大朝山兩大電站之間的瀾滄江中段。東與景福鄉接壤,西隔瀾滄江與雲縣後箐鄉和栗樹鄉相鄰,南與永秀鄉以勐片河為界,北與林街鄉毗鄰。距縣城120公里,到縣城道路為柏油路,交通較方便,轄花地、後河、勝岩、瓦窯、菜戶、曼等、排沙、扎結等9個行政村,全鄉國土面積171.21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512米,年平均氣溫17-20℃,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曼等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
  • 地理位置: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西部
  • 面積:171.21平方千米 
  • 人口:12682人(2017年) 
歷史沿革,農村經濟,文化教育,人口衛生,人文地理,基礎設施,新農村建設,特色產業,招商引資,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1911年屬西區保甸鄉,1940年屬五福鄉。1950年屬景福區,1961年析設曼等區,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改鄉。
曼等鄉曼等鄉

農村經濟

全鄉2008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4542.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38.11萬元,占總收入的31.66%;畜牧業收入2167萬元,占總收入的47.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475頭,肉牛1275頭,肉羊2387頭,禽72515羽);漁業收入2.4萬元,占總收入的0.05%;林業收入612.35萬元,占總收入的13.48%;第二、三產業收入154.55萬元,占總收入的3.4%;工資性收入168.29萬元,占總收入的3.7%。農民人均純收入1712,農民收入以畜牧、種植等為主。全鄉外出務工收入168.2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9人(占勞動力的0.9%),在省內務工121人,到省外務工38人。
曼等鄉曼等鄉

文化教育

全鄉教育事業不斷發展,2008年全鄉有中學1所,在校學生348人;國小7所,在校學生1157人,共有教職工111人。全面實施了基礎教育振興計畫,素質教育得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一費制”得到落實,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曼等鄉曼等鄉

人口衛生

2008年全鄉共有農戶4173戶,人口17051人,其中男性8950人,女性8101人。農業人口16962人,勞動力9792個。全鄉以漢族、彝族為主,其中漢族10327人,彝族6530人,其他民族194人。到2008年底,全鄉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7人,占人口總數的1.0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351人,參合率84.08%;享受低保2260人。鄉村醫療衛生不斷改善,目前全鄉共有鄉級衛生院1個,在職醫生8人,村醫務室9個,有鄉村醫生18人。
曼等鄉曼等鄉
2017年,全鄉常住人口12682人。

人文地理

曼等鄉山川靈秀,文化歷史淵源流長,古之以來多出官宦文人。劉體舒、劉崐、劉華中者便是傑出之輩。
劉體舒,字雲岩,生年不詳,卒於1851年。曼等村窪子人。劉體舒自幼聰穎,飽讀詩書,文滿鄉野。於道光八年(1828年)鄉試中第三名舉人,道光十三年(1833)中壬辰科進士。欽點進士後封發直隸順德府廣宗縣任知縣,後分別任廣西省思恩知府和潯州知府。在任期間關心農事,文振一方。《景東縣誌稿》云:“政績卓著,清惠在民”、“政治文學,為當代所推重”。此外清《新纂雲南通志·劉體舒傳》中也有讚譽。1851年,廣西以洪秀全和楊清秀為首的“太平天國起義”暴發,劉督率眾部奮力抵抗,後被太平軍抓獲,死而不降,服毒自殺。民國《景東縣誌稿》載“潯州城破被擄,供張甚備,舒終不屈,仰藥而死”。鹹豐帝聞奏後,恤贈太僕寺卿。
曼等鄉曼等鄉
劉崐,號韞齋,字玉昆,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三月十七日生,光緒十三年(1887)卒於湖南省長沙市,是清末年間著名的歷史人物。道光八年(1832)十九歲優貢生,道光十二年(1832)鄉試中第二名舉人(亞元),道光二十一年中進士,二甲十六名,選翰林院庶吉士。從此走上宦海。
從道光二十四年(1844)到光緒八年(1882年)三十八年的時間裡,劉崐歷經宦海沉浮,先後擔任散館編修、鄉試同考官、翰林院編修、同經局洗馬、翰林學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兵部右侍郞、戶部右侍郞、工部右侍郞、會試讀卷官、國史館副總裁、經筵講官。鹹豐十一年因肅順等黨援案被牽聯革職,後又啟用為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卿、江南正考官,後遷升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郞,署順天府尹,加任文淵閣直閣事,五十七歲時授湖南巡撫。劉崐為官政績卓然,如在內憂外患之際受命於湖南巡撫,催辦糧餉弱,鎮壓會黨起事,彈劾地方官吏、監督籍內官員、督修《湖南通志》,請求從祠名宦鄉賢等政務做得可圈可點。劉崐是當時著名的文人,但無詩文傳世。民國《景東縣誌稿.藝文志》載為劉崐時文,有《禺稷顏子易地則皆然》、《通天地人為儒賦》、《學然後知不足賦》。劉崐亦精書法,有多部清著提及其書法,讚譽之詞溢於紙面。
曼等鄉曼等鄉
劉華中,字穆清,號慶豐。生於1877年,卒於1948年。曼等村窪子社人。清廩生。光緒二十八年(1902)任雲南省咨議局首屆議員,民國十年(1921)任縣議事會參事會會員。宣統三年(1911)選任西區鄉董事會鄉董。1925-1926年任景東參事、議事會議長。
劉華中首倡設立江東初等國小。民國四年聯鄉紳38人,捐資1000餘元,設私立江東高等國小。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全鄉已實現“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視、通電話”五通。全鄉有2290戶通自來水,有188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45.1%)。有4047戶通電,有7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12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6.98%、1.68%和74.9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99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947戶(分別占總數的71.68%和70.62%)。
曼等鄉曼等鄉
曼等鄉到縣城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也為土路面;有集貿市場4個。全鄉共擁有汽車17輛、農用運輸車52輛、拖拉機47輛、機車1150輛。全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182.19畝,有效灌溉力為16.88%,。其中高穩產農田地4182.1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0.25畝。
到2008年底,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11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1戶;建有小水窖30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29戶。全鄉有72個自然村通自來水;131個自然村通電;128個自然村通路;131個自然村通電視;131個自然村通電話。有59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鄉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1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26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389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是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有利實現農村發展和農民富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根據市委、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和縣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關要求,為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結合試點實情,2007年對後河村委會街子組進行新農村建設,預計總投資36萬元。
曼等鄉曼等鄉

特色產業

全鄉的主要產業為養殖業為主,主要銷售往縣內外。2008年畜牧主產業全鄉銷售總收入216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7.7%。該鄉目前正在發展蠶桑、紫膠、核桃、咖啡、茶葉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紫膠、核桃、咖啡、茶葉產業。

招商引資

近年來在景東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政府結合當地實際,確定了江邊沿線紫膠;中片蠶桑、茶葉;上片核桃三線經濟發展的思路,圍繞農民增收這一主題,切實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精心培育出了曼等第一產業——蠶桑產業。目前全鄉有桑園12800畝,2008年產值438萬元。擁有佳浩公司投資建設的蠶繭收購站1個,能在境內完成蠶繭收購、烘烤等多種工作流程。
曼等鄉曼等鄉

地圖信息

地址: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龍山丫口--平掌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