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馬鎮位於山東省單縣東北邊境,又稱曹馬集,是個有名的大集鎮,原叫興元鎮。三國時期,曹操大軍在興元鎮一帶安營紮寨,興元鎮是曹兵養馬之所,從此興元鎮改稱曹馬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馬鎮
- 主要經濟作物:小麥,大蒜,圓蔥,辣椒,棉花。
- 鎮 長 :蘇成玉
- 黨委書記: 石永睿
曹馬鎮簡介,風土人情,曹馬集的傳說,
曹馬鎮簡介
曹馬集,古稱興元鎮,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單縣四大古鎮之一,東漢末年,曹操統兵數萬在此屯兵駐馬,始稱曹馬鎮。當時鑿井72眼,現尚存10多眼。其中曹馬西門北部側有一青磚壘砌的古井,相傳為曹操餵養座騎之處,人稱“老龍潭”,至今井水清澈,甘爽清洌,久旱不枯,仍在飲用。同時,曹馬集還是革命老區,1941年曾在此設金曹縣,轄單縣東北和金鄉南部部分地區,是湖西專署抗戰主力八路軍十團和專署機關的主要根據地和活動地區,解放後為金縣十二個區之一,1958年曹馬區改稱紅星人民公社,1963年改稱時樓人民公社,公社駐地遷至時樓,為全縣十七個公社之一,1984年增設曹馬集鎮,2001年時樓鄉與曹馬集鎮合併為現在的時樓鎮。
單縣曹馬鎮位置地圖
風土人情
該鎮位於二省三縣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優勢明顯。鎮內移動、程控、網路、數據通訊四位一體,方便快捷。供電設施齊全,電力供應充足,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時樓和曹馬集兩個集鎮街道寬闊,建築規範,配套齊全,貿易繁榮,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該鎮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土質肥沃,是單縣主要商品糧基地之一。東漁河、惠河、蘇河、白馬河穿境而過,又是國家二期世行項目“曹馬灌區”所在地,河渠縱橫,排灌方便,井電配套、地表和地下水資源豐富。該鎮既是歷史文化名鎮,又是革命老區,文化積澱深厚,留下曹操屯兵駐馬興元鎮、仙人顯靈丙靈宮、華佗行醫救孟德等傳說,曹馬集、丙靈宮,華佗劉莊等地尚存部分文物古蹟。該鎮東西距離7公里、南北距離10公里,總面積70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97個自然村,6.5萬畝耕地,4.4萬人。
曹馬鎮現所屬的時樓鎮不斷最佳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成為單縣東北部的蔬菜大鎮、畜牧強鎮。目前,該鎮圓蔥種植面積三萬畝,辣椒、大蒜種植面積1.5萬畝,葡萄面積8000畝,桑園面積5000畝,糧經比例2:8,是全國聞名“辣椒之鄉”和出口圓蔥基地,時樓的辣椒種植歷史悠久、規模大、產量高、品質好,並逐步形成本地辣椒的獨特風味,個大肉厚、色澤亮麗,香味濃郁,甜脆可口,即可生食,更適醃製。黨委政府因勢利導,積極扶持辣椒深加工產業,挖掘民間配方,組建龍頭企業,使辣椒產品逐步向精細化,標準化,無公害化發展,目前該鎮有規模醬菜廠四處,年產醬辣椒20餘萬箱。辣椒醬200餘噸,辣椒粉100餘噸。其中,時樓醬辣椒利用傳統工藝,選用霜後鮮椒,配以優質醬油,香油、白糖、大蒜、生薑及各種名貴中藥材精心醃製而成,具有香脆辣甜、辣味適中,食用方便,風味獨特,富含各種維生素等特點,長期食用有開胃健脾,嫩膚美容,抗病防癌,延緩衰老之功效,備受歡迎,乾隆帝下江南路過此地,品嘗後讚不絕口,被定為貢品。目前,時樓醬辣椒遠銷濟南、青島、南京、鞍山等地。年銷售額800多萬元。根據該鎮蔬菜產量大、品種多的特點。該鎮組建了關黃莊、時家廟、曹馬集等蔬菜市場,並成立了單縣圓蔥協會和小白菜協會,形成了關黃莊、時家廟、大孟莊、時油坊、張堂等蔬菜生產專業村19個,蔬菜種植面積占耕地面積的80%,其中保護地栽培面積一萬多畝,年產蔬菜100餘萬噸。
