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意強

曹意強

曹意強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務院藝術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藝術碩士指導委員會美術學科組長,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理論委員會委員,兼任南京師範大學和上海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新美術》主編,曾任英國《藝術史》國際顧問、牛津大學博物館研究員、美國國立美術館高級研究員、克拉克藝術院院士、密西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教授。關注中國藝術史學科建設,致力於藝術與思想、圖像與歷史、藝術與國際交流的關係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意強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杭州
  • 出生日期:1957年5月
  • 職業: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油畫學會常務理事等職
  • 畢業院校: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
  • 主要成就: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理論委員會委員
簡介,生平,工作方向,發表論文,課題研究,參加活動,主持項目,教育科研,

簡介

1957年5月生於杭州。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PHD, Oxford,1995)。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2000年-)、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學術委員(2003年-)、中央戲劇學院客座教授(2005年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2003年-)、中國油畫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國務院藝術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藝術碩士(MFA)指導委員會美術學科組長。

生平

曹意強教授早年學畫,1977年考入原浙江美術學院版畫系,受過嚴格的繪畫專業訓練,1982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他的美術作品曾參加各種展覽並發表。畢業後兼攻美術史,1990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91年,在經過全國範圍內激烈角逐後,曹意強以出色的學術資歷和優秀的外語寫作能力被唯一錄取為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生,並獲取牛津大學連續三年全額獎學金,師從弗朗西斯·哈斯克爾[Francis Haskell]、貢布里希[E.H.Gombrich]和巴克森德爾[Michael Baxandall]三位藝術史泰斗學習西方美術史。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求學生涯,1994年11月曹意強提交十餘萬字的英文博士論文《藝術史的途徑》[Avenues of Art History]。論文對西方美術史的起因與發展,作了精闢入里的分析和闡述。牛津大學很快就組成了以西方美術史泰斗、瓦爾堡研究院院長貢布里希爵士為代表的答辯委員會。論文富於創見的思想和精美絕倫的英語文體深深打動了答辯委員。其中一位藝術史家在評論中寫道:“他的知識,他對於藝術史寫作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把握,遠遠超過了我所知道的大多數歐美藝術史家在這些方面的能力。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論文和思想顯示了對於歐洲方面的恰當分析和批評的態度。他具有獨立的觀點,這部分歸功於他的聰明才智,部分地歸功於他自己的中國文化背景。”鑒於此,西方學者和機構自然期望曹意強能為西方美術史研究長期服務。但令他們奇怪的是,1995年4月曹意強獲得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回國之心毫無動搖,同年6月帶著大量外文文獻,攜妻帶女,毅然回國,重返母校中國美術學院。

工作方向

曹意強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西方美術史及其史學史、中西美術交流史,以及歐洲油畫史的研究工作,成果豐碩,影響巨大。其有關美術史學史、美術史與觀念史方面的研究,在國內獨具特色。作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曹意強教授致力於藝術學學科發展相關工作,在其及相關專家努力之下,2011年初,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8次會議審議批准藝術學為獨立的學科門類(第13大門類)。

發表論文

發表的主要中英文論文有:《包羅萬象史的觀念與西方藝術史的興起》、《中國藝術史學的基本特徵》、《視覺習慣與文化》、《圖畫再現與蒙古制度特徵》、《歷史畫在觀念時代的命運》、《藝術世界與超凡世界》、《個人創造與傳統模式》、《藝術媒介與創作意圖》、《沙耆的師學淵源與心理圖像》、主要譯著有:《理想與偶象》、《意圖的模式》、《人體》、《圖像與語詞》、《素描藝術》等。主要專著有:《圖像的力量—藝術史學史與批評文集》、英文專著Anxiety and Expediency :Some Hidden Links in the Visual Dialogue between Europe and China(出版中)(《焦慮與權宜之計:歐洲與中國的視覺對話中的隱形之鏈》)、《歐洲油畫》、《藝術與歷史》。並且與范景中先生一起主持《美術史與觀念史》。

