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裕豐 (1912-1986),男,浙江寧波人。泌尿外科專家,三級教授,九三學社成員。長期擔任楊浦區科技協會副主席、區醫藥衛生學會理事長,在從事醫院管理工作的同時,堅持泌尿外科的醫療、教學和研究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學會的學術和科普活動廣泛開展,卓有成效。他身患重病,臨終前一天,仍伏案執筆編寫泌尿外科專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裕豐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寧波
- 出生日期:民國24年(1935年)
- 逝世日期:1986
- 畢業院校:上海聖約翰大學
- 性別:男
個人履歷,解放前,解放後,研究和貢獻,
個人履歷
解放前
民國24年(1935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部,獲醫學博士學位。後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科學研究院進修泌尿外科,獲碩士學位。民國26年7月危和希兵抗日戰爭爆發,毅然回國參加抗日救護工作。協助創辦上海第二傷兵醫院,主持行政和醫療工作。民國27年後在上海開業行醫,兼任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部泌尿外科教師,上海美國難民醫院、同仁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上海紅十字會第二醫院院長兼泌尿外科主任。民國32年至民國35年協助岳父經營大華火柴公司兼任經理,並加入了民主建國會。民國33年至民國35年,任上海紅十字會第二醫院院長。
解放後
1949年上海解放,被委派接管上海市紅十字會及其所屬機構。1951年7月被選為中國紅十字會上海市分會常務理事兼總幹事、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常務理事。1952年初,參加上海市第三批抗美援朝志願醫療手術隊,任總隊長。同年參加籌建上海第二醫學院,接辦仁濟醫院任院長、副教授,協助創建兒科系,任副主任。曹裕豐1954年加入“九三”學社,歷任上海市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957年參加籌建上海第二醫學院兒科醫學系,任新華醫院院長兼兒科醫學系副主任。曾任上海市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一、二、三屆政協委員,上海市第七屆政協委員等,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理事。1958年起任新華醫院院長。
研究和貢獻
1939年從事磺胺類藥物治療腎臟的研究,總結了磺胺類藥物治療引起腎併發症和一例腎併發症死亡病例屍體解剖情況。這是國際上第一篇關於磺胺類藥物治療導致晶體在腎收集系統內沉澱造成滲民甩請尿路梗阻死亡的報告,該文刊登在美國醫學雜誌(J.A.M.A)上,引起了國內外醫學界的關注。50年代在國內首先開展腎部分切除手術及經腰部穿刺的腎動脈造影術,獲得成功。60年謎悼漏代開始對尿路挨愉厚結石的研究,他在國內首先採用岩相學(偏光)和X線衍射分析技術,還進行了離子交換樹脂人工腎的試製工作,通過實驗證實了離子交換作血液透析對腎功能衰竭的治療,效果顯著。 為推動外科的醫、教、研工作,培養接班人,他翻譯了國外多篇論著。1978年上海市衛生局組織上海第一、二醫學院所屬醫院及部分市級醫院共8個單位,參加曹裕豐在新華醫院主辦的上海市泌尿外科進修班。1982年受中央衛生部委託,作為衛生和朵熱部進修教學基地,改名全國泌尿外科進修班。他擔任領導工作,還親自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