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袁戰爭,東漢末主要的軍閥混戰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袁戰爭
- 發生時代:東漢末
董卓專擅漢政,為多數人反對,曹操、袁紹皆於中平六年(189)末自組軍隊。次年二人率軍與關東州郡組成聯軍,討伐董卓。其後各自爭奪地盤,產生混戰。袁紹勢力發展很快,建安三年(198)消滅與之長期對立的公孫瓚之後,占有幽、冀、並、青、兗數州之地,成為最強的割據軍閥。次年,以大軍攻曹操,曹袁戰爭正式開始。五年(200)曹軍於官渡大敗10萬袁軍,袁紹勢力漸弱。次年,曹操又沿黃河擊袁紹軍。七年,因兵敗而病的袁紹嘔血死,二子譚、尚爭權。該年九月曹操渡河攻袁譚,袁尚援救,被曹軍連敗數陣。八年,曹操敗袁譚、袁尚於黎陽(今河南濬縣),追擊至鄴(今河北臨漳西)。曹軍退後,二袁混戰,譚敗而求救於曹操,袁尚退兵。九年二月至七月,曹軍攻破袁尚多處城池,圍攻鄴城,袁尚來救,屢為曹軍所敗。八月,守將開門降曹,鄴城被攻克。十年,曹軍敗袁譚,譚奔逃被追斬。袁尚與袁熙逃入烏桓。十一年,曹操率軍擊敗袁紹外甥并州刺史高幹,斬殺之。十二年,曹操大敗烏桓,袁尚、袁熙為遼東太守公孫康所殺。曹袁戰爭前後持續近10年,以袁氏全部被消滅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