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演莊位於經度114.48397緯度37.06089。古城邢台的西南部,隨著城市的發展,現位於邢台市中心繁華區,北臨中興西大街,西臨守敬南路,屬橋西區中興辦事處管轄。村呈南北長方形。村內以中部東西向的曹演莊大街為主幹,長230米,寬12米,東西向街道,還有北部的北街、南部的南街,東側的以南北向的東大巷和地區糧庫相鄰。其他還有較大無名街巷3條,小巷18條。現有居民556戶、2170人。大多數為曹姓,另有孟、李、王、左等姓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演莊
- 地點:邢台市中心繁華區
- 長:230米
- 寬:12米
村名含義,歷史遺址,移民說,曹演莊與曹溝,近代大事記,
村名含義
曹為姓氏,演,此村原為演馬場。至於它的來歷,都源於歷史事件。說法有四:一說公元前662年,北狄犯邢,邢不敵,求助於齊,齊桓公聯合曹、宋兩國,帶兵救邢。當時曹國兵馬即駐邢台城西南,今曹演莊一帶為曹兵演馬場之所。後此處建村,得名曹家演馬莊,簡稱曹演莊。第二個說法是:北宋年間,抗遼名將楊延昭曾在這一帶建立後方基地,於平坦寬闊之處,開闢三個演馬場練兵馴馬,後這三村以大戶姓氏為冠,取村名曹家演馬莊、李家演馬莊、韓家演馬莊。據說曹演莊村北原來就有演兵台遺蹟。在稍南處建立兩個兵器鍛造中心,即今前、後爐子,在西邊建立營寨,安鍋做飯,即今南、北大郭,東、西郭莊,北小郭等。據【邢台縣誌】記載,縣西六十里有關門山,上有令公垴,為楊業屯兵之所。當然這也屬傳說。但遼宋曾交戰與邢,倒是事實,是否就是楊延昭,那就不一定了。第三個說法是:戰國軍事家孫臏大戰龐涓時,安營紮寨訓兵演馬,並小鍋為大鍋,即在此地。最後一個說法:明初燕王朱棣南征建文帝時曾於此屯兵演馬。以上種種,在當地廣為流傳,莫衷一是。但終歸口碑故事,不免牽強附會,謹記以錄民俗而已。
歷史遺址
[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於一九五六年五月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七日;一九五七年四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二日曾兩度在曹演莊東糧庫內進行發掘工作,共發掘面積二千五百三十五平方米。獲得完整遺物三千九百九十九件。在發掘中發現,遺址文化層可分為三個層次,即:(一)黃土層,為戰國文化層。其遺物為陶瓷為主,有豆、碗、罐、尊、缽、瓮、盆。在一些器物的口、肩、腹、底部印有文字印記。石器中有刀、鐮、鏟、錛等。銅器有錐、三棱鏃、刀幣、鏟幣等。遺蹟有窖穴、瓦井兩種,穴內多填有灰土、燒土、包含物以陶器為主。(二)灰土層,為商代上層。該層以粗繩紋矮足鬲最多。此外還有豆、盆、罐、甲骨、骨笄、骨刀、石鐮、石鏟等物。(三)商代下層,包含物有繩紋高足鬲、半高足鬲、鏤孔豆、圓底罐、雕刻骨笄、甲骨石斧石鏈等。遺蹟有長方形窖穴、圓井型窖穴、袋型窖穴,內含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這些窖穴較深,面積較小,同時像袋裝穴又容易塌陷,因而不宜住人。但存有遺物,器物上大都沒有使用的痕跡,有的器物中裝有零散的骨架,可能一部分專為儲存器物的倉庫,另一部分是專為做飯的處所。此外,在曹演莊還挖掘了三處商代房屋遺蹟,各處的房屋造型、生活用具以及其他各種遺物。
從曹演莊商代遺址的發掘情況看,商朝雖進入青銅器時代,但在民間使用的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穀物是商代人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大量的窖穴陶鬲出土說明民間手工業的繁榮;狗骨架在屋內的出現說明商代勞動人民已經有了家畜飼養;從陶器上的紋飾雲雷紋、饕餮紋及骨鏃、骨笄上的雕刻圖案造型說明商代下層勞動人民有著廣泛的美的愛好和創造能力,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圖案已在民間生活中廣泛套用;從席紋痕跡來看,邢台人民在距今三千年之前就有編席的勞動習慣了,並且在民間生活中廣泛的使用。
曹演莊殷商文化遺存的發現,為研究本地殷商時期人民的生活及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一九八二年這裡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上證實曹演莊三千年前就有人群生活於此。
移民說
相傳明朝初期1400年,燕王朱棣為爭皇位與建文帝在河北、山東一帶發生長達三、四年之久的戰爭,史稱《靖難之變》由於各地人民的大力抵抗,燕王的軍隊連受挫折,引起了燕王的極大憤怒。於是每攻一地,便屠其城,赤其地,殘無人道地屠殺百姓,即所謂“燕王憤甚,燕京以南,所過為墟,屠戮無遺”(《南宮縣誌*兵事篇》)。另外戰爭期間人民大量外逃,也造成河北人口急劇減少。史書上記裁“青燐白骨,怵驚心目”,“長淮以北則鞠為草莽”。當時景狀之慘,可想而知。
燕王登基後為了恢復河北一帶的經濟,在山西洪桐一帶開辦移民機構,相傳有一大槐樹為聚集點。‘問咱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圍繞這次大遷徙,關於“解手”一詞的來歷及“小腳趾復形”的原因,形成了現在曹演莊子民與移民之說。以上只是傳說,去山西【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院研究會】、長治地方志辦公室、沁縣地方志辦公室均沒有找到史料的記載。據【河北省志-大事記】記載:1389年十月,明太祖朱元璋以山西地狹民稠,令許其民分丁北平(今北京)、山東、河南(明初時期邢台歸河南管轄)墾田,故沁州(今山西沁縣)民張從整等116戶告願應募。又1395年三月中軍都督劉謙、右軍都督僉事陳春、後軍都督僉事朱榮,分往彰德、衛輝、大名、廣平、順德、真定、東昌等府勸督遷民屯田。前後總計50餘年的大移民,動遷人口達到百萬,由於年代久遠,六百年經過戰亂、天災以及過去的條件有限,致使現在留存的資料少之又少。以上傳說燕王掃北後移民與史料記載的朱元璋移民有差別,詳情有待於進一步考證。移民前,曹演莊原有子民為曹、孟、李三姓(家).