該鎮依據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按照“畜牧興鎮,豬羊先行”的發展戰略,引導農民走“小群體、大規模”的路子,大力發展養殖專業村,養殖大戶,規模養殖場。目前,該鎮有飼養大戶60多個,養殖專業村8個,青山羊存欄十餘萬隻,生豬存欄5萬多頭,家禽二十多萬隻。
該鎮黨委政府依靠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民營企業,藉助“突破菏澤”歷史機遇、廣泛招商,藉助外力,激活內力,使全鎮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目前,全鎮民營企業一百多家,個體工商戶900多戶,形成了以木材加工、果蔬產品加工、造紙、塑膠、麵粉等為主導產業的工業格局。在開發區引進的機械鑄造,文體用品,電動車生產,油脂加工、紡織、鞋業加工等招商引資企業正在建設,投產後將進一步發展壯大該鎮經濟,使該鎮成為工業強鎮。
曹馬集是全縣最大的農村集鎮,自古商賈雲集,市場繁榮,為單縣東北部和金鄉西南部的物資集散中心。近幾年採取多種方式加強小城鎮建設,拓寬硬化了時樓的中心街和商業街,建起了標準統一、美觀大方、布局科學的商業建築帶,新開了曹馬隅首大街,東大街、南大街,興建了興元大市場,使時樓、曹馬兩地街道寬闊、商店林立,市場興旺,物流大增,以小城鎮建設為契機,以市場為依託,逐步形成多種經營方式、多種流通渠道的第三產業網路體系,輻射帶動了全鎮各類市場的發育,使全鎮個體工商戶達900多戶,從業人員5000多人,第三產業總值達到5000萬元以上。
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大力發展市場產業,全鎮初步形成了生豬養殖,醬菜加工,蔬菜行銷,木材加工,塑膠回收加工等特色產業。該鎮規模以上的養豬場有24處,主要飼養改良後的三元豬,生豬主要銷往上海、蘇州、無錫等工業發達地區,時樓醬菜歷史悠久,規模化醬菜廠有4家,其中慶奧醬菜廠生產的醬辣椒遠銷濟南、青島等地,產品遠近聞名,供不應求。已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和市場行銷網路,其中圓蔥種植面積、產量、品種數量、技術力量均為全縣第一,全縣60%以上的圓蔥都通過該鎮的行銷網路外調,而且單縣圓蔥協會就設在時樓鎮,80%以上的種植戶和行銷戶都是會員,為單縣圓蔥和其它蔬菜的銷售提供了便利條件。此外,該鎮有經濟林8000畝,速生豐產林1萬多畝,農田林網三萬多畝,為該鎮木業加工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目前,該鎮有規模木業加工廠18家,木材加工專業村三個,每年木業產值3000多萬元。近幾年塑膠再生利用產業逐步興旺,時樓鎮利用區位優勢,大力培養這一產業,塑膠加工廠發展到10家。主要生產聚丙顆料和聚乙生料,年產值1000多萬元。
該鎮的發展布局和重點是,圍繞圓蔥、辣椒、大蒜和其它蔬菜種植產業,發展無公害優質蔬菜生產,創品牌、保優勢,促銷售;同時利用產品優勢發展深加工龍頭企業,在發展綜合養殖的同時,培植飼料加工、皮毛加工、肉類加工等相關產業,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和科技含量。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在重點搞好向縣開發區引進項目的前提下,搞好時樓工業園和曹馬工業園兩個園區的建設,完善配套設施,理順投資環境,打造招商引資平台。大力扶持民營經濟這一支柱產業,逐步形成工業項目園區化,種養加工一體化的發展格局。
