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建

曹永建,198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文學學士,1982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武威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永建
  • 國籍:中國
  • 民族:藏族
  • 出生日期:1957年1月
  • 籍貫:甘肅天祝
  • 性別:男
個人履歷,成就及榮譽,要在樹立學習理念上求創新,要在拓展學習內容上求創新,要在豐富學習形式上求創新,要在轉化學習成果上求創新,

個人履歷

1978.11-1982.07 西北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
1982.07-1985.10 天祝縣委農村工作部、縣委辦公室幹部;
1985.10—1987.01天祝縣抓喜秀龍鄉副鄉長;
1987.01—1988.04天祝縣委組織部組織員;
1988.04—1990.04天祝縣市政公司(市政所)經理(所長);
1990.04—1991.09天祝縣廣播電視局黨支部書記、副局長;
1991.09—1992.08天祝縣文化局副局長;
1992.08—1993.02天祝縣委辦公室副主任、機要室主任;
1993.02—1994.11天祝縣委辦公室主任、督查組長、機要室主任;
1994.11—1996.03天祝縣委辦公室主任、督查組長;
1996.03—1997.07天祝縣委組織部部長;
1997.07—2000.08天祝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2000.08—2002.10天祝縣委常委、副縣長(期間:2000.09—2002.09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進修班學習);
2002.10—2003.12天祝縣委副書記、縣長;
2003.12-2006.12 天祝縣委書記;
2006.12- 武威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成就及榮譽

農村基層黨組織擔負著聯繫民眾、宣傳民眾、組織民眾、團結民眾,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責任,是黨在農村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建設農村基層學習型黨組織,對於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黨員、教育農民,促進農民增收、發展農村經濟、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武威是一個擁有200萬人口的農業大市,結合我們在農村宣傳特色理論的實踐探索,我認為建設農村基層學習型黨組織,關鍵在於創新。

要在樹立學習理念上求創新

當前,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思想觀念、能力素質提出了新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樹立大視野、寬視角、開放式的學習理念,把學習作為提高思想認識、強化組織建設、促進科學發展的最基本要求。一要樹立抓學習就是抓思想的理念。思進、思富、思安是農村黨員思想的主流,廣大農村黨員堅決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盡心竭力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以實際行動昭示著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但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艱巨而繁重,加之受日趨多元、多樣、多變的社會思潮影響,基層黨員幹部如果不注重學習,思想上就難以適應時代發展、觀念上就難以適應社會需要、工作中就難以應對複雜考驗。只有以新的理念,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思想、開拓新視野、形成新觀念,才能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理論上的清楚,保證思想上的清醒和行動上的正確。二要樹立抓學習就是抓黨建的理念。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執政的組織基礎,其執政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著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迫切需要農村基層黨員通過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解決。只有通過建設學習型黨組織,不斷增強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才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彰顯基層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三要樹立抓學習就是抓發展的理念。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偉大進程,基礎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基層黨員幹部要把學習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第一需要,理解科學發展的內涵、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掌握科學發展的本領,在學習中認識農村改革發展的規律,在學習中破解農業增產增效的難題,在學習中提高帶領農民致富的能力。

要在拓展學習內容上求創新

建設農村基層學習型黨組織的根本任務,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廣大農村黨員的頭腦,使農村黨組織和黨員提高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掌握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本領。一要把學習與宣講形勢政策相結合。黨在農村的形勢政策是農村改革發展的“晴雨表”和“指示燈”,要向農村黨員和民眾及時傳達學習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形勢,準確理解政策,把思想統一到上級的決策部署上,抓住機遇謀發展。二要把學習與普及法律法規相結合。法律知識在農村的宣傳普及,是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基礎。要引導農村黨員和民眾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結合農民民眾身邊的典型案例開展法制教育,提高農民學法用法、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三要把學習與傳播科技知識相結合。當今農民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們掌握農業科學技術、順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願望十分強烈。要對農村黨員和民眾進行各種實用技術的學習培訓,大力培養永久牌的“土專家”和“田秀才”,提高農村的科技化水平。四要把學習與提升文明素質相結合。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凝聚、統一社會各階層、各利益群體思想中的作用,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在農村的具體化,教育引導農民民眾講大局、識大體、學科學、講文明、懂禮儀,努力建設“鄉風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五要把學習與提高文化水平相結合。提升農村黨員文化水平,是提高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的現實需要。要引導農村黨員學習相關的新知識、新技能,使其真正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帶領民眾致富的引路人。

