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爵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魏爵位
自曹魏起正式廢除了秦漢以來的二十等爵,實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以後為歷朝所沿行。
魏文帝黃初年間,定爵制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最初在鄉侯之下還有亭侯,後省)、關內侯。王為皇室宗親獨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宗室、功臣都有,均有封地;縣侯、鄉侯、關內侯為功臣及子弟起家封爵,無封國,食租稅。王至男視官一品,縣侯視三品,鄉侯視四品,亭侯視五品,關內侯視六品。
黃初三年始封皇子為王,並封王之庶子為鄉公,嗣王之庶子為鄉侯,公之庶子為亭伯;黃初五年改封諸王皆為縣王,以縣為國;明帝太和六年再調整,改封諸侯王,以郡為國。王國置相、都尉(以上五品)、傅、保、友(以上六品)、郎中令、中尉、大農、司馬(以上七品)、家令(八品)各一人;公國職員如王國;侯國置相(八品,相當縣令)一人以及家令、家丞、傅等家臣。除以上九等爵外,也有對庶民、士兵的賜爵,即曹操時在關內侯以下創立的名號侯、關中侯、關外侯、五大夫侯,皆為不食租的虛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