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維爾“私惡即公利”思想批判性研究》是2023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曼德維爾“私惡即公利”思想批判性研究
- 作者:左輝
- 出版時間:2023年12月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8098984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曼德維爾的“私惡即公利”思想和美生活的建構為核心從六個方面進行闡釋。一是梳理曼德維爾“私惡即公利”思想形成的背景。二是指明曼德維爾思想的核心是“私惡”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繁榮的積極作用。三是選取三種代表性的倫理思想作為曼德維爾“私惡即公利”思想研究的延展。四是討論曼德維爾“私惡即公利”思想的意義和局限。五是表明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闡釋方法,真正揭開了理解人的本質的秘密,把人作為現實的實踐活動中的人來看待,從而在社會關係中分析人的道德行為,或者說,在社會關係中分析人的“私惡”,以及如何走向公利的途徑,這是馬克思能夠解決而“私惡即公利”這一難題的明智之舉。*後,論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繼承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確定了人民民眾在歷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人民民眾是歷史發展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所以立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有助於提高中國社會倫理道德素質,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美好生活事業做貢獻。中國道路本質上也是實現人民民眾美好生活的道路,中國道路也是能夠實現人民民眾美好生活的道路。
圖書目錄
緒論(1)
第一節選題的意義(1)
第二節國內外研究現狀與述評(4)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4)
二、研究現狀述評(10)
第三節研究背景、主要內容和研究思路(11)
一、研究背景(11)
二、主要內容(12)
三、研究思路(14)
第一章曼德維爾“私惡即公利”思想形成背景(17)
第一節文藝復興喚醒人的感性慾望(17)
一、文藝復興奠定世俗化生活(18)
二、感性慾望成為生活的溫床(19)
第二節商品經濟鼓勵了私人利益(21)
一、商品經濟作為近代社會的支撐(22)
二、商品經濟形成私利主導的社會(24)
第三節倫理學的困境呼喚情感出現(26)
一、經驗主義倫理學遺忘了情感(26)
二、理性主義倫理學抽象化缺陷(30)
第二章作為動機的私惡(36)
第一節私惡的激情與人性(36)
一、激情的分類及其闡釋(37)
二、激情控制的人性(46)
第二節私惡與道德的共存(48)
一、自私與卑劣的人性(48)
二、道德的隱而再現(52)
第三章私惡的積極作用(55)
第一節私惡與社會的關聯(55)
一、私惡作為社會的基礎(55)
二、揭曉社會形成的秘密(59)
第二節惡德與經濟的互助(66)
一、經濟運行動力是惡德(67)
二、惡德的經濟發展功能(71)
第四章作為結果的公利(75)
第一節管控私惡需要政治(75)
一、管控私惡何以可能(76)
二、塑造美德的思路(77)
第二節政治家的聰敏手段(79)
一、政治家具有的能力(80)
二、動機與效果的統一(82)
第五章“私惡即公利”的其他三條解析思路(85)
第一節社會契約論的解析模式(86)
二、對契約論解析的思考(91)
第二節功利主義的解析模式(93)
一、功利主義解析“私惡即公利”的途徑(94)
二、對功利主義解析的思考(97)
第三節義務論的解析模式(99)
一、義務論解析“私惡即公利”的途徑(100)
二、對義務論解析的思考(104)
第六章曼德維爾“私惡即公利”思想評析(106)
第一節曼德維爾“私惡即公利”思想的意義(107)
一、奠定情感倫理學的基礎(107)
二、解決動機與效果統一的問題(110)
第二節曼德維爾“私惡即公利”思想的局限性(112)
一、未能看到情感善的一面(113)
二、很難保證政治家的善良(115)
第三節曼德維爾“私惡即公利”思想對美好生活的啟示(117)
一、辯證看待利己主義的優缺點(117)
二、為遏制人的私惡膨脹提供參考(120)
第七章對人及其道德本質的分析(122)
第一節人的本質的闡釋(122)
一、人的本質的內涵(123)
二、人的本質理解的深化(124)
第二節道德是物質生產生活的產物(127)
一、馬克思對抽象道德觀的批判(128)
二、馬克思對“公利”社會的界定(131)
第三節“私惡”無法形成“公利”(134)
第八章美好生活建構的思路(137)
第一節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138)
一、人民民眾與美好生活關係的理解(139)
二、資本批判視域中的美好生活之路(142)
第二節美好生活的建構路徑(147)
一、美好生活的時代背景(148)
二、美好生活的理論指導(150)
三、美好生活的實踐方向(154)
後記(158)
參考文獻(160)
作者簡介
左輝,女,1979年生,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長期在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戰線工作,主要從事倫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