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龐沛

曹龐沛,漢族,出生於1946年,現代書法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龐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重慶
  • 出生日期:1946
  • 職業:法學家王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人物評價,

人物簡介

血濃於水
——著名法學家王世傑一段宗法情感軼事
題記:重慶王家沱——二十世紀中國西部唯一租借地,重慶開阜史的地域標誌。當年,著名法學家王世傑探宗訪祖來到王家沱,得知王家沱王氏滿門大家與其崇陽王氏家族是同宗、同族、同字輩。於是,王世傑先生在重慶王家沱留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趣聞軼事。
“重慶談判”是中國人民八年浴血抗戰取得偉大勝利後,國共兩黨在中國現代史上一次震驚中外的政治大事件。時任國民黨談判首席代表、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的王世傑,此際已是一位年過半百、走向花甲的老人了。

人物經歷

在40多年曆經求學、施教——從英國倫敦大學、法國巴黎大學獲取碩士、博士雙學位回國,至1920年為北京大學法學系主任、教授,到1929年任武漢大學首位校長,繼而投筆從政——擔當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外交部長的生涯中,他目睹、投身、溶入了辛亥革命成功劃時代的轉變,也隨之由一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型的學者成為了中華民國著名的教育家、法學家及國民黨政府的達官幕僚。因而,不論是神聖威嚴的法學界,或是興雲布雨的政壇,他都心瘁力竭了。如果唯一還感到有點鮮活的生命,那就是骨子裡遺留著民族宗法的基因和那血脈中循環著炎黃子孫的DNA。

人物評價

他是一個非常念舊的老人,視鄉情、親情、族情為至高。

來到重慶後,衰老帶來的此情更是與日俱增。他通過自己的一個學生——在重慶擔任地方官的張以昆介紹,從重慶金融界的名宿、重慶川鹽銀行董事長吳受彤處打聽到了在此務職總會計師的家鄉族人王世培,很是高興。

那是1946年深秋的一日,天高雲淡,王世傑帶上秘書和兩個侄兒王德芳、王德晃乘坐一輛老式轎車來到了彈子石。他先去法國領事館辦完公事後,領著一行人穿進了一條小巷,找到了緊依“裕華國小”處“高坎子”上的王家葡萄園,會見了王世培。異域他鄉,同宗族胞,互訴衷腸,格外親熱,他們擺起了祖上的故事。

王世培說:“我的高曾祖父王信文是在“湖廣填四川”那一次人口大遷徙中從湖北老家而來,先落戶於重慶東水門的湖廣會館。道光初年,他看中了兩江交匯朝天門對面南岸的一個水陸碼頭,因得航運之利,商賈雲集,市井繁榮,在此鹽商創業,開‘萬茂正’號,建‘慎德堂’,經營川鹽,辟內外兩大銷路,溯小河上達龔灘,深入貴州;順大江下抵上海,外轉沿途。集收鹽、運鹽、曬鹽、製作、加工、銷售為一體,生意興隆,五代同堂,香火鼎盛,享譽川東,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了”。王世傑聽後,欣然答道:“我早就知道素稱‘西部第一碼頭’的重慶‘王家沱’,抗戰前就是日本的租界地,同胞受盡欺凌屈辱,這次小日本被我們徹底打敗,真是國愁家恨一起報了,大快人心呀”。

接著,王世傑在王世培的陪同下,來到彈子石石橋,憑弔王家“百歲坊”。這是光緒14年(公元1888年)王信文的妻子鐘氏滿100歲時由巴縣衙門奏請光緒皇帝恩賜所修建。牌坊坐南朝北,石質仿木結構,高約6米,寬約4米,呈寶塔橫截面型三重檐式,四柱三間,矗立在當時的車馬大道(今彈子石正街142號),十分豪華、雄偉。放眼觀看:牌坊由基、身、樓、頂幾部分組成,柱前後均有雙弧形的抱鼓式夾桿石,頂部花翎狀,尖沖向天。整個坊身三重屋蓋覆有慶殿式的坊頂,起脊飛梁,翹首展角。除有精美的仙鶴、雲錦、吉鳥、瑞草等雕刻外,其額殿面有豎式的“聖旨”兩字,中殿面陰刻“百歲坊”,下殿面為“誥封奉政大夫王信文妻宜人鐘氏”(五品夫人),緊依的右殿面為“五世同堂”,左殿面為王氏家族五代名譜(第五代當時僅有剛出生的嬰兒王德元一人)。然後就是四柱四聯,其一:“喜今朝鸞賁漢廷百年有慶,憶昔日鳳占懿氏五世其昌”,由包汝諧(清代舉人,被著名書法家何紹基稱之為‘敘州三傑’之一的晚清書法家)所題。王世傑看後,大為驚嘆。