全鎮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了教育改革和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大力提倡民間辦學和社會創辦醫療事業;在學校引入競爭機制,擇優上崗,合點並校,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對重點中國小配備了微機、電視等電教設備,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建成了龍單發展學校和東方學苑,為當地民眾提供了便利。從西安引進資金100多萬元,建設了鎮中心衛生院醫療綜合樓,把原曹馬集鎮政府大院改建為曹馬衛生院,為居民民眾的健康提供了保障。鎮設敬老院1處,幼稚園8處,幼兒入托率90%以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斷加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黨委書記 石永睿
鎮 長 蘇成玉
合併鄉鎮後,曹馬撤鎮為村,分曹馬北村、曹馬南村,劃歸時樓鎮。
人口4.4萬餘人,經濟欠發達。
主要經濟作物:小麥,大蒜,圓蔥,辣椒,棉花。
曹馬集的傳說
話說東漢建安年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地盤不斷擴張,戰略要地徐州成為他必爭之地。那徐州居天下九州之要,城高池深,兵多將廣,先後由陶謙、劉備、呂布占有,與曹操勢同水火,戰爭不斷。這一年,曹操傾已全部精兵,令典韋、許褚為先鋒;夏侯惇、夏侯淵為左軍;曹洪、曹仁為右軍;李典、樂進為後合;自己親率大將張遼、徐晃、張郃、于禁及眾謀士郭嘉、程昱等為中軍,大起馬步兵三十萬殺奔徐州而來。戰爭曠日持久,大軍勞師靡餉。興元鎮為曹操中軍大帳所在,至今留有許多遺蹟。
現曹馬集有古井兩行,整齊地排列在南北大街兩側,總計七十二眼,是曹兵在這裡養馬所挖的。奇怪的是大街兩側的古井雖只一街之隔,但井水的味道卻不同,街東的井水鹹,街西的井水甜。這是咋回事呢?原來曹操治軍甚嚴,兵馬排列有序。所有的馬匹都拴在街東,一字排開,馬頭向西,馬尾向東,不許隨意拴放。操兵在此養馬天長日久,街東側馬糞成堆、尿水成河、髒水流淌,污染了街東的井水,井水就慢慢的變鹹了。街西為馬頭所向之處,井水不受影響,自然沒有變味。
曹馬集西門裡路北有一口古井,青磚壘砌,深不見底,人們叫它“老龍潭”。據說是餵養曹操坐騎之處,自古至今井水總是潭水盈盈,清涼甘甜,不受旱澇影響。逢到大旱之年,坑裡壕里滴水沒有的時候,別的深井也都翻不倒筲,就這眼井還是水位不降,水量不減。有人說井裡的泉眼直通東海,有東海老龍王給送水。
據說曹馬集古建築中有座琉璃殿,大殿三間。奇怪的是每到夏天蒼蠅多的時候,大殿的東間就沒有蒼蠅,其它兩間照樣有。這時咋回事呢?原來曹操在殿內歇宿,一次在大殿東間飲酒,看到蒼蠅落到菜餚上,立即揮袖驅趕,並大聲喝道:“都到那邊去!”打那以後,東間裡再也沒有蒼蠅了。
曹馬集位於單縣縣城東北20公里處,原為曹馬集鎮政府駐地。村落呈長方形,有東西街3條,南北街1條,周圍寨壕,四面有寨門及交通橋,村中大小坑塘30餘個,耕地459公頃,人口約5300人。
曹馬集始建於西漢初年,是單縣四大古鎮之一,始稱興元鎮。漢末曹操屯兵馬於此,且為集市,遂稱曹馬集。自興元鎮、曹馬集得名以來就人煙稠密,成集設市,成為單縣東北部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
清乾隆年間在此設東方曹馬保,1916年改為東區曹馬保。1935年鄉村建設實驗時稱“曹馬鄉農學校”,抗戰期間為曹馬區駐地,1943年為金曹縣機關駐地,1950年後設立曹馬區,1984年稱曹馬集鎮,2001年2月撤併鄉鎮時併入時樓鎮。