燕王登基後為了恢復河北一帶的經濟,在山西洪桐一帶開辦移民機構,相傳有一大槐樹為聚集點。‘問咱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圍繞這次大遷徙,關於“解手”一詞的來歷及“小腳趾復形”的原因,形成了現在曹演莊子民與移民之說。以上只是傳說,去山西【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院研究會】、長治地方志辦公室、沁縣地方志辦公室均沒有找到史料的記載。據【河北省志-大事記】記載:1389年十月,明太祖朱元璋以山西地狹民稠,令許其民分丁北平(今北京)、山東、河南(明初時期邢台歸河南管轄)墾田,故沁州(今山西沁縣)民張從整等116戶告願應募。又1395年三月中軍都督劉謙、右軍都督僉事陳春、後軍都督僉事朱榮,分往彰德、衛輝、大名、廣平、順德、真定、東昌等府勸督遷民屯田。前後總計50餘年的大移民,動遷人口達到百萬,由於年代久遠,六百年經過戰亂、天災以及過去的條件有限,致使現在留存的資料少之又少。以上傳說燕王掃北後移民與史料記載的朱元璋移民有差別,詳情有待於進一步考證。移民前,曹演莊原有子民為曹、孟、李三姓(家).
曹演莊與曹溝
曹演莊移民具體什麼時間從山西移民來的,現在還沒有依據,但曹溝村有碑文所記‘明中葉由邢台城西曹演莊遷來’(曹溝人是曹演莊子民後裔還是曹演莊移民後裔有待後查)。曹溝位於邢台市西23公里,居民800多人,全為曹姓,曾經有于姓在此居住,後遷出曹溝,現留一條巷子,名‘於家巷子’。另有曹溝分枝遷至沙河不再表述。曹溝,始祖名曹士鳳,村外有墓地、碑文,村中存有清代宣統三年修訂的完整族譜以及2005年的續編。明代移民於1470年止,明代中葉大概在1500年,以此推論,自山西遷至曹演莊,而後曹士鳳遷曹溝間隔時間為一百年左右。曹溝人稱曹演莊為‘老家’。曹演莊曹家族譜毀於文革時期,十分痛惜。
近代大事記
1927年7月,晉軍攻占邢台,商震部隊駐紮曹演莊
1945年9月24日,邢台解放,實行土地改革(45——46年)分田地。曹演莊首任黨支部書記曹同善。
1955年入初級社
1956年高級社。名:南小汪鄉曹演莊村
1958年大躍進、三面紅旗、人民公社。名:前爐子人民公社曹演莊大隊。大煉鋼鐵,成立食堂。
1960年食堂解散
1963年發洪水
1964年四清運動。粗線條
1965年細線條
1966年文化大革命
1978年由原6個小隊合併為3個小隊,建橋西旅社
1979年隔開曹演莊的大街溝被填平。現在村里還有人說溝北、溝南
1980年名為:中興街道辦事處曹演莊村委會
1982年由原3個小隊合併為2個小隊
1985年更名:中興街道辦事處曹演莊居委會,菜農改為城鎮居民
1993年建造中興大廈(2007年出讓)
1996年建綜合大樓4000平方米
1999年建紫金公園、藍天美食山
2000年建元街
2001年10月建南方樂購(現大洋百貨),面積26000平方米
2002年更名:中興街道辦事處曹演莊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3年建華業通訊3000平方米
2007年醞釀村民自然戶福利待遇
2008年實施自然戶村民福利待遇
2009年4月,‘三年大變樣’拆除橋西旅社。6月15日曹演莊老村開始拆除,同年10月全部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