穿過牌坊,他們走進了謙泰巷42號——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方圓若比三個足球場,分上院和下院。他依次巡訪了設在王家下院的“萬茂正”鹽號與上院的王家祠堂,並親手點燃了一柱香,跪拜了先祖。起身後,當他看到祠堂正中一壁由江津名儒吳階平撰寫的“人道莫貴乎親親,親親貴宗族……”的《祠館序》後,特別感慨,眼睛濕潤。他說:“我研究法學幾十年,從世界上最早的漢謨拉比法典,到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以及加上我曾在20年代撰寫的《比較憲法》(當時中國法學界最高學術的經典著作、北京大學法學教科書,筆者注),我最能感悟、體會:源於古代母氏社會所帶來的、特殊的中國宗族系統對社會的意義和影響,‘血濃於水’就是這種宗族關係內涵的精闢表述”。接著他翻閱了木刻版的家譜,並一字一頓朗朗念讀字輩數序:拙、福、允、心、大、木、成、庭、邑、之、人、業、必、朝、昌、興、自、信、修、為、世、德、敬、承。讀後,王世傑深情感慨:“我們同宗同族,我們同宗同族……”
其後,他再與族宗親人一起,遊覽了鄰近英國“吉利”洋行——江邊路上王家一座兩層樓的洋房,登上雕欄玉砌護道的走廊,置身玲瓏典雅的瓊閣,環視周圍一派繁英點綴花徑、碧卉鋪染草道的王氏私家花園,突然,他發現眼下不遠處有一扇正洞開著的古典式圓門,似乎觸動了他的聯想,詩興大發,情不自禁地吟起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一首名詩:“朱雀橋邊野草花,鳥衣巷口夕陽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並立即解釋道:“這首《鳥衣巷》雖然描敘的是江南秦淮河王、謝兩戶大家的興衰,但對我們今天的王家現在所處的石橋、謙秦巷,也正可巧喻為同是江南乃巴渝王家景物變遷、人世滄桑的一代寫照”。

臨別,王世傑滿臉悅色,稱“今天玩得十分開心,跟回家一樣”。
不久,王世傑在自己下榻的重慶市中區青年路《大公報》社處所——一棟青磚兩層樓的西式洋房之客廳,擺家宴小請了王世培一家,前去赴宴的還有王世培的大兒子王德昱(現為四川省外貿局退休幹部,84歲)和幾個女兒。席間閒聊中,王世傑談到重慶談判時,對所取得的成果,表現出了高興的心情。特別是談到“政治協商會議”這個名詞時,言語間,溢出其對中共領導人的讚美和敬佩之情。他說:“……,當時中共方面提出由蔣主席約集其他黨派人士及其無黨派者若干人與政府及中共代表開一會議,會議可名之為政治會議時,我聽後,覺得應加上‘協商’二字更好,就向中共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當時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都在場,他們聽後,覺得我提得非常好,很爽快地採納了……”。這就是“政治協商會議”這個名稱的來歷。繼而王世傑便勸王世培棄商從政,共建抗戰創傷過後“聯合政府”的國家。可惜,蔣介石背信棄義,發動內戰,斷送了重慶談判帶給人民的和平希望,把中國引入了內戰災難。

1946年,陪都撤離,遷回南京。王世培帶著一家人前去送行,互道保重。想不到一聲人之常情的“保重”,超越時空纏綿至今已快60年。現在主、客兩位當事人已經作古,但我們始終堅信:華夏骨肉同胞的親緣血脈永遠相通,緊緊相連,祖國一定會統一團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