曹馬集是三國時期曹操屯兵馬之所。明萬曆年間碑刻記載:“古興元鎮也,曹魏公駐軍屯馬之所。”《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亦載有曹馬集。據考曹操在此屯馬是在東漢建安年間攻打兗州之時。現曹馬集有古井兩行,整齊的排列在南北大街兩側,計72眼,是曹操駐軍養馬所挖。大街兩側的古井僅一街之隔,但井水味道卻不同,街東的井水鹹,街西的井水甜。據說因曹操治軍甚嚴,兵馬排列有序,所有馬匹都拴在街東,一字兒排開,馬頭向西,馬尾向東,不許隨意拴放,曹兵在此養馬天長日久,街東側馬糞成堆,尿水成河,髒水流淌,污染了街東的井水,井水就慢慢變鹹了,而街西為馬頭所向之處,井水不受影響,自然沒有變味。曹馬集西門裡路北有一口古井,青磚壘砌,深不見底,人們都叫它“老龍潭”,據說是餵養曹操坐騎之處。自古到今井水總是清澈透明,清涼甘甜,不受旱澇影響,逢到大旱之年,坑裡壕里滴水皆無時,別的深井也都打不上水來,唯這眼井水位不降,有人說是因為井裡的泉眼直通東海,有東海老龍王不斷供給水源。
曹馬集原有古琉璃殿三間。讓人稱奇的是每到夏天蒼蠅多的時候,大殿東間卻沒有一隻蒼蠅。傳說曹操屯兵馬於此地時,見殿宇富麗堂皇,就在殿內歇宿。一次在大殿東間飲酒,看到蒼蠅落到菜餚上,立即揮袖驅趕,並大聲喝斥:“都到那邊去!以後不準進此房!”自那以後,東間再也沒有蒼蠅了。
曹馬集古蹟眾多,除曹操飲馬的72眼古井外,還有眾多古寺院,現大都被毀,原村內有廣生殿、大佛寺、觀音閣;曹馬北門外有玉皇閣、碧霞元君殿等,1940年拆毀。清康熙三十年寺碑曾載:“(寺廟)創於漢,重葺於唐,續修於宋、金、元、明”。
曹馬集始建於西漢初年,是單縣四大古鎮之一,始稱興元鎮。漢末曹操屯兵馬於此,且為集市,遂稱曹馬集。自興元鎮、曹馬集得名以來就人煙稠密,成集設市,成為單縣東北部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
清乾隆年間在此設東方曹馬保,1916年改為東區曹馬保。1935年鄉村建設實驗時稱“曹馬鄉農學校”,抗戰期間為曹馬區駐地,1943年為金曹縣機關駐地,1950年後設立曹馬區,1984年稱曹馬集鎮,2001年2月撤併鄉鎮時併入時樓鎮。
曹馬集是三國時期曹操屯兵馬之所。明萬曆年間碑刻記載:“古興元鎮也,曹魏公駐軍屯馬之所。”《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亦載有曹馬集。據考曹操在此屯馬是在東漢建安年間攻打兗州之時。現曹馬集有古井兩行,整齊的排列在南北大街兩側,計72眼,是曹操駐軍養馬所挖。大街兩側的古井僅一街之隔,但井水味道卻不同,街東的井水鹹,街西的井水甜。據說因曹操治軍甚嚴,兵馬排列有序,所有馬匹都拴在街東,一字兒排開,馬頭向西,馬尾向東,不許隨意拴放,曹兵在此養馬天長日久,街東側馬糞成堆,尿水成河,髒水流淌,污染了街東的井水,井水就慢慢變鹹了,而街西為馬頭所向之處,井水不受影響,自然沒有變味。曹馬集西門裡路北有一口古井,青磚壘砌,深不見底,人們都叫它“老龍潭”,據說是餵養曹操坐騎之處。自古到今井水總是清澈透明,清涼甘甜,不受旱澇影響,逢到大旱之年,坑裡壕里滴水皆無時,別的深井也都打不上水來,唯這眼井水位不降,有人說是因為井裡的泉眼直通東海,有東海老龍王不斷供給水源。
曹馬集原有古琉璃殿三間。讓人稱奇的是每到夏天蒼蠅多的時候,大殿東間卻沒有一隻蒼蠅。傳說曹操屯兵馬於此地時,見殿宇富麗堂皇,就在殿內歇宿。一次在大殿東間飲酒,看到蒼蠅落到菜餚上,立即揮袖驅趕,並大聲喝斥:“都到那邊去!以後不準進此房!”自那以後,東間再也沒有蒼蠅了。
曹馬集古蹟眾多,除曹操飲馬的72眼古井外,還有眾多古寺院,現大都被毀,原村內有廣生殿、大佛寺、觀音閣;曹馬北門外有玉皇閣、碧霞元君殿等,1940年拆毀。清康熙三十年寺碑曾載:“(寺廟)創於漢,重葺於唐,續修於宋、金、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