要在豐富學習形式上求創新

學習方式是激發人們學習熱情、推動學習有效開展的重要方面。實踐證明,建設農村基層學習型黨組織,必須著眼於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要求,著眼於順應農民民眾的接受能力,探索既符合農村實際、又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才能使學習更具有吸引力。一是採取專題式學習。發揮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等培訓機構的主陣地和理論工作者、有關方面專家的主力軍作用,結合當地農村實際,擬定培訓課題,把培訓對象請到院校或深入到農村進行專題培訓。二是採取對談式學習。圍繞農村黨員和農民民眾普遍關心的理論和現實問題,組織理論工作者、有關方面專家深入農村開展對談。2007年以來,我們在全省特色理論“兩進兩入”基礎上,探索開展了“宣講對談進村”活動。活動開展三年多來,宣講覆蓋面達到全市行政村的三分之二以上。宣講對談活動緊緊圍繞宣傳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條主線,努力發揮解疑釋惑、教育農民、引導發展“三項作用”。宣講隊伍由理論工作者、各級幹部、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村致富能人組成,宣講以“小切口”說明“大主題”,以“講故事”說明“大道理”,以“地方話”說明“大政策”,注重“對談”、“大家談”、“交響曲”,在民眾中產生共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採取選單式學習。邀請、組織理論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圍繞特色理論、形勢政策、農業科技等農村黨員和農民民眾關心、需要了解和困惑的問題,以及農村的熱點、難點、盲點問題,運用通俗化的語言和方式,進行解讀和答疑。四是採取參觀式學習。組織農村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優秀黨員、致富能人等,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以開闊視野、借鑑經驗、拓展思路。我們在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中,為了充分發揮農民民眾在日光溫室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組織人員到山東壽光、甘肅靖遠等地,參觀學習發展日光溫室等現代節水農業的做法和經驗,激發了他們建設日光溫室的決心和信心,學習效果很明顯。五是採取娛樂式學習。充分利用歌舞戲劇等藝術形式,寓教於樂。2007年以來,我們結合全省“千台大戲送農村”,開展了全市“精神文化進村”活動,組織編排了一批寓創新理論、惠民政策、法律常識、科技知識於其中的文藝節目,不僅豐富了農村精神文化生活,讓農民民眾享受到了文化發展的成果,而且潛移默化地宣傳了黨的創新理論和方針政策,達到了讓農民在參與文化活動中接受教育的目的。六是採取開放式學習。利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系統、網路、手機、電視、報紙、農家書屋等各類新興傳媒和傳統媒體,進行開放式學習,使不同年齡、不同閱歷、不同喜好的農民民眾,都能多渠道獲取所需知識,從而走出農村、了解全國、了解世界。

要在轉化學習成果上求創新

學習無止境、實踐無期限。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重在學習、貴在實踐,關鍵在用學習的成果統一思想和行動,用學習的成果增強信心和力量,用學習的成果推動創新和發展。一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大局的新思路。建設農村基層學習型黨組織的過程,既是提高班子整體素質和本領的過程,也是對鄉情、村情和區域發展思路再認識、再思考的過程,要用足用活各項惠民政策,分析吃透上級黨委政府的發展戰略和工作部署,謀劃出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更加符合當地實際、更加符合農民願望的發展思路。二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服務中心任務的新動力。學習不僅僅是解決黨員幹部的思想認識、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問題,更重要的是為了服務中心任務,把學習的收穫轉化為促進工作的措施和領導工作的本領,把學習的成果體現到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具體成效上來,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三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破解發展難題的新舉措。要把學習成果運用到解決影響和制約當地科學發展的矛盾問題上,運用到解決農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運用到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上,以科學的思想觀點、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破解農村改革發展中的各種難題,推動農村科學發展上水平。四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開展創先爭優的新起點。在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的鞏固和拓展。農村作為創先爭優的主戰場,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為創先爭優的生力軍,要把創先爭優活動與建設農村基層學習型黨組織結合起來,在學習上做表率、在工作中爭優秀,為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繫民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而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