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延懿,字九鹹,號蘧[ qú ] 庵,江蘇太倉人,康熙三十年(1691)考中進士,被任命為程鄉知縣。他來到梅州,任職五年,精幹有為,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嚴保甲,練鄉壯,懲訟師,設義學,節費寬征,力反積習。
基本介紹
- 本名:曹延懿
- 字:九鹹
- 號:蘧庵
- 主要作品:蘧庵詩集、蘧庵詞
授程鄉知縣,嚴保甲,練鄉壯,懲訟師,增設義學,教其莠良。又節費寬征,力反積習。以母憂歸,越4年卒。 著作有《蘧庵詩集》《蘧庵詞》。《乾隆嘉應州志》載錄他的兩篇文章:《增建周王二先生祠更額九賢書院記》和《重建凌風樓記》。前者記載將七賢書院更名為九賢書院,在原有祭祀劉元城、文天祥、張九齡、狄青、蔡蒙吉、韓愈、程旻的基礎上,增祭周敦頤、王陽明的祠位;後者闡述重建凌風樓,將四角樓改建成八角樓,寓“八面通八風”之意。梅州建設為文化之鄉,曹延懿確實做出了貢獻,尤其是他大規模種植梅花,更是傳為佳話。曹延懿率領民眾在城東十二里的陽東岩附近(今芹洋半島),栽種了數百株(也有說上千株)梅樹。這是梅州歷史上第一次記載的人為批量種植梅花的盛舉。曹延懿在陽東岩大規模種植梅花,並賦詩記其事,云:“試種梅花看結子,青酸一柱鬥風流。”他作為知縣,大量種梅,無疑起到了提倡和示範作用,帶動了梅州植梅的風氣,延續了梅州產梅的歷史。梅州(時為程鄉縣)盛產梅花的名聲,廣為傳播。
康熙三十三年,曹延懿為倡導慈善之風,舉豐順建橋圍張如白為“鄉飲大賓”,譽其公平正直,善化鄉人,有程處士之風,宴飲於程鄉縣衙,旌以“南金望重”之匾;康熙三十四年,曹縣令又增建濂溪周公祠,在祠內增祀北宋大理學家周敦頤。曹延懿在陽東岩種下千株梅花後,梅州官宦文人多以“買舟載酒,遊覽陽東岩,賞梅賦詩”為樂事。曹縣令在陽東岩遍植梅花之舉,是他考證到程鄉原為“梅州”,地名來源亦與梅花有關。