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方面,曹意強教授主持國家社科藝術學重點項目"中西美術史經典文獻研究", 還獨立承擔了教育部藝術科學課題“藝術史與方法論”、美國密西根大學(Michigan University)研究基金課題“The Power of Images: Art as the Model of Ideas and History”、美國斯特林·克拉克藝術研究所(Francine & Sterling Clark Art Institute)研究基金課題“Anxiety and Expediency: Some Hidden Links between Europe and China”、美國華盛頓國立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 in Washington)研究基金課題“The Idea of the Renaissance: From Europe to China”,並且獨立承擔南京師範大學課題“藝術史學史與藝術史文典”。

參加活動

曹意強教授多次參加國際、國內的重大學術活動。在國內外具有很大影響。他曾是國際權威英文學刊《藝術史》的國際顧問,兼任美國華盛頓國立美術館高級研究員、賓夕法尼亞大學訪問教授、密西根大學高級研究員、克拉克藝術研究院首任院士和英國牛津大學阿什莫爾博物館顧問等職。他多次在西方主持其他學術會議,曾擔任第30屆世界藝術史大會分會主席,成為我國第一位參與主持該領域最高層次的國際學術活動的學者,也是第一位擔任世界藝術史大會主席團主席的亞裔學者。1994年參加英國中西繪畫國際研討會。 1996年任美國伯克萊大學研究員。1997年主持北京《二十世紀中國畫》國際研討會。1997年任英國東安吉利大學格蒂世界藝術史講座教授。1998年任英國《藝術史》雜誌國際編委,應邀作牛津大學威廉·庫恩紀念講座。1999年任美國斯特林·克拉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00年應邀參加第30屆世界藝術史大會,任主席團主席。2000年參加世界藝術研究中心與克拉克藝術研究院合辦“限制與表達”研討會,薩塞克斯大學與英國皇家科學學院合辦“印度與中國藝術史料的原初價值”研討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20世紀中國藝術史學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主持項目

他主持多項國家和部省級科研項目:“藝術史方法論”獲中國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基金;“藝術史學理論”獲浙江省科研基金;“近代歐美藝術史學”獲浙江省重點社科基金;《文藝復興的觀念》獲浙江省社科重點出版基金;《圖像作為歷史模式》獲美國密西根大學,獲休斯基金獎;The Power of The Vision獲賓夕法尼亞,獲視覺研究基金獎;“大旅行之意外結果”獲美國克拉克基金;“歐美藝術博物館的歷史、理論與機制”獲美國卡本特博物館科研基金;《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研究》獲新加坡泰勒基金獎等。同時,作為進入歐美主流學術圈子為數不多的中國學者,曹意強重視向世界宣傳中國藝術,他在國內受文化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等有關機構委託,參與策劃和主持了許多大型國際會議,如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主持的“20世紀與中國繪畫”大型國際研討會,分別在京滬組織的“沙耆油畫藝術”研討會,以及2004年由他策劃與主持的“中國畫跨語境國際研討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等學術活動引起了海內外的注目。

教育科研

發表的主要中英文論文有:《指導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平均每人每年發表論文3篇以上,並且有的還有著作出版。他所主講的研究生課程有:西方藝術史學史與方法論、西方藝術史文獻學、西方美術史與史學理論、歐洲思想史、美術史經典翻譯,等等。曾經給碩、博研究生所作的專題講座有:“圖像的遷移:中西美術交流史中的隱性之鏈”、“圖像與歷史”、“歐美的中國藝術史研究批判”、“日本西學與中國近代美術史”、“文藝復興的觀念”、“後現代藝術辨析”,等等。多年來,曹意強教授堅持把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反映在教學內容之中,教學中講解深入淺出、嚴謹而新穎,富於啟發性,對學生嚴格要求而又循循善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受到學生的尊敬。 曹意強教授曾獲吳作人國際美術論文獎、大英教育委員會研究獎、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國家優秀青年研究基金獎、全國圖書編輯金鑰匙獎。專著《歐洲油畫》獲國家第四屆圖書獎。
著有《包羅萬象史的觀念與西方藝術史的興起》、《中國藝術史學的基本特徵》、《視覺習慣與文化》、《圖畫再現與蒙古制度特徵》、《歷史畫在觀念時代的命運》、《藝術世界與超凡世界》、《個人創造與傳統模式》、《藝術媒介與創作意圖》、《沙耆的師學淵源與心理圖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