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環自然村

曼環自然村

曼環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德宏州隴川縣景罕鎮曼膽村委會,屬於壩區,位於景罕鎮北邊,距離曼膽村委會2公里,距離景罕鎮6公里,國土面積.91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曼環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德宏州
  • 人口:174人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該村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18.8℃,年降水量1544毫米,適宜種植甘蔗、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總面積581畝(其中:田361畝,地220畝),人均耕地3.34畝,主要種植甘蔗、水稻、麻竹等作物;擁有林地344.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13畝,主要種植麻竹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畝,其中養殖面積6畝;其他面積626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3戶,其中男性88人,女性86人。
該村以傣族為主,其中漢族13人,景頗族13人,傣族148人。其中農業人口173人,勞動力9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8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3.4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38%。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4.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設戒入271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甘蔗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麻竹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西南樺產業。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581畝,其中人均耕地3.34畝;有林地240畝。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87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3.4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38%。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4.1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8.9萬元,占總收入的48.06%;畜牧業收入53.7萬元,占總收入的32.7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0頭,肉牛20頭);林業收入3.02萬元,占總收入1.84%,第二、三產業收入燥婆朵23萬元,占總收入的14%;工資性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
麻竹筍麻竹筍
農民人均純收入2716元,農民收入以甘蔗等為主。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0人,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0人。該村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年末集體有固定資產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煉戶戒財小組,加強農村財務管理,並定期以張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開展村務財務公開。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通自來水,有43戶飲用井水,有43戶還存在飲炒匙企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00%)。有43戶通電,有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17.5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戶,其中擁有移檔料槳再動電話農戶數6戶(分別占總數的80.00%和15.00%)。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0畝,有效灌溉率為43.12%,其中有高穩產農頸雅愉己田地面積21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1 畝。
村衛生室村衛生室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賽號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景罕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3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81畝(其中:田361畝艱洪犁,地220畝),人均耕地3.34畝,主要種植甘蔗、水稻、麻竹等作物;擁有林地344.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13畝,主要種植麻竹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畝,其中養殖面積6畝;其他面積626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3.4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20.3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麻竹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西南樺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3戶,共鄉村人口174人,其中男性88人,女性86人。其中農業人口174人,勞動力93人。該村以傣族為主,其中漢族13人,景頗族13人, 傣族148人。
,2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3人,參合率87.93%;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3戶,占農戶總數的 100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賽號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景罕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人,其中小學生11人,中學生4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8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年末集體有固定資產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有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4 人,女黨員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勞動力素質有待提高,二三產業發展較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主要以種植業(西南樺)為主,養殖業(以豬為主),釀酒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81畝(其中:田361畝,地220畝),人均耕地3.34畝,主要種植甘蔗、水稻、麻竹等作物;擁有林地344.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9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13畝,主要種植麻竹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畝,其中養殖面積6畝;其他面積626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3.4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20.3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麻竹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西南樺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3戶,共鄉村人口174人,其中男性88人,女性86人。其中農業人口174人,勞動力93人。該村以傣族為主,其中漢族13人,景頗族13人, 傣族148人。
,2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3人,參合率87.93%;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3戶,占農戶總數的 100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賽號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景罕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人,其中小學生11人,中學生4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8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年末集體有固定資產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有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4 人,女黨員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勞動力素質有待提高,二三產業發展較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主要以種植業(西南樺)為主,養殖業(以豬為主),釀酒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