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川

曹景川

曹景川,男,漢族,1978年12月生,山西稷山人,在職研究生學歷,體育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199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1年7月參加工作。

現任山西體育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景川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稷山
  • 出生日期:1978年12月
  • 畢業院校:山西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 代表作品:《現代體育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
個人履歷,任免信息,人物言論,成績榮譽,

個人履歷

2001年7月山西師範大學體育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山西師範大學傳媒學院團委書記,山西師範大學黨辦、校辦副主任,山西師範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學生處副處長)、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山西師範大學博物館館長(期間:2004年至2007年,山西師範大學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常乃軍教授,獲體育教育學碩士學位;2007年至2010年,山西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師從李建英教授,獲體育學博士學位)。2016年12月任山西師範大學社科處處長、博物館館長。2018年7月任山西體育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先後被評為山西省“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輔導員”、“優秀共青團幹部”、“‘三下鄉’優秀指導教師”。

任免信息

2018年6月,公示擬任山西體育職業學院院長。

人物言論

1.體育經濟是衡量一個國家生產力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人類健康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關鍵。在歐美國家,體育經濟占GDP的比重平均達到10%以上,而2011年中國的體育經濟僅占GDP的0.58%。這說明中國體育的經濟價值遠未被挖掘出來,市場潛力巨大。
2.由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體育經濟是必須補齊的“短板”。近年來,我國在競技體育領域取得的成就世所矚目,但不容忽視的是,現階段我國國民整體健康狀況堪憂,“金牌大國”遠非體育強國。實踐表明,一個體育強國需要由競技體育、民眾體育和體育產業共同支撐,中國必須摒棄“重競技、輕民眾體育和體育產業”的觀念,促進體育與經濟的高度融合,做大做強體育經濟,以增強自我“造血”能力。
3.當前,阻礙體育經濟發展的體制障礙主要是管辦不分的管理模式。在該模式下,體育管理部門集管理機關、事業法人、社團法人和企業法人四種身份於一身,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不僅缺乏實現體育資源效益最大化的動力,反而用金牌“綁架”了諸多資源。由於工作的開展緊緊圍繞狹隘的競技體育,故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
4.要加快體育行政部門從“辦體育”向“管體育”轉變,堅持“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按照“小政府、大社會”的改革思路,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市場化運作;鼓勵社會體育消費,使民眾體育由福利型向消費型、由事業型向經營型轉變,形成充滿活力的民眾體育管理體系。要建立和健全體育產業投融資制度和政策。確立企業的投融資主體地位,引進多樣化、市場化的籌資方式,擴大直接融資的比重和渠道,積極引進風險投資機制;扶持民營體育企業,吸引民營資本參與體育產業;充分利用體育基金和體育博彩業,發展BOT等新型投資方式,形成多元所有制並存的體育產業發展格局。尊重市場規律和職業體育發展規律,開放體育市場,加快體育產業市場化、社會化、商業化進程。打造中國的頂級職業賽事,進一步放開體育賽事經營權,促進民間資本和體育經濟緊密結合,提高體育事業為社會服務的整體效能。 打破體育市場的地區性和封閉性,建立全國有機統一的體育市場體系。積極探索體育無形資產開發模式;支持體育企業創建自主品牌;鼓勵高校開展體育產業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培訓工作,為體育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儲備。

成績榮譽

主要從事體育教育訓練學和體育人文社會學方面的研究。2000年以來,主持和參與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國家體育總局、山西省教育廳、山西省體育局、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7項,先後在《體育科學》《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成都體育學院學報》《上海體育學院學報》《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等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論文10餘篇。
編寫的著作《現代體育與和諧社會建設研究》一書獲山西省第七次社會科學研究一等獎。
參加了第八次、第九次體育學術期刊編輯研討會議、2010年全國高等教育論壇研討會、2010年全國第12屆運動生物力學會議、2011年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